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导创作用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深度挖掘
2015-03-19任俊颖施艳青
任俊颖 施艳青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论教师导创作用下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深度挖掘
任俊颖施艳青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教师在培养高校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的导创作用主要体现在思维引导、心理辅导、实地诱导和个体疏导等方面。但在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师导创作用的发挥,如教师创业经验的匮乏、客观创业环境因素的限制、创业教育与学科结合紧密度偏低以及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选择创业、企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实施创业教育;营造和改善校园创业环境;将创业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提高学生创业主动性。
关键词:高校; 教师导创作用; 创业能力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如政府的创业政策执行不力,合作不到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方面的知识等问题[1]。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其今后自主创业的能力,教师的导创作用不可忽视。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导创作用,即坚持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深度挖掘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的导创作用
1)思维引导。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一个创业者需必备的。创新思维一般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在我国的大学科学教育中通常比较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缺失比较大的是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2]。群体意识中的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指导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创业初期,创业者的任务是精确把握市场动向,确定具有发展前景、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所以,在初期阶段学生的远见与洞察力思维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咖啡屋的经营个案为例,该项目是学生负责人在进行校园闲置场地分析时,结合专业所学、评估学生消费水平后,发现学校在咖啡项目经营上的空白,看到咖啡屋的经营占有校园市场的独特优势后才决定进行的。
2)心理辅导。创新是艰苦的复杂劳动,没有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是难以完成创新任务的。因此在实施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育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内在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和思维,注重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新见解。同时需提醒创业者主动学习有益的工作方法,多请教他人,并且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3)实地诱导。创业不是教出来的,光靠课堂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创业。创业教育必须紧贴市场需求、开发校内外创业资源,让学生通过参观企业、体验经营、与创业者对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实地诱导[3]。例如,在确定创业项目后,创业阶段进入“准备与撰写经营计划”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项目完善、筹备阶段。一方面,校园创业类似于社会创业,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另一方面,本阶段经营计划的撰写也有利于创业学生进一步考证创业项目的可行性,需要创业者全面思考与计划创业的实施步骤。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咖啡屋在正式筹建后,因为地理位置不占优势,通过何种方式招揽顾客成为了最大的问题,这便是考验创业者市场营销力与沟通力的关键时刻。期间,咖啡屋负责人通过招募有西点制作经验的合伙人一起参与咖啡屋的经营、丰富经营项目、开发学生乐于参加的文化体验项目、进行广场现场推广宣传等方式打开了咖啡屋的知名度,让项目经营实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预期效果。
4)个体疏导。过于强调统一性,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的传统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从众思维的个性,对于创造性能力的发挥非常不利。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体疏导。有的同学善于开拓创新,思维不拘泥,但缺乏恒心,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其创业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帮助其锻炼意志力。
2教师在发挥导创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在思维引导、心理辅导、实地诱导和个体疏导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导创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创业经验的匮乏。能够真正指导学生创业的教师,自身需要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经历或创业经验。除专业知识外,具备“双师素质”的能力也十分重要。但在大部分高校,大量刚从学校毕业的新进专任教师直接走进课堂进行教学,这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更缺少创业经验,这不利于后续引导学生开创创业之路。
2)客观创业环境因素的限制。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创业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友的利用以及创业标榜示范作用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创业平台不能很好地被利用,鼓励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也未能完全放开。这些客观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导创作用在引导学生创业能力中的发挥。
3)创业教育与学科结合紧密度偏低。很多时候,教师的导创作用未能体现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甚至部分课程出现与创业就业“分离”的状态。同时,在基础和专业课程外,学校开设的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衔接课程较少,这也大大减少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的机会。
4)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促使其创业成功的最强大的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导创作用,并不意味着要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自身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不可避免地使教师在其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忽视学生自身的创业主动性,使学生的社交、沟通、协作等能力的提高都受到限制。
3建议
1)选择创业、企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并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师资队伍,所以学校需要选择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首先,学校需要引进有创业经验的人才。创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贴近创业实际的经验,安排其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利于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其次,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优先考虑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师,在引进后,加大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师培训和考核。例如,可以安排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等,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积累实践经验,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人才共享计划的方式,选拔更为专业化且更有经验的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有效的师资保障。只有选择创业、企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并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导创作用,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2)营造和改善校园创业环境。在校园创业环境的营造和改善方面,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硬环境是指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的场所或实验设备,提供创业资金和奖励,为创业竞赛和社团提供专项资金等创业支持[4]。学校要不断加强硬环境的建设,建立创业基地,引进实验设备,并提供专项创业资金支持。在软环境的建设方面,学校需充分发挥校友和企业家成功创业对在校生自主创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演讲、设计比赛等活动方式,逐步形成以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主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以此来推进创业教育。同时,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场所,鼓励教师科研课题收纳学生参与其中,在导师的带动下,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可以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的实践体验,一方面,通过创办虚拟公司、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谈判、模拟签约、模拟交易和结算等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结合企业取名、确定市场与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策略、讨论预算和广告策划等;另一方面,在学校建立学生超市、食堂、服务中心等实体店,通过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实践,培养更多的创业综合性人才,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3)将创业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在各学科教育中强化创业教育是发挥教师导创作用的又一有效途径。学科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它能为创业教育提供经验。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导创作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教师就必须在各类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除创新创业课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等方式,为有意创业的学生开设如创业、法学、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等较为细化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业意识。此外,还要将就业指导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侧重对学生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
4)提高学生创业主动性。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在于大学生自身,即内因,如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能力不够等。针对学生的此类心理特点,教师需加强学生创业人格的教育和训练,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通过各种创业案例,提高学生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此外,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配合。想要创业,最重要的是大胆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好时间以及学校的各种资源、机会,如图书馆、创业讲座、创业指导教师等,为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只有排除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其心态和观念,激发其创业潜能。
4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以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创作用,能够深度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明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6):14-15.
[2]陈秀珍.创业能力的内涵解读[J].职业技术,2004(4):5-6.
[3]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3(5):6-7.
[4]张宗新.论创新教育与创新文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9):20-21.
On Improving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eachers' Guidance
REN Jun-yingSHI Yan-qi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should play a role in thinking guidanc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field guidance and individual counsel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eachers' role, such as teachers'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restri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low intensity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subjects, and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initiativ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colleges should select teachers with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campu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ncorporate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into subjects; and improv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s.
Key words:colleges; teachers' guidance;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 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5)01-0081-03
作者简介:任俊颖(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德语教学、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课题
收稿日期: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