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剧娱乐化的文本解读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娱乐化文本解读

李 磊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抗战剧娱乐化的文本解读

李 磊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步入21世纪后,抗战剧开始在电视荧幕上一路走红,受整个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抗战剧的创作手法也在一步步演变,希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而抗战剧的文本是整部剧的核心要素,文本娱乐化更能适应受众越来越多元的观赏诉求。本文从多角度对抗战剧文本娱乐化进行解读,旨在使大众对抗战剧的文本解读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关键词:抗战剧;娱乐化;文本解读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以来,许多以抗战为题材的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电视荧屏,从而掀起了一股抗战剧的热播潮。2013年3月以来,贵州卫视播出的《一个鬼子都不留》、河南卫视播出的《箭在弦上》、南方经视播出的《上海滩生死较量》等多部抗战剧都相继登陆荧屏,这些电视剧为了更受观众亲睐,将抗战这一段严肃的历史用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然而八年抗战铸就的民族精神印记与这种娱乐氛围之间,生出了裂纹。对此,已经有许多学者和专家发出了批评和警惕之声。诚然,当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大潮不可避免地向我们袭来时,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娱乐化这一尺度,才能有效地抑制民族精神印记的裂纹的蔓延,更真实地再现那段英勇又悲壮的历史,将是本文的最终落脚点。

1 抗战剧的娱乐化文本解读

如上所述,各种娱乐化的方式拆散了抗战剧被赋予的意义和价值,也褪去了抗战剧往日在意识形态上的单一指向性。进一步说,尽管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之间依然存有一定的张力,消费主义却时常游走在冲突意识形态的边缘地带,开始演变为消解意识形态的最大力量。受众已经对以往那些过分严肃的抗战剧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抗战剧的艺术包装和娱乐加工是一道必要的程序。但是在市场路线下,抗战剧需要收视率的支撑,添加吸引收视的元素便接踵而来,或娱乐化的元素喧宾夺主,或改编过于脱离历史实际。现在,媒体和学者们纷纷展开了对于新“抗战剧”娱乐化现象的批评,几乎大多数的意见都认为:新“抗战剧”的失败之处正在于过度的“娱乐化”。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成为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思维。”近年的很多抗战剧的娱乐化现状十分令人担忧,其表现为历史史实的错位、英雄形象的消解、情戏纠葛的滥用、剧中人物的泛人性化以及超现实。

1.1 史实错位

2008年上映的《滇西1944》讲述了中国远征军实施滇西大反攻前夕,敌我双方在松山互探阵地的故事。剧中,“黑丛林特遣队”能够在敌人的防御阵地来去轻松,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能。而据史料记载,日军在松山建造的防御阵地,凶名赫赫,其子母堡就达40余个,被称为“东方马其诺”。在阵地修建完工后,日军为了封锁消息,甚至秘密处死了建筑工事的全部苦力,其防御程度可见一斑。电视剧《林海雪原》中的主人翁杨子荣,其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也与史不符。剧中的杨子荣有呡烧酒、哼小调、搞恶作剧等习性,但实际上,据杨子荣当年的战友回忆,杨子荣是一个标准军人,非常遵守军队纪律,也不可能有流氓习气。另外抗战剧中的一些称呼和用语也不符合历史用法,如一些剧中共产党的互相称呼,这种“兄弟们”“弟兄们”的叫法是不符合历史的,事实上我党军人都是称作“同志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实才是其生命主线,抗战剧可以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在剧情上作一些调整,但如果一味地把历史的真实性丢掉,再高超的艺术手法也就无疑也会贬值。

1.2 情戏滥用

抗战剧中复杂的情戏元素也每每在抗战剧中穿插,如电视剧《雪豹》中这样一段:特派员张仁杰觊觎陈怡,得知周卫国是陈怡的初恋情人后,心生嫉妒,在日军进攻虎头山时把周卫国关了禁闭,结果导致战败而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还险些失去根据地,这样的情节设置无疑成为一大败笔。电视剧《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开始是以一个普通伙夫的形象出场,曾经有一段隐秘情史,还与初恋情人槐花有一个私生子,后来土匪座山雕强取槐花,杨子荣的孩子成了座山雕的义子。而《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顺溜与荷花朦胧的爱情。近年来,似乎任意翻开一部抗战剧,其主要故事人物都必有一段曲折的爱情经历。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英雄成了受众满足猎奇愿望的消费对象,为了营造足够吸引人的噱头,抗战剧往往偏离艺术精神,给英雄们随意构建大段“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这无疑是对英雄形象的破坏。当这种情戏滥用在银屏上时,使观众对英雄形象的认知产生偏差,失去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

