APP下载

北洋大时代与青年毛泽东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5-03-21黄跃红曹燕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北洋学者

黄跃红,曹燕龙

青年毛泽东常常是天下父母励志儿女的经典案例。伟人的一生,的确是从他不同凡响的青年时期开始的。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北洋大时代及对青年毛泽东研究的成果都极为丰硕。但是对从北洋大时代与青年毛泽东独立人格的形成视角展开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论述。

一、关于北洋大时代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呈现多视角、宽领域、全方位的特点。其中,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201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2011)、陶菊隐(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2013)、袁灿兴(枪口下的北洋,2013)等学者对北洋军阀史的历史分期、北洋军阀的兴衰起落和发展特点、成因,北洋军阀集团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属性以及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等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北洋军阀史。

有的学者对北洋政府时期的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展开了研究。 如张鸣 (北洋裂变: 军阀与五四,2010)、冯学荣(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2014)、潘荣、魏又行(北洋政府史话,2011)、袁继成、王海林(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1990)、周兴樑(冯玉祥北京政变与孙中山北上谋和平统一祖国,1991)、来新夏(北洋时期的三次军阀战争,2008)、曾业英(论1928 年的东北易帜,2002)等学者则对北洋政府时期的洪宪闹剧、府院之争、新文化运动、北伐运动、东北易帜等重大事件进行了专题研究,成果颇丰。

有的学者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建设展开了研究。唐仕春(北洋时期的基层司法,2013)、李峻(论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独立,2000)、喻中(民国初年的司法独立——司法总长梁启超的理论与实践,2014)、毕连芳(北洋政府对司法官考试的制度设计,2006)等学者对北洋时期司法建设理念与实践、司法人才培养、司法独立思想的确立、基层司法的变迁、推行和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有的学者对北洋时期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事业展开了研究。其中,[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2010)、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2011)等学者侧重对北洋时期以胡适、蔡元培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文化理论和思想活动进行现代性分析,章开沅 (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2010)则独辟蹊径,从文化动力学的角度探讨全盘西化派与国粹派聚讼未决的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问题,傅国涌(过去的中学,2006)则把目光集中在北洋时期的中学、中学生和中学校长,全面呈现了该时期的校园和校园氛围、学子精神状态和求知生活以及校长的教育理想和人格风范,唐仕春(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流变,2010)主要收录了大陆、台湾、日韩等地学者包括北洋时期在内的近代中国社会史理论反思、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媒体与文化生活、文化运动与论争、教育与知识、文化交流、风俗流变等多面状况的研究成果。

有的学者对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展开了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2006)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不平等条约激起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当属经典之作。[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2010)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结构、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艰难曲折纳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持论颇为客观。此外,许毅(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北洋外债与辛亥革命的成败,2003)、李玉(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2007)、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2008)、田永秀?(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研究-晚清.北洋政府时期,2015)等学者对北洋时期的外债问题、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商会、股票市场等展开研究,资料翔实,观点新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北洋时期经济研究之不足,学术价值高。

有的学者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展开了研究。金光耀、王建朗(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2006)、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2010)、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2011)等将北洋外交置于整个近代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揭示北洋外交的本来面目,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且,随着历史档案的进一步挖掘,国民外交、舆论与外交的关系、国内派系政治与外交的互动、中外交涉中个案研究、外交家研究等,都极大拓宽和丰富了北洋外交的研究。

有的学者对北洋政府时期社会舆论与媒体报刊展开了研究,呈现了北洋政府时期新闻、言论、出版、结社的发展状况。 胡太春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1996)、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2010)等侧重于北洋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史研究,徐新平(新闻伦理学新论,2001)、于非非(五四前后新闻伦理思想研究,2010)、桑莱丝(民国初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研究,2010)、 周翔 (徐宝璜新闻思想研究,2010) 等侧重于北洋时期新闻伦理思想及报人的研究,张艳(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2010)、杜艳华(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2004)等侧重于北洋政府时期的思想论战研究,周树辉、黄磊(毛泽东与新民学会及湖南地区早期党团组织的建立,2012)、许效正(北洋时期的湖南社团及其影响,2009)等侧重于北洋时期社团的研究。

此外,还有学者对北洋时期关键人物展开研究。宋国涛(民国档案,2011)、陈志让(袁世凯传,2013)等,对北洋时期的总统、总理、军阀的人生轨迹给予全景式地记录和审慎的历史回望。与此同时,对梁启超(解玺章,2012)、陈独秀(唐宝林,2013)、杨昌济(王兴国,1981)、李大钊(张静如,1957)等人物研究亦取得了新的成果,他们对青年毛泽东三观的形成影响深远。

