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边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3-18广西省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中学方文星
广西省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中学 方文星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生活中,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既严谨又缜密的学科,它需要人们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学有所成。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死板的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必须从实际的生活中出发,探讨和解决来自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那么,我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身边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呢?我校地处边远山区,学生所见所闻显然不比城里的学生“通达”,他们对现成教材中的一些事物和题意不是很了解,多数学生渴望就地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中,课本一开始给出这样的例子。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人?
我还是像往常那样,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几分钟过去了,课堂上仍然看不到令人满意的场面。便问:“今天怎么了,你们讨论问题不像以往那样热烈啊。”
语音刚落,一个小组代表马上带有建议性地回答:“老师,我们对这个例子不是很理解,是否可以先用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学一学呢?”
我毫不犹豫地开导说:“好啊,你们每位同学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尽量搜索出发生在你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吧。”
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经同学们一番讨论后,各组代表都认真举出本组的实际事例,其中一个组的代表说:“老师,上个星期六我回家参加劳动,我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修建一个水柜,需要砌多高,才能符合要求且不浪费材料呢?”
这个问题的出现,我在备课中已经预料,我用赞扬和鼓励的话语说:“这个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很好,很及时,修建水柜是当前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很多农户在田边地头修建水柜积蓄雨水,以备田地不时之需,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了解水柜一些规格和数据。”
这位同学继续说:“水柜为有底无盖的圆柱,底面直径3.6米,壁厚0,2米,需要囤积雨水20立方米,应砌高多少米?”
问题一出来,另一组代表马上说:“这道题关系到求圆柱的容积,求容积就是求体积,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求圆柱体积的知识了……”
没等他说完,另一组代表迫不及待地举手请求:“老师,让我上台去试一试列这个方程好吗?”
不到三分钟,小黑板上亮出了这位同学的书写字样:设圆柱高为x米,依题意,得π·[(3.6-0..2×2)÷2] ²·χ=20.
我让同学们观察一会儿,就问:“有没有其他同学认为这个方程列得不对吗?”
全班同学面带微笑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 随之全班同学报以春雷般的热烈响声。
兴奋之余,学习委员带有号召性地说:“大家要认认真真地把这道题解答出来,不然辜负了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期望啊。”
一个数学后进生高兴地说:“很有趣呀,数学在生活中用途真广,原来一元一次方程也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
班里数学科代表带有鼓动性地说:“接下来,我们不但要把课堂一开始老师提出来的那道题目解答出来,而且还要将课本后面的应用题学好”。
就这样,一道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题,在老师的启发下,经学生思考、讨论、发现、拟题,最后解答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轻松、自然,学生在学习中快乐、主动,可说是一举多得的快乐教学法。
事实证明,兴趣是一种“穿针引线”,是通向源泉的渠道,是激发人们乐于思考、解决问题的向导。兴趣是从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中来,有了兴趣,学数学就变得有滋有味而不再是枯燥无味。
又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课堂上就有不少问题出自学生自家的情况,如A同学说:“我家是做蛋糕生意的,需要有无盖方盒,为了节约资金不买现成的,而是自己买来铁皮自己设计制作的”。B同学说:“前年元月份我家将卖甘蔗(种植甘蔗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得到的钱若干万元存入银行,今年元月份连本带利取出来建造房子,这两年的年利率不变,不知年利率是多少?”利用这种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寻求来自于他们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启发、吸引、思考、合作、解决等方式步步升华,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深入到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