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探讨*
2015-03-17开金津
开金津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2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探讨*
开金津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2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积极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诊断,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6.15%、46.15%、26.92%、23.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3.08%、3.8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较大关系,应加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双向筛查与防治,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发生在颈动脉的非炎症变性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特点为动脉管壁弹性不足、增厚变硬及管腔异常缩小等,临床上常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用作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1]。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则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直接原因则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2],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关于ACS与CAS、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诊断,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旨在进一步ACS与CAS、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提高ACS的防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经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等检查后确诊为ACS。纳入标准: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联合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等疾病者;②诊疗依从性差者;③合并心、肝、肾、脑、血液系统等疾病者;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同时,随机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对两组受检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购自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IU22-G4)进行诊断,按照直接接触探测方法,颈总动脉定位后,采用连续纵、横切面扫查方法,对颈总动脉整段、颈内外动脉及其分叉处进行探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位置、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 thickness,IMT)、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血流速度/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收缩期血流速度(ICA/CCA比值)、颈动脉内膜是否粗糙、管腔狭窄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并记录发生的例数。参照张东平等[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断标准:内-中膜厚度<1.0mm表示正常;内-中膜厚度为1.0~1.3mm表示增厚;内膜局限性增厚超过1.3mm表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标准[5]: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且颈动脉内径减少幅度≤49%为轻度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颈动脉内径减少幅度50%~79%,ICA/CCA峰值流速比值≥2为中度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颈动脉内径减少幅度80%~99%,ICA/CCA峰值流速比值≥4为重度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颈动脉超声探查结果对比 n(%)
两组颈动脉超声探查结果对比:观察组颈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6.15%、46.15%、26.92%、23.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3.08%、3.8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较严重的冠心病,常见于老年人、抽烟酗酒男性、患有肥胖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中。该疾病患者的易损斑块明显增多,这些斑块往往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的蛋白酶消化纤维帽、斑块位置和大小、动脉壁压力、血流对斑块表面的冲击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斑块破裂,从而使得血栓形成和凝血系统激活,并伴有多种炎症表现。此外,在糜烂基础上出现的继发性血栓形成,亦可导致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最终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提前预测的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质量,逐渐成为临床探究的重点。有研究[6]发现冠状动脉硬化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素较相似,且二者的发病机制亦存在共同之处,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时间往往早于冠状动脉硬化,因此防治冠状动脉硬化需从预防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开始。胡大一[7]指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诸多心血管致病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急性冠状动脉患者的缺血事件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相关报道在对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进行预测因素研究时指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利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预测因子,可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本研究对52例ACS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诊断,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6.15%、46.15%、26.92%、23.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3.08%、3.8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体的颈动脉位置分布较浅,采用彩超容易对内-中膜厚度进行观察与判断,若发生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时,则颈动脉的表现最早被发现。而对于早中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虽然可不伴随管腔狭窄的表现,但往往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已经处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晚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严重,颈动脉狭窄表现亦清晰可见,同时这也提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注重筛查、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而对于已经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患者,需密切关注是否已经合并冠心病,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进一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风险。
[1]刘婷婷.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 494~495.
[2]宋佳贤,卞叶萍,童嘉毅,等.苏南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学,2012,40(5):528~532.
[3]孤竹国.2011ACC/AHA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指南与ESC NSTACS指南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29~830.
[4]张东平,李淮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47):53~55.
[5]伍于添.超声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02~406.
[6]张兴凯,冯菁,郭玉州,等.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32~34.
[7]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9~101.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2.025
1006-6233(2015)02-0249-03
湖北省潜江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编号:2010-j-26-r02/5)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