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
2015-03-20刘岩
刘 岩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自2014年9月李娜退役以后,中国女子网球进入了后李娜时代。虽然彭帅、郑洁等资历较老的选手目前仍然占据着不错的世界排名,但难以展示出像李娜一样的统治力。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优秀后备人才的大量涌现。在此困境之下,我们更要客观冷静地意识到,制约中国女子网球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渐凸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一个现实——中国女子网球的整体实力还不强,还没达到像乒羽等强势项目所拥有的集团优势,作为核心发展项目的中国女网在后李娜时代正面临着许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人才的理性成长,是中国女子网球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中国女子网球发展遭遇的瓶颈问题
1.1 缺少领军人物
把中国甚至亚洲网球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的李娜,是国内甚至是亚洲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不仅两次夺得大满贯桂冠,而且个人世界排名也曾上升到第二位。李娜退役之后,她留下的巨大空缺或许在很多年内都无法被真正填补。失去这样一位实力强劲、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球星,中国网球将缺少一个手捧大满贯奖杯的领军人物,中网、武网等国内网球赛事将缺少一个本土明星和票房保障,国内网球运动的推广将缺少一个有号召力的偶像。在WTA年终世界排名中,国内球员彭帅、张帅、郑洁、郑赛赛、王蔷5人跻身前100名[1],但还难有球员达到李娜的高度。
1.2 集团优势缺失
多年来,出现在世界女子网坛赛场上的中国面孔每次就这几张:彭帅、郑洁、李娜(现已退役)。近几年,更年轻的郑赛赛、王蔷和张帅逐渐取得了些不错成绩,而且张帅冲进了大满贯的正赛。但是,她们还没能取得一场大满贯正赛的胜利。从严格意义上说,像张帅这样年龄(1989年出生)的职业运动员已经不再是一位“小花”了,其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依然无法取得突破,整体趋势已经不再处于一个上升期。在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正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最新的WTA世界排名前100位选手中,中国仅有5人;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俄罗斯“红粉军团”在世界排名前100位里占据了16个席位,而丹麦的“90后”美少女沃兹尼亚奇曾经取得过世界第一的辉煌战绩。
1.3 国际大赛经验欠缺
“小花”们打不出成绩,缺少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是主要原因。由于国际网球大赛对积分排名有要求,加之我国“小花”们积分排名低,致使其只能参加级别低的区域之间的比赛,没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国际网球巡回赛。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一个怪圈:缺少与国际优秀选手比赛的机会,“小花”们也就无法得到大赛的锻炼,成长起来就显得很慢;出不了好成绩,就无法冲进更高规格的国际职业巡回赛。不过这几年随着中国网协和澳网合作关系的加深,我们每年也能拿到几张参赛的外卡;再加上中国每年一次的公开赛都会发给我国年轻选手一些参赛的外卡,“小花”们走上国际赛场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尽管持外卡参赛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抓住机会一飞冲天,年轻选手们的自信心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对她们的职业网球生涯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4 自信心严重缺乏
持外卡参赛的张帅在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赛场上爆冷击败了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萨芬娜,那场比赛对于张帅来说意义非凡——自信心暴涨。从此之后,张帅的自信心渐渐地变得强大起来,排名也逐渐上升。
自信心的缺乏是阻碍年轻选手出不了成绩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即使有机会与顶尖选手比赛,“小花”们在赛场上或多或少的还是会“犯怵”,没有自信心,失利便难以避免。
1.5 青黄不接的危机
全运会是对我们目前网球人才和后备力量的一次大检阅。从第十二届全运会来看,网球方面的奖牌上基本还是被天津、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几个强队垄断,其他队伍在各个单项上前八名都很难进,根本原因就是普及面太窄,而且弱者恒弱。与之形成悖论的是,强者未必恒强,一些本来很强的队伍正在经历断崖式的坠落。以培养出李娜、李婷的湖北队为例,本届全运会只取得了女双第七名的成绩[2]。郑洁所在的四川队也好不到哪里去,郑洁本来不想参加全运会,但省里希望她能多带带小队员,这才最终成行;就连“妈妈级”的晏紫都要重新出山。因此在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面临的困境将是后备人才断层的尴尬。
1.6 资金投入不足和专业网球教练员稀缺
网球是一项有钱不一定能打好,没有钱肯定打不了的运动。一名网球运动员训练十年,没有个千八百万的投入,很难打出名堂;而且网球运动员成才困难的,因此地方上积极性不是很高。
目前愿意下基层当教练的专业网球运动员很少,原因就是待遇太低,而去北京、上海、深圳做陪打,收入要远远高于一个省队的教练。在很多地市运动队,有很多并非网球专业的教练从事网球教学。其实中国队员在青少年阶段并不差,但一转职业,问题就出来了。青少年阶段表现好只是因为比别人练得多,而再长大一点,队员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教练的管理和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
1.7 模式之争
李娜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业内人士均认为是“专业加职业”造就了巨星李娜。年轻运动员的培养是网球管理中心常年抓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正在发生变革。以国家扶持为主的培养模式无所谓对错,因为目前还没到每一个小孩都能自费打球的程度,大多数还是要靠国家出钱。如果国家不再投入,运动员全部放“单飞”,那么整个国家就更没有网球人才了。
2 后李娜时代突破中国女子网球发展瓶颈的策略
2.1 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要切实把提高国家女网的管理能力与国内专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放在第一位,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训练方法,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教练员执教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战性。这既是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女子网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2.2 要加强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思想素养建设
