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屏时代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视剧问题与对策

谢 红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四川眉山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眉山 620000)

多屏时代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红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四川眉山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眉山 620000)

摘要:当前我国电视剧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对电视剧题材和剧本的甄选越来越严苛,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对优秀电视剧的抢夺达到白热化,制作公司蜂拥而上跟风抢占市场,实际完成的电视剧成品创作质量普遍不高。必须健全电视剧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电视剧质量评估体系,促成更多优秀电视剧问世,以满足各层面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电视剧;多屏时代;问题与对策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谢红(1963-),女,四川犍为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眉山市广播电视台二级编剧。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053-04

当前,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势下,电视剧仍然是广大受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以吴秀波、王雅捷主演的40集城乡田园喜剧《马向阳下乡记》为例,中央电视台自2014年9月17日起在CCTV-1黄金剧场播出后,收视率一路攀升,收视份额最高达5.82%,累计不重复收视观众规模超过2.7亿人,位居全国第一。该剧经其新媒体独家版权拥有者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分销后,几乎所有主流视频网站都在播出,网络点击量不断上升,名列前茅,仅腾讯视频一家的点击量就接近两亿次。从以前集中在双屏(电视、电脑)到目前的三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四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再到户外大屏被纳入,甚至智能手表、谷歌眼镜、车载屏幕的出现,“看剧不看台”已成为当前受众欣赏电视剧的一种新现象。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电视剧市场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在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审批、购销、播放这一产业链中,有必要正视当前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促进电视剧社会价值、文化认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对策。

一、当前电视剧市场的现状

1.生产的类型化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渴望》开始,国产电视剧出现类型化倾向。所谓类型,不外乎物以类聚之意,是指从不同事物或现象中抽出来的共同点。电视剧的类型,则是指长期以来从制作到播出已形成某些相同特征的电视剧形态,比如历史剧、现实剧、科幻剧等。尽管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保持了自身鲜明的类型特色,但其最基本的特征还是相通的,比如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又如坚持标准化生产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再就是视听语言的传达中往往带有编导力图传输的教化意义,等等。当然,媒体一旦商业化就会这样,不独电视剧如此。

有学者认为,电视剧的类型特征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在电视剧欣赏与审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认同和审美积淀。毋庸置疑,这种观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随着电视剧从制作、发行到播出的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成熟,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日趋完善,其类型元素的构成、表现也更加突出。一般而言,电视剧的类型,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传统的往往划分为历史剧、现实剧、科幻剧、喜剧、悲剧、正剧,现在则更多地以题材甚至明星来划分,比如青春偶像剧、都市情感剧、抗战剧、言情剧、武侠剧、古装剧、军旅剧、谍战剧、情景喜剧等。之所以如此,除了不同的类型与电视剧编导的个性及喜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市场的产业化趋势,亦是类型电视剧高效率生产的主要驱动力。

就当前电视剧播放的实际情况而言,情感类和谍战类的作品较多,抗战剧各卫视台的购买率更高。至于曾经长期占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古装题材的电视剧,由于目前在排播上有着明确的限制规定,即各台不能两部古装剧连续播出,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对古装剧的拍摄,尤其是对制作方的决心和耐心,无疑是很大的考验。并且,由于一些古装剧娱乐性不足,比如投资颇巨的《楚汉传奇》不如预期那样受人欢迎,收视率明显偏低,导致制作方承担的风险很大。

2.购片的“三看”原则

近年来,伴随着《士兵突击》《奋斗》《金婚》《潜伏》《亮剑》《蜗居》《甄嬛传》《心术》等作品的热播,中国电视剧市场似乎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类型可以相似,选题不断翻新,观众的口味要迎合,艺术的追求也不能放弃,那么,要制作出什么样的电视剧,才能对上电视剧的直接买家——电视台的胃口,并能在主流视频网站获得较高的点击率,这对电视剧的编剧、导演以及制片公司的想象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般说来,电视台在选择电视剧时通常会有三个标准。首先,既然“看剧不看台”是一条铁律,那么选择电视剧必须从内容入手,即考虑剧情是否跌宕起伏,是否有足够的包袱吸引观众,是否具有最大的收视边际效应;第二,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剧中是否有具有号召力的明星也是一大卖点,换言之,有了足够大牌的明星或偶像,电视台在选片时就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第三,如果这部电视剧还具有话题性,即能在观众中形成讨论甚至争议,就不仅有了卖点,更有了热点。这三点,其实也是各主流视频网站对电视剧优劣的基本考量。

