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者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

2017-07-06周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传者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时代

周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 要:在历史的脉络和现实的语境中,媒介素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介传播过程中传者的行为、态度是媒介素养教育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职业与非职业传者社会责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传者 媒介素养教育 改革

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传媒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对职业传播者的要求更高,相应的媒介素养要求也需要提高。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至少存在两类传者:一类是职业传播者,这主要是在不同媒体工作的媒介从业人员;另一类是非职业传播者,普通公众在新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中进行信息传播,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传播者的行列中来。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和原有的传统媒体共同组成了新的媒介生态环境。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英国电影研究院媒介素养教育家里·巴扎尔格特进一步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关注媒介的特性、媒介的运作以及媒介传输信息、娱乐大众的功效。媒介素养旨在帮助人们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大旗高举,占领半壁江山,职业与非职业传播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媒介素养教育当然面临改革和提升。

一、职业传者和非职业传者的媒介素养同等重要

新媒体时代,传者分为职业传者和非职业传者两类人,职业传者是以专门的媒体工作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媒体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的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从业人员都是调查研究的对象。非职业传者是大众转化成传者。全媒体时代,普通受众不再满足于单纯接受信息,新媒体还可能通过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等手段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尤其是网络大V和微信公众号,有的是依傍新媒体而生,在某些领域或者小范围群体中成为意见领袖,半路出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传者,并有向职业传者转化的可能。

非职业传者在发布原创信息或是信息的再传播的过程中,缺少职业传者把关心态,媒介素养缺乏,极有可能对媒介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转发”成为理所应当,“手滑”成为日常习惯的今天,很容易造成不良或不实信息和观点的泛滥,而道德上自觉自律和谴责已经无法满足未來发展的情势,法律的诉诸才是现代社会更公允和有效的利器。因此,非职业传者如何认清问题,避免遭受法律制裁,媒介素养的养成必不可少。

二、媒介素养应加强社会责任教育

新媒体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的信息发布,实际上是对传媒形式的重新架构,并以此进行跨界人群的更广泛覆盖。铺天盖地的新媒体信息汹涌而至,传播的力量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络传播行为的自由化愈甚愈发容易引起传播的混乱状态,网络暴力、恶意炒作让“网络水军”横行,成为幕后推手。媒介种种失范行为让新闻教育开始思考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说:“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新闻还是无知之见。”新的传播力量应配以新的社会责任。

媒体个人化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把关降低。新媒体削弱了“把关人”的力量,公众通过新媒体赋予的话语权,可以实现意见的快速传播,能够对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挑战。尤其是面对社会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传者的多元化和参与性,有可能会导致传播走向不同,社会舆情变化。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公众不再是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地位,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信息反馈和话语表达的机会。例如,近年来一些突发性灾害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传者媒介素养面临新的考验,传播什么,怎么传播,该传播什么,不该传播什么,怎么样做到不以讹传讹……传者的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不良信息在媒介环境中泛滥成灾,对社会和民众造成无端伤害。摆正心态,以人为本,坚持将新闻传播活动放在文化道德建设的框架下展开。传播者的自觉自律已不再是简单的把关行为可以做到的,媒介素养的全面养成和提升将成为现代社会的必修课。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头并进

传统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头地位,传统媒体权威和统治地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只有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全媒体合力寻求共同发展。如今很难有绝对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新媒体时代的华丽转身,从传统媒体转型的职业传者要摆正姿态,认清自身角色定位,这都有必要提升媒介素养,用批判和包容的理性视角来看待彼此的变化和成长。非职业传者在新媒体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合法和有节制的使用是媒介素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原有价值体系不再适合当前的媒介生存环境,适应日益更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受众,以便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媒介素养应该提升到全民素养的高度,成为社会法律和道德素养的一部分。随着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媒介的使用者,媒介素养的养成教育理应成为社会文化和道德建设的一部分,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之一。

目前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专家学者从新闻传播的理论角度来进行探讨,重点放在从技术层面加强对媒体的监控和选择利用。但是,素养本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是单靠一方的技术能力可以解决的,社会文化和道德建设是媒介素养养成和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媒体时代,新媒体成为受众新宠,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导致传者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职业传者还是非职业传者,都必须认清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不断更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是对传播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挑战。资讯为王的时代,传者的媒介素养需要在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中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芮必峰,张冰清. 新的传播力量呼唤新的社会责任[J].新闻记者,2012(4).

猜你喜欢

传者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时代
重新认识新闻传播四大要素
人人皆“传者”,练就一双慧眼吧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