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运用教育应变语的技巧
2015-03-19林秀丽
林秀丽
林秀丽/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教育应变语,是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偶发事件,采用的风趣幽默、机智灵活、恰到好处的教育用语,是教师“应急”的必备“武器”。善于运用应变语恰当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变故”,是教师语言艺术和教育艺术达到高层次的标志。笔者试结合教育案例,研究教师运用教育应变语的技巧,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一、临变不慌,借机施教
工作中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切不可头脑发热、冲动行事,要尽量做到临变不慌,这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是判断教师应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面对突发事件,首先,临变不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过激的情绪;其次,理智而冷静地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第三,巧妙地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借机施教。
例1 秦老师走进某“乱班”,,见拼成的“摊子”还未拆,学生围坐一圈正吆喝着打扑克,玩得难分难解。看到老师才恋恋不舍地停止游戏,若无其事地看着老师不吱声。秦老师微笑着望了望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作为新来的班主任,我发现你们对学习‘54号文件’的积极性很高,其实我在这方面也是很有研究的。”面对学生略为放松、又感到诧异的神情,她接着说:“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副牌由54张组成吗?为什么要分成4种花色,每种花色只有13张吗? KQJ等人物形象又分别代表谁呢?”面对学生脸上热切求知的表情,秦老师简单地介绍了扑克牌的由来、4种花色的英文名称、象征意义以及KQJ等人物的有关知识。学生们一时都听得入了迷,秦老师话锋一转不失时机地说:“你们想想,小小的一副扑克牌就蕴藏着这么多的知识,可见知识在任何地方都会有用武之地,你们说是吗?那么,大家是否愿意从今天起,跟着我一起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呢?”秦老师的这番话让大家耳目一新,回应他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工作中类似的偶发事件不胜枚举。如果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或应变能力不强,面对这突发的意外情况——未拆的“摊子”、未散的“场子”、未息的“吆喝”,表现得心慌意乱甚至急躁发火,对学生大加训斥,相信这个“乱班”对教师会还以颜色的。相反,秦老师临变不慌,在看到未撤的“摊子”、未散的“场子”和未息的“吆喝”后,仍“微笑着望了望全班同学”,幽默地以“54号文件”作比来洞察和捕捉学生由“若无其事”到“略为放松”再到“热切求知”的情绪变化,而对“54号文件”的精彩讲解无疑成了教育的切入点,巧妙地借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了教育,结尾那“一片热烈的掌声”即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对教师应变智慧的最好肯定。
二、将错就错,反客为主
由于学生独有的特点,“捣乱”现象屡有发生,甚至一些情况匪夷所思,令教师措手不及。如果教师盲目地用训斥加批评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就有可能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甚至给学生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所以,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不妨将错就错,变疾风骤雨式批评为俯而就之式附和,化挑衅为善意,反客为主地化恶作剧学生的“百炼钢”为“高山仰止般崇拜”的绕指柔。
例2 赵老师接手一个差班。知情者介绍,这个班差生多且难管,尤其是W,人称“害群之马”,专好恶作剧。赵老师第一次见面就领教了W的厉害:走进教室,只见黑板上画着自己的肖像,旁边写着“赵*遗像”;讲桌上直立的黑板擦背面,“赵*之墓”赫然在目;黑板擦前还竖着一支粉笔,活脱脱一根徐徐燃烧的“高香”。赵老师不由得火冒三丈,同学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只有W一脸坏笑等着看热闹的样子。一场暴风雨似乎已不可避免……
但见赵老师沉痛地说:“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为赵*同志的不幸去世默哀三分钟。”之后,赵老师故作惊讶地问:“赵*,赵*何许人也?”同学们面面相觑。“赵*就是我啊。我在九泉之下得知咱班有人思念我,自发地悼念我深受感动,可我还没上课就离开人世又心有不甘,因而起死回生来到教室。有不认识我的请看黑板,已有消息灵通人士将我画在这里。”他微笑着欣赏了一会儿,由衷地赞叹:“画得确实很像,看来这位同学很有绘画特长。”只见W双眼发光,一脸惊讶。赵老师接着说:“只可惜画错了地方,还多写了一个字。W,你说多写了哪个字?”W满脸通红:“多……多写了‘遗’字。”“为什么?”“因为……您没有死,不能说是遗像。”“好!那么这‘墓碑’、‘高香’对吗?”“不对。”“很好!课后你来告诉我为什么不对,好吗?”
面对如此“高难度”“高水准”的恶作剧,教师若采用疾风骤雨式地批评训斥无疑最解气,但也只能是解气,于事情的解决和对W的教育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效果,甚至还会中了“W一脸坏笑等着看热闹”的下怀。显然,案例中的教师深知这一点,聪明如她,机智如她,在“终于咬住了牙”后,选择了将错就错,顺着学生的恶作剧进行反向推理——由“默哀”到“惊讶”,由“惊讶”到“起死回生”,由“起死回生”到“画错了地方、多写了个字”,一步步地将错误引回正轨,一步步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施教,化学生的“蓄意”挑衅为“尊师”的善意。
三、幽默机智,春风化雨
突发事件往往会让教师的尊严受到损伤,进而破坏课堂气氛。有的教师脸一沉,桌子一敲,兴师问罪;有的教师粉笔一甩,教案一夹,拔腿走人;有的教师请来班主任,叫来主任,“三堂会审”……结果,教师伤心不已、怒火中烧,学生委曲万分、反感抵触,师生关系陷入紧张状态。其实,教师完全无须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不妨用宽容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忏悔,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师生间的尴尬,实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例3 某教师去上课,刚迈进教室,只听“嗖”的一声,一只纸折的“火箭”飞到了讲台上。学生们看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反应。这位教师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学生,而是面带微笑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为了征服太空;这只‘火箭’在上课之前射向讲台,它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快让我看看这位渴求知识的发射者在哪里?”教室内响起一阵笑声,那个玩纸折“火箭”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例4 在一次语文观摩课上,教师进入教室的一瞬间,踩在了门口下方的一大摊水中。同学们见此情景都哈哈大笑起来。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这位教师很快意识到这是某位同学的恶作剧。此时,教室后面的领导、教师也都在观察着,想要看看他怎样应对。他定了定神,沉稳地走上讲台,拢了拢头发,然后笑着说:“同学们看到了,今天我们是在‘戒备森严’中上课的!不是吗,门口都拉了一道‘电网’!”教室内立刻响起了一阵笑声,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得到了缓解。
面对突发状况,案例中的两位教师既没有兴师问罪,也没有拔腿走人,更没有“三堂会审”,而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问题,其教育效果不言自明。正如案例所显示的,教师的幽默让“火箭”发射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让“冒失鬼”的恶作剧成为缓解观摩课紧张气氛的道具。教师“幽默”一下,既有利于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也有利于缓解自身的尴尬窘境,甚至可以使师生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避免矛盾的产生。教育工作中,幽默是一种科学的育人手段,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体现,是教师对偶发事件做的艺术化解,是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行为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将收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状况,或大或小地犯各种错误,犯了改、改了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老改犯”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真实而精彩的写照。面对着成长中的学生,面对着由他们制造出的种种突发状况,需要教育工作者谨慎处理。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把人说笑还是说跳,这里面既有一个思想水平问题,更有一个技巧问题,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教育应变语,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李正龙.课堂应变的三个技巧[J].湖南教育,2003(18).
[2]赵存卿.让恶作剧成为教育的契机[J].教学与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