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体质测试现状看体育教学改革
2015-12-28孟俊鸟
孟俊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系,河南新郑451191)
1985-2005年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启足以证明科学、系统地改善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1]。
1 郑州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在郑州5所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共计1000份,回收932份,有效问卷876份,有效率87.6%。
1.1 郑州市高校学生体质现状
表1 郑州市高校2010-2013年大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统计 %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0到2013年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在下降,表明学生体质有下降趋势。大学四年测试中,大二成绩最好,其次是大一、大三、大四。河南省人口密度大,教育资源不均衡、升学压力大,基础体育教育不够完整,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操作不熟练,造成大一时成绩一般。经过一年的大学体育课,到大二时明显提高,大三、大四成绩下降。
1.2 郑州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学生不重视。按规定,每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查问卷显示,47.1%的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并不了解。
(2)测试时间紧、器材紧缺,出现漏报、虚报数据。调查问卷显示,54.8%的学生认为测试时间安排不合理、时间紧张、器材坏的多、不够精确。
(3)重结果,轻过程,信息反馈不到位。调查问卷显示,71.9%的学生对测试数据反馈不满意,觉得没有实质性意义。
(4)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健康测试主要是靠体育教师,学校其它部门基本上没有参与。
2 郑州市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2.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1.1 体育课开设现状
近几年高校扩招,班级人数较多,造成各校体育资源短缺,大三和大四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学校很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2.1.2 体育竞赛开展现状
体育竞赛与体育课是相辅相成的,课内课外要一起抓,但由于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经费的问题,各个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差异较大,竞赛活动少,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荣誉感等都是不利的。
2.1.3 课外活动开展现状
部分学校没有统一的晨练,仅由体育部门工作者负责学生晨练,学生积极性不高,过于形式化,效果不好。
2.2 高校体育课选用教材现状
郑州市大多数高校体育课选用自编教材,个别高校使用指定教材,自编教材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实用性和娱乐性有所欠缺。
3 郑州市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3.1 体育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忽略了运动量
在体育课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开设了较多的新兴项目。新兴项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一些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小。
3.2 体育课过于重实践、轻理论
由于课时有限,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实践课为主,学生不了解体育项目的起源、特点、分类、锻炼功效及发展方向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课在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占的比重较小,体育课开课时间较短,大部分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
4.2 建议
(1)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紧密结合。高校体育工作积极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采取达标竞赛的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成立体育社团,举办体育文化节。
(2)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把握好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变尺度,扬长避短,使健康测试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课教学发展方向。
(3)教学内容的更新要彰显特色。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根据地域、学校的特色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4)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加强教师的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
[1]丁洁.“阳光体育运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