二、关于青年毛泽东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青年毛泽东的研究比较多,其中,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如杨金鑫(青年毛泽东与近代湖湘文化,1998)、张学俊(毛泽东与湖湘文化,2004)、黄守红(毛泽东早期思想与湖湘文化传统,2001)、郭凤莲、刘忠祥(论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2008)等就认为湖湘文化的哲理思维与文学才情、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世致用与力行作风、自强不息与敢为天下先的奋争精神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学者对青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2005)、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2010)、宋修见(青年毛泽东与北京大学,2011)、吴晞(毛泽东与北京大学图书馆,1991)等。

有的学者对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伦理观、体育观等展开了研究。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青年毛泽东”,2008)、 张佶 (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史略,1984)、顾榕昌 (毛泽东早期伦理观的东西方文化意蕴,2007)、 许屹山 (青年毛泽东经济伦理观初探,2011)等学者认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对德国哲学家泡尔生所著 《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提出自主道德、主观道德律、“精神之个人主义”等伦理思想。李君文(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与实践,1993)等着重于分析毛泽东1917 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青年毛泽东思想、性格与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有显著区别的某些特征,见解独到。

有的学者侧重于青年毛泽东的诗歌鉴赏和早期文稿研究。 何清 (论毛泽东诗词意象的人格投射,2010)、龙剑宇(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纯洁高尚的人际交往,2000)付子堂、崔燕(《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人权观念,2012)、杨亚利(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毛泽东早期文稿》,2010)等尝试在对青年毛泽东的诗歌鉴赏与早期文稿的释义中,把握其人格的孕育、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

还有的学者对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和早期的革命活动展开研究。如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1980)、李佑新(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2010)、孙文博,王久高(论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2011)、孟祥卫(志在救国救民——青少年毛泽东成长述评,1999)等,对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和早期革命活动的内容、方式、主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青年毛泽东。

相较而言,国外学者的毛泽东研究,集中于伟人传记,代表性著作有[美]埃德加·斯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2009)和罗斯·特里尔主编的《毛泽东传》(2006)。两本著作皆有三章篇幅专门传记青年毛泽东,关注青年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性格和心理分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对研究成果的述评,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综上, 学术界对北洋大时代和青年毛泽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其中,对北洋大时代的研究,学者们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北洋军阀史、北洋政府时期的军政、外交、经济、文教等诸方面,无论深度、广度,都奠定了扎实和全面的研究基础,开阔了视野。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对北洋军阀整体及直、皖、奉各派军阀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纷争混战问题是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点,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战局特点、政权结构、集团意识形态、文化程度、社会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够。第二,对北洋时期重要人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少数政治首脑或军事人物,诸如曾、梁、蔡、胡、陈、李等思想文化的影响仍建构于人物传记的叙述之中,评述亦局限于已开发的史源,缺乏历史的必然联系。第三,北洋时期的文教研究侧重于思想激变、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但对由于军阀派系林立权威政权缺乏、科举废掷、复辟逆流、战后西方文化反思潮等带来的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崩溃的时代下,可能产生的实用性的经验理性、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权威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还研究不多,成果欠丰。

即便是近年来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司法、新闻事业研究已取得重大的成果基础上,学界仍然未足够重视民间外交中青年学生群体、法治重建中青年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自治活动、社会舆情中青年学生的社会认知、独立声音和择业趋向等方面。因此,考察北洋大时代,除了整体的把握,仍需要有若干微观研究来支持和充实。

因此,将青年毛泽东独立人格的形成置于北洋大时代并作为一个整体展开研究, 进而考察时代—梦想—道路选择的课题,应该是有待不断开发和耕耘的领域。在论述“青年毛泽东的独立人格”时规避中国语境中的道德化倾向,采用西方人格的原意,专指自由、独特的个人特质,摆脱了对人、对物的双重束缚,有着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独立的思考和自由意志,形成独立的自我,从而呈现青年毛泽东独立的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理念,独立的思维品质,独立的学习风格,独立的生活个性,独立的政治人格,独立的领袖人格,独立的审美情趣,独立的诗味人生等独立人格以及人格中消极的一面。这些研究上的探究和努力,无疑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青年毛泽东身处的北洋大时代,有助于探寻无法选择时代的青年毛泽东是如何选择在时代下发奋有为,为民族奋斗,最终成为参与结束北洋大时代的中共代表人物的。进而,研究成果可以为当代中国青年独立人格的培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两岸青年携手共助国家和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而努力。

[1]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

[2]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3]许效正.北洋时期的湖南社团及其影响[J].兰州学刊,2009(8).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北洋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学者介绍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北洋政府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