当然,要真正落实以上三个标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必须绞尽脑汁才有成效。东方电视台的“电视剧观众点播剧场”和“一周影视剧排行榜观众评分活动”,在这方面能给人以启迪,观众的反映也非常强烈。根据观众的票选,他们推出一周最佳剧目、最差剧目及前4名排行榜,每周进行公布。这对电视台的选片无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比如谍战剧,情节跌宕起伏,即便演员没有什么名气,观众易接受。制作方有了这种信息反馈,就加大了产量,角色的选用多是注重外形,很多时候不刻意选用大牌明星,其制作成本要比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低很多,而收视率还不错。一些演员也成了战争题材专业户,出镜频率逐渐增高,比如于震、王挺、连奕名、刘晓锋等,正由无名走向有名。换言之,电视台把准了观众和市场的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皆大欢喜。

也有另一种情况,电视剧在筹备阶段就已经受到买方青睐,并且开始了一定的宣传,但是制作方实际上只提供了几集剧本,甚至只是一个构思,只因为演员阵容强大,电视台就急着购买了播放权。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情感类电视剧中,由于明星的档期很紧,往往在各个剧组中串场跳戏,编导又不能放弃偶像这张王牌,剧本的编写时不时前言不搭后语,其结局如何,不言自明。

3.播出市场的“马太效应”

一般说来,独家播放应该是电视台的首选播出方式,这对电视台的品牌定位有着明显作用,也是很多电视台收视率的竞争突破点。但是,由于有些电视剧的播放费用太过昂贵,只有少数资金雄厚的电视台才有这种购买实力。而更多的实力不济的电视台,往往是在别人首播后,才会几家联合起来购买播放权,以起到分摊成本的作用。虽说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但一来优秀电视剧的热播效应毕竟可以帮助自身提升收视率,二来财大气粗的电视台毕竟不多,联合播放依然是不少电视台的必选播出方式。

而自从广电总局“一剧两星”新政出台之后,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这与之前电视剧的一台独播或者“一剧四星”的规定有了明显差别。还记得当年四大卫视联播孙俪主演的《辣妈正传》时的盛况,曾一举创下500万元一集的国产剧价格纪录。而当一个剧的播出平台从四家变两家之后,均摊的购片价格要么在竞价中上升,要么会因为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相应的下调。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颇具实力的大台,正在改变固有的播放模式,从最初的千台一面到以多种方式增加电视剧播出时间,再到砸重金争夺首播剧乃至挑起独播剧大战,最后干脆注资剧组,进入电视剧的上游产业链,当起投资方,直接参与电视剧的制作。但是,即便如此,好剧还是太少,而之前电视剧连播三集之后才是综艺节目,现在少了一集的空档将近有一个小时,需要更多的电视节目来填满,这就有可能增加一些首播剧的数量,理论上可以让更多的电视剧有播出平台。对实力较弱的中小电视台而言,这无疑是提升自己品牌效应的一个机会。

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减少观众获取节目内容而需付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制作方打破了电视剧必须先在电视台播出的传统方法,开始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独家首播,或与电视台同步播出。网络播出电视剧,虽然存在盗版、清晰度不够、缓冲等问题,但初步模式已逐渐形成,对电视台播出方式的冲击应该引起重视。

二、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

1.题材趋同

电视剧类型化虽然促使电视剧创作走向成熟,但是,由于收视率至上的干扰和电视剧生产的粗制滥造,电视剧类型化开始走向极端,题材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竞相模仿、抄袭剽窃的现象。

