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2016-08-11黄亮方琼
黄亮+方琼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96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 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分别为(48.27±12.39)cm/s、
(24.36±5.12)cm/s、(0.53±0.05)、(1.50±0.31), 与对照组的(79.52±14.41)cm/s、(14.68±2.58)cm/s、(1.52± 0.13)、(2.63±0.1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右、左)均较对照组增厚,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且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斑块的大小、位置及回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为及早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发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高频超声;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36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代谢性障碍而诱发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临床研究显示外周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展对患者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2]。因此及早诊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 其中男52例, 女46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55.61±8.03)岁, 空腹血糖7.9~11.9 mmol/L, 平均空腹血糖(9.98±0.81)mmol/L, 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7.51±2.29)年;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人群96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4例, 女42例, 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54.89±7.19)岁, 空腹血糖<5.6 mmol/L。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排除高血压、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 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1. 2 检查方法 两组均经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本研究采用Toshiba Nemio 30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设定参数:线阵探头, 频率7.5 MHz, 受检者入室后取仰卧位, 医生手持探头检测其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测量颈动脉分叉处、分叉处远端附近的颈内动脉的后壁和分叉处附近的颈总动脉, 若显示典型的三层回声, 即证明为正常的二维超声显像, 若出现不典型回声, 不规则强回声、混合回声、低回声即出现斑块, 测量中层厚度, 每个部位测量3次, 取平均值, 若内膜中层厚度(IMT)≥0.13 cm定义为出现粥样斑块, 脉冲多普勒在颈总动脉的位置测量血流动力学[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PSV、EDV、RI、PI并进行比较。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主干(CCA)、颈总动脉分叉(CCA分叉)处及颈内动脉(ICA) IMT。③斑块检出率:参照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4]出现局限性、不规则的低、中、强及混合回声结构突入管腔, IMT≥0.13 cm, 即判断为颈总动脉内膜斑块检出。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 观察组患者PSV、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 但是EDV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内膜中层厚度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右、左)均较对照组增厚,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内膜斑块检出率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高频超声对患者检查时没有创伤、简单、方便、无危险, 同时其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重复性较好, 可以多次测量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情况, 相比普通超声的基础上高频超声更容易得到清晰、高质量的图像, 将患者的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准确的显示在屏幕上, 彩色多普勒对血管血流速度和规律能够准确的测定, 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5]。
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血流速度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 提示:糖尿病对患者颈动脉血流具有显著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分析其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的状态, 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速度加快, 在患者机体内不断堆积, 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生, 血管壁增厚, 血管弹性下降, 发脆, 侵入到管壁的胆固醇、低和极低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 脂质在血管内膜内沉积导致患者动脉内膜不断增厚, 最终造成血栓的形成, 纤维组织出现增生, 形成血管斑块, 血管腔出现狭窄和闭塞的现象[6]。另一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正常人群增厚,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对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与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7], 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断增厚, 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几率也增大, 因此,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于及早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且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斑块的大小、位置及回声, 了解患者颈动脉血流变化, 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为及早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发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盖永浩, 宋树良, 吴世慧, 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9(2):72-75.
[2] 周永昌, 郭乃学.超声医学.第3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772.
[3]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11):993-1012.
[4] 毛鑫, 张宇虹, 苏本利, 等.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5):367-370.
[5] 陈静.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7):4288-4289.
[6] 侯爱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临床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4):134-135.
[7] 吴凤芸, 张宇虹, 苏本利.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3, 22(18):25-26.
[收稿日期: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