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间歇的临床分析

2015-03-20赵丽霞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赵丽霞

摘要:目的 观察房颤伴长间歇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32例患者为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发现房颤伴长RR的患者,将这32例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标记为观察组,使用常规心电图的标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就房颤伴长RR间歇的发现率、症状相关性、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对房颤的长间歇进行判定,观察组患者在长RR次数、平均心室率、睡眠相关数、头昏晕厥数、最长RR间歇等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明显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更能诊断其是否合并Ⅱ度AVB或隐匿性传导,故对其治疗意义更具有意义。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间歇;心律失常;迷走神经亢奋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心血管内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表现体征之一。主要因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多发小折返导致心房节律紊乱,可见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临床上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房颤动发病机制较多,情况不稳定,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及动脉栓塞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持续性房颤患者,临床多表现与基础心脏疾病有关,也存在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多数患者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会明显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晕厥。针对这一疾病,本研究观察中,在持续性房颤伴长RR患者发病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与传统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7月就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年龄54~96岁,平均年龄(75.62±5.26)岁,其中男20例,女1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分型标准,无合并其他疾。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不同检测方法,本次研究排除其他合并症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动态心电图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常规心电图患者标记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入院进行常规检查后,让患者使用迈迪克斯心电工作站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见以P波消失,大小、形态、间距等不等的f波QRS波形呈现室上型。

1.2.2 观察组 患者使用美高仪DMS12动态心电图仪监测仪(version 12.5.0076a动态心电分析系统),患者在静息状态下24h全程使用动态心电图。将患者所有结果均由我院专业心电图科室医师进行结果分析记录。

1.3分析断定 两组患者在检查中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心电图结果显示:①判断标准:常规心电图中长间歇大于1.5S,动态心电图中大于2S为房颤伴长RR;②检测出长RR间期的时间长短、出现次数、出现及终止时间然后与常规心电图结果做比较;③对比心房颤动与临床症状其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平均心率≤60bpm或伴临床症状提示Ⅱ度房室阻滞;④平均心室率>60bpm,临床区分不显著时,如出现明显延长的长RR间期,在房颤诊断后括号内标注长RR值[3]。

1.4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以及分析使用软件SPSS15.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房室颤动伴长RR检查结果比较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24h全程使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共多少次、平均心室率、长RR与睡眠相不相关、头晕,黑矇或晕厥病史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几乎所有器质性心脏疾病都具有该体征且多与心律不齐息息相关。持续性伴心房颤动长RR多为房室传导阻滞或隐匿性传导引起[4]。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检测结果多不尽人意。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传导功能受外界因素及传导神经影响极大,心室长RR间距也会发生改变。出现难辨别的生理或病理性阻滞。该症状因发生时间短,情况不稳定,故常规心电图较难发现和区别。临床持续性房颤患者症状大多都与基础心脏病或与心室率的快慢有关,常会伴随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无力等症状,老年人更为明显,在体力劳动后脑部缺氧导致迷走神经亢奋心率增快就易发生晕厥;患者因为心率不规律在未经药物治疗前心房颤动心室心率可在80~150次/min,一般不超过170次/min,第一心音间隔与强弱不均,在心率超过100次/min后则称为快速性心房颤动,在显著>180次/min则为极速性心房颤动会出现脉短拙等症状;患者在出现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会加重心肌缺血或间接诱发心绞痛的产生,持续性房颤也可诱发心力衰竭或加重基础心脏疾病;在血栓增强易感性后极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在持续3d或者更久后心房内会出现栓塞[5]。老年患者或有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更易发病,故临床有效的检查是尤为关键的。近年临床科学研究表明f波的频率可在房室交接部位发生长时间连续性隐匿传导,对房室结起搏产生影响与抑制作用。从而早造成RR长间歇的出现,多数RR长间歇会≥2.0S,RR的长间歇在患者睡眠时会呈现显著增多趋势。对于存在心脏疾病及心衰患者动态心电图是早期进行准确诊断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更能捕捉到长间歇,更能确定其与黑矇、头晕、睡眠等的相关度,更能诊断其是否合并Ⅱ度AVB或隐匿性传导,故对其治疗价值具有重要意义[6]。

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可24h对房颤发生时间准确做出判断。其效果显著优于心电图,优化了常规心电图诸多不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使用中更能观察出睡眠、黑矇、头晕、睡眠等中易出现长间歇的次数,观察组效果明显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房颤伴长间歇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乐燕,时向民,孙李建,等.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歇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8):533-534.

[2]李国钰.3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3:1767-1768.

[3]徐海,张启高.306例患者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1:61-64.

[4]孙常成,张悦柯,韩先起,等.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8):590-591.

[5]李方洁,沈红军,郭小玉,等.心房颤动伴短联律间期宽QRS波散点图的类型及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1:41-44.

[6]张亚玲.动态心电图对心室长间歇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3:125.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