网球是一项文化底蕴很深、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个体化运动项目,其比赛奖金丰厚。有些素质低的运功员欠缺团队意识,使得该项目无法形成集团优势。因此抓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思想素养建设尤为重要。
2.3 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
网球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职业化水准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网球明星的商业价值潜力巨大,如WTA世界排名第二的李娜身价曾高达2亿美元。由此可见,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要与时俱进,既要注重比赛成绩所获得的奖金,又要利用好单打项目较突出的商业价值。为了大规模培养中国优秀的女子网球后备人才,应采用家庭、俱乐部、企业赞助、政府财政支持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融资方式,走市场化资金运作道路,以此来保障运动员职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4 加强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教练员既是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的指导者,又是心理训练的引导者,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培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国际网球大环境的影响下,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依靠单一的体制难以为续[3]。我们应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结合世界网球发展的先进理念,加大对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和教育力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定期聘请国际著名网球教练员和训练学专家来我国开设讲座,组织教练员队伍来观摩训练,开展定期的经验交流研讨会等[4];另一方面,要让教练员经常走出国门进行深造,及时掌握世界网球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技能,全面提升教练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女子网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学校和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下,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建立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对不断创新的运动员培养体制要给予支持,尤其是在参赛、选拔、市场开发等方面要给予基层培养体制下的运动员与国家培养体制下的运动员同等的机会[5]。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2.5 加大群众参与度与外训相结合
面对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断层的尴尬,我们需要在普及体育设施和群众参与度及抓好外训苗子方面下功夫,为我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迅速崛起做足工作。由于我国现阶段网球训练的环境和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女子网球要想培养出像李娜那样有影响力的顶尖球员,就必须把有潜力的好苗子送往国外训练。只有这样,中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才能指日可待。
2.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
14岁步入职业网坛、走了一条体制外成长之路的王蔷,用一个仁川亚运会冠军收获了“福报”。这是中国网球职业化之路上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在后李娜时代给了更多正独自前行的网球少年们希望和梦想。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在当前国情条件下,“单飞”之路并不可盲目选择。不管对于哪一种方式,政府都要作更多的引导,在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的基础上,走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6]。因此,依靠政府、社会、个人等协同发展,走多元化培养之路,才是最适合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成才的途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近些年来,中国女子网球取得过骄人的战绩,但在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要想重新屹立在世界网坛之巅,还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我们与世界网坛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缺乏必胜信心、群众基础薄弱、体制不够健全和训练水平滞后。缺乏大赛经验体现在参加国际大赛机会少;缺乏必胜信心体现在心理素质不过硬;群众基础薄弱体现在大众网球参与度低和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体制不够健全体现在“举国体制”下的计划之手对竞训体制和经费投入束缚太多;训练水平滞后体现在教练执教水平不高和训练方法过时等。要培养出顶尖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就必须推行网球职业化改革,以“举国体制”为依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3.2 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应重点加强网球基础建设,不断扩大网球人口数量,多元化地培养与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女子网球后备人才链和人才群以及人才梯队[7]。要充分利用社会的丰富资源和体育竞赛杠杆,多方面激活比赛和训练体制,以市场多元化的经济投入和科学的运动员管理模式,来推动竞训体制的改革,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子网球职业化道路。
[1]中国网球协会官方网站.WTA 世界排行榜[EB/OL].(2014-12-10)[2014-12-18].http://www.tennis.org.cn/pm/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大连赛区官方网站.网球[EB/OL].(2013-9-12)[2014-12-18].http://dalian.runsky.com/node_92216.htm.
[3]彭国雄.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发展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75-76.
[4]刘磊,黄雪琳.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6):75-76.
[5]马永涛,周芳.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现状及突破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43-44.
[6]李苏,徐薇薇.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65-66.
[7]朱征宇,谭冬平,陈祺.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