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记者的素质修养

2015-02-27杨晓娟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素质建设大数据时代

申 涛 杨晓娟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大数据时代记者的素质修养

申 涛 杨晓娟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摘 要:“大数据”一词在2012年被普遍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是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而产生,超量的用户和传感器的大量汇聚而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记者从事的新闻活动就是处理信息的活动,海量的信息出现对记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的特征对记者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素质建设;记者修养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使媒体从业人员在信息搜集、整理、辨别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记者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修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

大数据的特征对记者处理各种类型数据的能力、搜集有价值信息的基本素质、采集和写作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掌握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为获得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信息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记者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记者只有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才能很好地完成记者的本职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记者必须做到以下的几点。

1 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质修养

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是做好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和前提保证。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是党的舆论喉舌、人民的舆论喉舌,起着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

这就需要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记者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活动,充分发挥新闻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记者是人民大众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发挥好记者的桥梁纽带作用,需要记者能把中央的政策精神很好地进行报道和宣传,让人民大众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调动人民发展的积极性。概括地讲,记者的政治素养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态度,有效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发挥好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及时发布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决策。同时,积极反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第三,要敢于和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揭露社会的不良现象,引导人民同危害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新闻工作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积极参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记者政治素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记者如何站在全局高度下把握新闻事件,这就需要记者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决定信息的取舍和判断信息的真假。

2 加强记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建设

业务素质就是记者要掌握较强的采写能力,记者要做好新闻报道的相关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记者在具体工作中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记者的社会活动的能力,发现观察事物新角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搜集并分析数据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借助海量信息,可以细化新闻事实的细节。通过推敲新闻事实的细节,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做到从客观事实出发,减少假新闻的出现。

近期上演的电影《搜索》中,记者对公交车上让座这一行为进行截取,并根据事实的一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搜索。而事实的本来面貌却是和媒体宣传的事实截然相反。这样的新闻报道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当事人的自杀,这样的报道产生的效果很是值得人们反思。如果媒体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体核实新闻事件的每个细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假新闻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为记者洞察更远地方的声音提供了方便,记者通过分析数据随时能够掌握事件“全貌”。通过大数据进入全样本时代。大数据时代之前,了解和掌握事件,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尽量还原事实的真相。在大数据之前的时期,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影像系统的不发达,记者掌握事实主要依靠自己观察。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系统不断发展,记者想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可以通过视频等更为全面和直观的渠道来获取,这就为更全面更贴进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提供了更多证据。

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能够给记者提供更多信息,记者能够利用信息验证事实的真实性,用于分析数据和核实信息真假的时间相对增加,因此记者深入实际中去调查和采访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鉴于这种现象,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大数据时代的记者更加应深入实际,在实际中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记者自己亲自搜集的信息是很有限的,记者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信息,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二手”信息。海量的信息可以给记者提供海量的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记者需要深入实际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进而还原事实的

真相。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的前提下,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到事实发生的一线,深入到人民群众和基层,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获取的信息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样对记者分析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记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并且需要通过分析数据来反映事实的现状,还要解释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

3 转变思想观念,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

记者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积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记者只有在思想上承认大数据,才能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接触大数据新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报道工作的相关技能。传统媒体时代的记者一般都只服务单一媒体,只要利用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记者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不断接受新时代的新思想,掌握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伴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还有一系列相关新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从业者必须掌握比传统记者更多的技能。在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从业者需要掌握比一般人更多的技术,除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辨别等方面的要求之外,数据时代的记者还必须学会分析海量信息数据的分析方法。

大数据使人们进入到全样本时代。过去,记者报道一件事件时,通常都是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案例之后,利用得出的结果来推测事实的全貌,这样的方法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记者对全面分析构成事件的每个元素提供了可能,通过海量信息的分析,记者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最接近事件真相的背景下,还原事实的本来面貌。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记者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记者最基本的功底。

4 批判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媒体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记者要注重信息的利用和核实,一处信息的使用不当或者核实的不准确都可能导致一次采访的失败。

在“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中,民众和记者、媒体舆论一边倒。对事件缺乏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对事件真相不清楚的普通民众,甚至是记者在某种舆论引导下,通过“人道”等道义谴责,反对活熊取胆,事件真相没有确定就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采取行动,这样的行为极有可能被利用,通过舆论的压力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普通大众只是被作为工具,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大众。

大数据时代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也大大提升,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判断这类信息背后的实质现象,这样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显的尤为重要。海量信息中怎么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找到新闻线索后怎么发掘事实的真相,在弄清事实的真相后怎么进行报道,这都需要记者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

猜你喜欢

素质建设大数据时代
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建设思考
论现阶段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素质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关于转型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研究
高等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