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2016-11-28罗凝春宋晓玲任瑶林显文
罗凝春 宋晓玲 任瑶 林显文
【摘要】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结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接诊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梗死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8例(75.56%),其中单个斑块23例(25.56%),多个斑块45例(50.00%),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5例(50.00%),其中单个斑块16例(17.78%),多个斑块29例(32.22%)。梗死组颈动脉脂质性软斑块、扁平斑块、溃疡性斑块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性硬斑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患者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警,能够为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6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34
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疾病,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1]。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在早期应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一独立因素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指标[2]。早期的检测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和预后,为了改善患者的病况,延长患者的生命,本试验进行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梗死组。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2)肝、肾、心功能正常患者;(3)有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体征且持续24 h以上[3]。排除标准:(1)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患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3)未经CT检查;(4)患有心源性脑栓塞患者;(5)患有精神疾病。梗死组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3±4.28)岁,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接诊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6~78岁,平均(61.02±4.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检查时让患者仰卧,垫高颈部,充分将颈部暴露出来,采用西门子S2000、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分别为4~9 MHz及3~12 MHz,将患者的颈部偏向检查的方向,然后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总动脉近心端处,然后先行横向检查,再行纵向检测直至顶端。先显示横断面,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然后将探头旋转90°,显示纵断面,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的位置、大小、部位、形态、特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标准:低回声为脂质性软斑块;中等回声为扁平斑块;强回声伴有声影为钙化性硬斑块;回声强弱不等为溃疡性混合型斑块;脂质性软斑块、扁平斑块、溃疡性斑块为不稳定斑块,钙化性硬斑为稳定斑块。颈动脉管腔狭窄分级标准:无狭窄0;轻度狭窄1%~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完全闭塞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
梗死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8例,其中单个斑块23例,多个斑块45例,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5例,其中单个斑块16例,多个斑块29例。梗死组颈动脉脂质性软斑块、扁平斑块、溃疡性斑块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性硬斑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按照狭窄程度较重的血管判定,梗死组患者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组轻度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膜损伤,脑动脉管腔狭窄导致血小板聚集在患者的脑动脉管壁上,使脑部组织供血区域缺血、坏死,导致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坏死。脑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生命危险[4]。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习惯等因素,其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栓性颈动脉闭塞,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机制[5]。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脑梗死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6]。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存在时间较长,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出血或脱落,导致脑梗死发生[7]。脂质性软斑块、扁平斑块、溃疡性斑块为不稳定斑块,钙化性硬斑块为稳定斑块。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也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原因[8]。因此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在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单个斑块23例(25.56%),多个斑块45例(50.00%),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单个斑块
16例(17.78%),多个斑块29例(32.22%),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脂质性软斑块、扁平斑块、溃疡性斑块明显多于非脑梗死患者,钙化性硬斑块与其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梗死组轻度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有利于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病况。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警,为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力杰,李维平,韩漫夫,等.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5):207-209.
[2]汤颖,张珣,张荣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部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32-34,46.
[3]于芳苹,赵迎春,顾彬,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63-367.
[4]李宝丽,李秀丽,李爱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程度与血压变异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47-49.
[5]王文刚,闫记英,田晖,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4):260-262.
[6]王慎安,李云革.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6):536-537,540.
[7]曾祥富,尹向娟,林武壮,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1):97-98.
[8]卢晓潇,刘孟奇,郑春梅,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29-130.
(收稿日期: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