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2015-03-13王雪玲
王雪玲
【摘要】创设良好情景是优化教学,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验情景、问题情景、心理情景、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都可以创设良好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设情景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72-02
赞克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學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便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难点,从而解决问题。可见,创设良好情景无疑是优化教学,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通过创设实验情景,优化教学
1.设计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思维。
例如,金属钠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教材中的实验就是将钠放入水中反应,观察现象,另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显得过于简单,此时不妨设计一套实验:取一U型管,装满溶有少量酚酞试液的水,在其一端管口塞上一只带尖嘴导管的橡胶塞,且在橡胶塞底部插入一小钢针。让钢针插上金属钠块,使活塞关闭后立即塞入U型管的另一管口(要迅速,防止有空气进入而产生危险),可清楚地看到,钠块立即与水反应,U型管的溶液很快变成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水从另一端能够形成美丽的喷泉,且喷泉颜色逐渐变红,反应完毕,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尖嘴,可看到气体的燃烧现象(生成了氢气)。该实验中既可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又能由现象推出反应中生成了氢气和氢氧化钠,而且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思维。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创设实验新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次氯酸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实验: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先变红,但很快褪色)。
问题:石蕊试液为何先变红后褪色?
假设:是氯水中的氯气,还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氧化石蕊使其褪色呢?
验证:向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干燥和湿润的石蕊试纸。
结论: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应用:向含有氢氧化钠的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氯水(红色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用实验去证明?
3.开设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化学书籍,参观工农业生产等社会实践活动,也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热烈的学习情感。
二、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优化教学
1. 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
例如,学习“氢氧化铝的制法”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以铝为原料制取Al(OH)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2)从反应物种类、操作要求及节约原料角度考虑,哪种方法更佳?问题(1)一般有五条具体的途径:有的学生从“用铝屑和稀硫酸反应后,再与NaOH溶液或氨水反应”的角度考虑;有的学生从“用铝屑和浓NaOH溶液反应后,再滴入稀硫酸或通过CO2”的角度考虑;有的学生从“用铝屑分别与稀硫酸和浓NaOH溶液反应,然后将得到的盐溶液混合”的角度考虑;有的学生从“先将铝屑燃烧,再与稀硫酸反应,后与氨水反应”的角度考虑;还有的学生从“先将铝屑燃烧,再与NaOH溶液反应,后向溶液中通入CO2”的角度考虑。学生提出几条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开放氛围,为解决问题(2)打下了基础。问题(2)对问题(1)所得的开放性结论从三个方面作了限制,经过充分交流、充分讨论,学生很容易在比较中得出“用铝屑分别与稀硫酸和浓NaOH溶液反应,然后将得到的盐溶液混合”为最佳方案。
2.提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硬水及其软化的教学中,我提前一至两周将这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问题:水是我们每天生活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水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麻烦。如使用硬水会产生水垢,使热水器的热效率降低,浪费很多燃料,甚至在工厂,因水垢传热不均而使锅炉爆炸;若用硬水洗衣服,非但不能洗净衣服,反而浪费肥皂;若用硬水洗头,头发却不会太柔顺。此时适时地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产生上述现象?我们如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然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素材,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题多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我设计了把10克NaCl溶于90克水,求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学生们很快得出等于10%的答案。我问:如果改变题目原设条件呢?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很快编出了10多个新题目,其中把NaCl改成其他物质的有:(1)改成CuSO4·5H2O(溶于水后CuSO4是溶质);(2)改成Na2O(Na2O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是溶质);(3)改成CaO (CaO先和水反应生成Ca(OH)2,但Ca(OH)2微溶)。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改变解题思路,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创设良好心理情景,优化教学
例如:讲述石油的重要性,如果按教材中那样平铺直叙一遍,对学生学习作用不大。在这里,我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语调: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万里晴空上飞翔,拖拉机在田野里轰鸣,这一切都以石油作为动力;你身上穿的衣裤,脚上穿的胶鞋,背上背的书包,也大都是用石油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如果世界上没有石油,那一切车辆长卧路边,大部分工厂的机器将停止转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会受到难以想象的严重影响。所以,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动力的源泉”。这样描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得了知识。
四、结合教材,适当穿插一点化学史,科学家轶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课文,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科学家生活片段,可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良好情景中,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強记忆效果。 如在“物质结构”教学中,通过简单介绍科学家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铀的放射性时,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得多的两种新元素—钋、镭。为了提纯镭,居里夫人花了两年多时间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工作,溶解沥青,蒸干溶液,使晶体析出,一连几个小时不停地拿着金属棒搅拌肮脏的液体,一句怨言也没有,终于有一天,从数十吨废沥青中提出了0.3克的镭。这种勇于追求、敢于吃苦、顽强奋斗取得成功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由此教育学生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实验,发现疑点不轻易放过,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五、利用实物投影仪、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优化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电影、多媒体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时,晶体的立体结构只在书本平面上画出,既单调又乏味,枯燥呆板的记忆方式会使学生认为所学的内容毫无意义,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把各种晶体活灵活现地制作出来,学生可以看到生动、逼真的NaCl晶体结构,石墨的层状结构,CO2分子通过范德瓦尔斯力结合而成的立方结构晶体等等,再配上立体结构的旋转、透视等,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练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知识的熏陶,以其丰富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针对我校高中学生的现状,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学习的特点,只有积极创设良好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慕稚,徐力,李娜.科学教育中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2]王树青.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种种;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年Z1期
[3]张世云.高中化学教育创意教学无处不在.甘肃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2013年: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