1.3 泛人性化

在以往的抗战剧中,文艺在处理个性与共性时,过多地关注共性而忽视个性,因此塑造出的英雄形象成了“高大全”,反面人物的形象成了“矮小缺”。但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在思想道德、情感诉求以及价值判断上都出现了很多分歧和差异。随之,出现了泛人性化倾向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诉求于正常的表现人性,去探究各色人物的内心世界。然而,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进行这一探索,导致了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个性当成了共性去展现,必然陷入泛人性化的泥潭。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抗战剧表现为反面人物塑造上的泛人性化。如《雪豹》中的日本人竹下俊,剧中把他塑造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他恪守日本军人报效国家的武士道精神,也备才学、重情义。在德国留学期间,他与周卫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敬重周卫国的卫国精神,即便彼

此处于敌对两方。在得知周卫国的父亲被捕入狱后,他满怀诚意前往拜访,即使不受待见也好不恼怒。战败后,他自知罪孽深重,不求苟活,希望用生命换取灵魂的救赎,给受众的直观感受是实属无奈。如此,与竹下俊相比,周卫国的艺术形象反而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又如《滇西1944》中的间谍岛田,他爱慕追求沈丽萍,而沈丽萍又是重庆间谍组织的核心人物,这种超越敌我矛盾的跨国爱恋、险象环生的复杂感情,把一个日军间谍头子生生塑造成一个脉脉含情的男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塑造还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泛人性化产生的结果虽然带来了人物形象的生动饱满,也带来了人的社会属性的模糊化。

1.4 超越现实

在商业化的环境中,为了刺激受众视觉和感官,抗战剧屡出奇招,疯狂想象,制造出超越现实的故事情节。《永不磨灭的番号》有这样一幕:身负重伤的营长孙成海向天上猛然扔出手榴弹,竟然将一日本飞机炸毁。有人这样解释这一幕:飞机油箱已经被地面的重机枪击穿,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火苗引燃整个飞机。这看似合理的解释却经不起推敲,因为飞机即使在最低的飞行速度和高度的情况下,投掷出的手榴弹也不可能击中,何况之前孙成海被飞机机枪击中,受了严重的贯穿伤,能够站起来就已属奇迹。无独有偶,《铁血使命》中也有一幕,薛敏用炸弹引爆山上的石头,通过飞出的碎石将高速飞行的飞机打落,这更是天方夜谭。在电视剧中,冷兵器和传奇功夫向来是备受青睐的元素,平常难以做到又看似合理的剧情构造带给受众以新奇。如《抗日奇侠》中身怀绝技、刀枪不入的杜大鹏,还在某次战斗中,单凭双手将一个日本兵撕成两半,成了“横店名菜手撕鬼子”之称;《一个鬼子都不留》中的一把杀猪刀驰骋战场;《箭在弦上》中弓箭对战枪炮。此外还有服装、武器等道具的穿越,凡此种种,俯拾即是,令人叹为观止。

2 结语

抗战剧凝聚了中华民族在特殊时期的集体情感,包含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己积淀成民族宝贵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也是人们可以接受别的历史被戏说,却偏偏不允许“抗战”被娱乐的原因所在。本文借鉴了抗战题材电视剧发展等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主要分析了抗战剧娱乐化的文本解读。由于自身局限性无法深入到抗战剧的制作过程中去,对抗战剧的健康发展对策思考多有不周,希望有学者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0.

[3]戴清.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6.

[4]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79.

[5]冷凇,张丽平.警惕抗战剧的过度传奇与超现实浪漫[J].当代电视,2012,(5):24-25.

[6]高卫红.论电视历史剧对传统文本的整合[J].新闻爱好者,2010,(8):131-132.

[7]肖慧.真实与谎言——漫谈历史剧的实与虚[J].芒种,2012,(18):226-227.

作者简介:李磊(1990-),男,四川合江人,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

猜你喜欢

娱乐化文本解读
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