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及思考

2015-10-21李兴丽

中小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机智注意力

李兴丽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上难免有偶发事件发生。因为偶发事件很容易分散师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情绪,授课老师无不对此深感“闹心”。偶发事件既然发生了,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寻找、筛选、确定一种最佳的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案进行处理,这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并不是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也有一定的方法,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一般而言,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的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诚然,批评教育不失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它能快速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教師仅仅依赖自己的教师身份去压制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或顶撞行为,不但不能平息事态,反而会激化矛盾。为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做到“眼睛一扫,了解全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将手一伸,鸦雀无声”,视偶发事件的成因,运用机智的语言和机智的措施处理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作为突冒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种因学生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端、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

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比如教师通过目光、临近控制、提问等暗示方法,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当发现有不安定的因素时,教师可一边讲课一边不动声色地走到有关学生身边站站,学生一般都会立即改正;当发现有人窃窃私语、低声谈笑时,教师可以暂停讲课,用目光注视有关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违纪的同学会害羞地低下头。当发现某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就请他回答问题或板演,强制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利用这些暗示的方法解决偶发事件,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保障了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

有些偶发事件让教师处于窘境,要在课堂上立即查处可能会伤害很多学生的情感,不予理睬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幽默带过,这样既显示了教师的幽默大度,又暂时让自己摆脱了窘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兴趣,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采用宽容包涵的处理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许,更不是纵容和包庇。偶发事件往往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受到伤害、威信受到损害,因而有的教师采取居高临下、以牙还牙的方式对待当事人,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与理解,以宽容之心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与良苦用心,让学生对老师的平等、民主、宽容感到由衷的敬佩,促使学生自我教育。

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还应注意: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凭感情用事,不谩骂、体罚,不挖苦、讽刺,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尽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尽快恢复正常的课堂秩序,不要急于寻根究底、分清谁是谁非;应采取以表扬、鼓励等激发上进的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增强集体荣誉感,这是防止偶发事件发生的最好办法。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机智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机智闯关
机智的斑马线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如何巧妙化解美术教学中的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