最典型的是一部《宫》剧,估计创作者都没有想到它会刮起一阵停不下来的穿越风:《步步惊心》《仙剑情缘》《灵珠传奇》《步步惊情》,数十部穿越剧一窝蜂占据了电视屏幕。再如抗战剧,由于《亮剑》《正者无敌》受到观众好评,收视率很高,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跟风之作,什么《神枪》《一个鬼子都不留》这类神剧、雷剧,敌人脑残化、抗战游戏化的趋势非常明显,非常滑稽可笑。据有关数据统计,仅2012年,在横店拍摄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剧组就有48个,使用群众演员共计30多万人,导致整个抗战题材被拍滥拍坏。还有谍战剧,热播的有《风语》《借枪》《风声传奇》《旗袍》等,亦是良莠不齐。当代都市戏则普遍是婆媳当道,仿佛除此之外都不值一提。又如清宫戏,由于之前的《戏说乾隆》受到观众的追捧,就出现了一窝蜂拍清宫戏的情形,题材相似,情节雷人,引得观众唏嘘不已。这类现象,直到广电总局出面干涉,才得到了控制。

其实,类型剧不仅不倡导模式化,更希望在类型中有突破有创新。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其创新往往包括这样几个层面:题材的,形式的,思想内涵的。如果只是在题材上亦步亦趋,那就容易陷入抄袭与雷同的误区。那些收视率奇低的电视剧,往往就败在这上面。想一想,当观众从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乃至于一些细节和台词上,都发现似曾相识时,满怀期望的他们还会有什么审美愉悦?因此,电视剧的创作可以有类型,但绝不能模式化。千人一面是演员的失败,千剧一面无疑是编导的失败。当一种艺术创作大面积地从题材到情节都开始“撞车”的时候,这实际上已是病入膏肓的症状了。惟其如此,当前电视剧创作才会走进一条死胡同:作品很多,精品有限,极品奇缺。

2.数质相异

当前的电视剧市场供大于求,大多数情况下是买方市场,众口一词的精品凤毛麟角。最近几年,全国生产的有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每年约在500部15000集,但每年全国电视台的播出总量在6000~8000集上下。这是一组非常残忍的数据,意味着每年都有50%以上的电视剧没有播出平台。与此同时,它还意味着每年都会出现投资50亿元左右而产值不到20亿元的行业性亏损。

换言之,数量的增长没有带来质量的增长。很多制作方由于过分追求利润而迎合社会媚俗心理,或生搬硬套,或干脆抄袭。比如前些年的一部国内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甫一播出,就被观众指责其抄袭早年台湾版的《流星花园》。这不足为怪,因为制作方就是看中了一群年轻人在剧中打情骂俏带来的收视率。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正打着向经典致敬的幌子,百无禁忌地抄袭,有时江郎才尽,甚至自己抄袭自己。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琼瑶诉于正案,应该为业内人士提了醒。

当然,这不仅仅是制作方的责任,也不仅仅是电视台的选片原则带来的恶果。管理部门审批的标准不够稳定,也是造成电视剧数质差异的另一个原因。对一些传奇剧、历史剧、抗战剧,主管部门审查的标准较低,尺度较宽,而对于一些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查则非常苛刻。当然,现实题材更贴近我们当前的生活,严格一点是必须的,但过犹不及,就会影响创作者的积极性了。比如著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的《命运》,主管部门的修改意见累计达到了100多条,前后耗时两年多。行业内的人士都知道,两年多的时间花在一部戏的修改上,这得付出多大的成本?

3.资金盲投

目前,随着整个电视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资本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制作方,还是播出方,无不绞尽脑汁最大限度地吸收资本,以保证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应该说,这是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其演变趋势显示出的资本的开放性、社会性,对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资本的盲目涌入不容忽视。为了鼓励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明显朝向文化产业倾斜,也使其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众多资本持有者带着大笔资金,纷纷涌入电视剧领域。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催生了大量影视项目。问题是,不少新进入者过于强势,他们不承认自己并不熟悉行业的运营规律,在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上缺乏真知灼见,往往凭借对一两部正在热播的剧集的主观判断,盲目跟风,赶时间粗制滥造,生产了许多次品、废品甚至精神垃圾。

