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传播及与现代自媒体关系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传者受者苏格拉底

徐 婷

(1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2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上海 200072)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传播及与现代自媒体关系

徐 婷1,2

(1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2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上海 200072)

苏格拉底与孔子,可以说是世界东西方哲学文化中两大思想启蒙导师。纵观不少理论研究文章,很多都将苏格拉底与孔子关于德治以及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比较,但本文从两人传播各自思想的方式入手,并且与现代社会尤其互联网发展后自媒体的大肆兴起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试图阐述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是自媒体的先驱,并且探讨现代自媒体该如何学习借鉴哲人的思想与传播方式。

苏格拉底;孔子;传播;自媒体

一、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传播方法

古希腊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鼎盛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在这三人中,苏格拉底无疑是另外两人的导师和榜样。苏格拉底并没有任何著作问世,其言论都以对话的形式被他的弟子柏拉图等经过《理想国》《斐多篇》等书的编撰而流传下来。在这些著作中,苏格拉底多半以提问者的身份出现,他的对手才是问题的解释者和回答者,但全部对话的“灵魂”恰好是提问者(即苏格拉底)而不是回答者,是针对回答的提问才使问题变得更清楚了。

与苏格拉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遥远的东方古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并无撰写过任何原创的文字著作,同样靠着人际间的口语传播在中国古代史中,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他们收集整理了孔子与诸弟子及弟子与弟子的言论,编撰成伟大的著作《论语》,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口语和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历史久远且最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进行大规模的文字传播受到技术的限制,因此苏格拉底和孔子都表现出了对口语传播的重视,都是靠“口耳面授”而成为很多人的老师。

时间走到了21世纪的今天,媒体和信息瞬息万变,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方兴未艾,人与人的交流更为窄众化,文字成为碎片,语音替代了文字,简短的语音视频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类似《晓说》《罗辑思维》《袁腾飞讲历史》等口语传播所具有的便捷性、直白性、灵动性、指导性、扩散性等特点再度受到现代人追捧。换个角度说,人际间的口语传播从苏格拉底和孔子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二、现代自媒体与苏格拉底、孔子的联系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媒介的介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式微,新兴的媒介载体——便携式的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可穿戴式媒介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媒介概念,继而也完全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内容皆由此发生了变革,于是,传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惯常获知的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已经模糊,只要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传者和受者的“合体”。传者即受者,受者也即成为传者,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新概念,由此“自媒体”应运而生。

什么是自媒体?自媒体,指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Web2.0的环境下,由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共享协作平台、社交网络的兴起,使每个人都具有媒体的功能。自媒体具有私人化、分享化、平民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特点,传播者们通过新型媒介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分享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而在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时代,他们的传播无形中正符合自媒体私人化、分享化、平民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特点,他们作为传者(当然他们本身也接受了前人的知识体系、思想理念),与跟他们对话的人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对话的人既是受者——他们与苏格拉底和孔子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也是传者——他们把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理念、语录、学说变成文字,播撒四方,绵延后世,同时也同样用口语传播让两位哲人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例如,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去世后创立的“柏拉图学园”又持续了将近1000年,不仅秉承其老师的主要学术思想,还在诸多领域有创新,首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

三、现代自媒体向先人学习借鉴什么

在网络科技的大力发展下,随着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的日趋多样化和便捷化,自媒体的功能和手段越来越完备,信息的发布与获取不受时间、地点、格式的限制,只要有发布的终端设备,任何日常闲聊、见闻、所思所感等都可以随意上传。自媒体显著的自由话语权意味着自媒体所储备和将爆发的传播力量。

然而,也正是这种显著的自由话语权,包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行的包装、运作、管理和营销,不少自媒体越来越往离奇、炫目、低俗、哗众取宠的方向走,让传播成为一种表演。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自媒体成为焦点话题之一。其在影响力飙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亟待规范的问题。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伟大的道德教育先师,对承载自己教导的媒介,他们抱着审慎的态度。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交流必须是亲切、自由、鲜活、互动的,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可见,苏格拉底已经预言到未来媒介批评和发展的基本规范。

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皆具备让接受他们传播的人咀嚼、思考、判断继而紧紧跟随他们思想走得更远的特质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是自媒体的雏形,以及本质和魅力所在。自媒体本身又是需要术业有专攻的,这也是其存在价值的必要性。无论是苏格拉底对哲学、对人与自然的探讨,还是孔子仁政与因材施教的理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是强悍的,这样才能有原创的能流传至今的思想。

现代自媒体中,类似《罗辑思维》《晓说》《吴晓波频道》这样能收获众多粉丝并能坚持不被淘汰的自媒体典范其实并不多,今天轰轰烈烈的自媒体大潮最终会回落到少数文化精英的掌控之下,历史总是呈螺旋式地上升,毕竟苏格拉底和孔子也只是少数而已。

[1]李秀.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传播学思想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

[2]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

[3]约翰·达勒姆·彼得斯(美).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

[4]大唐波斯将军.大潮过后:99%的自媒体都将化为灰烬[DB/OL].新浪创事记,2015-02-22.

G206.2

A

1674-8883(2015)24-0060-01

猜你喜欢

传者受者苏格拉底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新媒体时代传者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
人人皆“传者”,练就一双慧眼吧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他克莫司代替环孢素治疗对肝移植受者新发肿瘤发病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