资本是好的,资本的社会化也是好的,关键是运用必须得当,监管必须到位。

三、电视剧市场发展的对策

1.强化和健全电视剧法律法规体系

在维护电视剧市场持续稳定繁荣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事实上,国家制定的多项政策法规对规范电视剧的运营制度,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起到了导向作用,如《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国家广电总局令[2010] 第63 号),《广电总局、文化部关于加强影视摄制活动管理的通知》(广发影字[2002] 第886 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国家广电总局令[2004] 第34 号),等等。然而,如何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对产生问题的部门实施整改,力度仍需加强。

同时,要引导和促进网络播出平台的完善和规范。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合发展催生的多屏时代开启,电视剧生产与交易市场出现了新的活跃期。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网民的收视习惯已经有所改变,传统的电视收视群体逐渐式微,利用网络进行收视的人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视剧从业人员,在保证网络平台收益的同时,确保原创知识产权。对于网络侵权的行为,必须多部门联合起来重点打击,广电总局、工商总局、工信部等都需要加大力度追踪侵权网站,一旦发现立即要求删除,并给予必要的处罚。

2.树立以服务观众为核心的电视剧生产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带来了文艺观念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时期,树立互联网思维十分重要,新闻媒体如此,电视剧等艺术作品的传播也应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电视剧的服务观念,就是以受众利益需求和情感倾向转移为准则,处理好艺术作品的典型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处理好意识形态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处理好精神文化传播与经济运营的关系,把心系民生与人文服务结合起来。

前面提到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之所以创下全国收视新高,各主流视频网站点击量名列前茅,关键是这部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以现代农村题材为主的主旋律大戏广接地气,服务观众。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生活和观众的心理诉求,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植根心中,树立以服务观众为核心的电视剧生产宗旨,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才能让电视剧与观众互动,提升收视份额。

3.建立和完善电视剧质量评估体系

客观地评价电视剧的收视情况,科学地统计各项质量指标,让电视剧的综合评估能有序开展,是整个电视剧产业链走向科学化轨道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尤其是在电视剧的多屏时代,屏幕无处不在,相互依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正朝着混合式方向发展。因此,这个监督评估体系实际上应由电视剧制作方、政府主管机构和公众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除了影视制作机构需要对电视剧的资质进行把关外,还需要审查单位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资质审查,以保证电视剧市场的良性竞争。同时,在建立评估监管系统的过程中,要有专门的人才储备和组织架构,要全面权衡电视剧的质量、制作成本、社会影响、销售情况,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还需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让优秀的电视剧得到认可,给予其制作团队和播出机构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粗制滥造的作品给予处罚,才能不断净化整个电视剧市场。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影响力。行政主管机构要敢于将部分评估职能下放到行业协会,赋予行业协会对市场的协调能力,从更专业和更规范的角度,及时分析并共享电视剧制作与播放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引导电视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然,对于电视剧来说,收视率也是反映其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公众对电视剧的接受和喜爱表现出的是一种价值认同,他们的喜闻乐见才赋予文化产品以实际意义。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求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电视剧是一个“外界物”,它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其社会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而这种社会价值又总是直接通过人的生理、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来实现的。所以,完善评估体系不仅要重视行业内的评价,更要注重行业外的广大观众的评价,并以此作为电视剧购买方和广告投放方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何晶.当前国内电视剧发行的困局与对策分析[J].电视研究,2007(9).

[2]肖彦芳,秦瑜斌.电视剧营销方式的革新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

[3]帅志强.国内电视剧市场交易问题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4).

[4]尚若谷.电视剧市场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0(26).

[5]华明.卫视主导市场格局中“地面台”的电视剧运营[J].南方电视学刊,2011(4).

[6]严薇.电视剧行业发展浅析[J].电影评介,2012(19).

[7]闫雯晶.关于完善电视剧运营管理规制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

[8]吴军.当下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影新作,2013(4).

[责任编辑文川]

猜你喜欢

电视剧问题与对策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