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2016-10-08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语境研究的日益深入,我们发现语境在文本解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汲取百家之长,依据中学文本解读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语境分为情境语境、上下文语境、读者语境三个层面。依据不同层面的语境进行文本解读,可以为当下中学阅读教学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策略。

关键词:文本解读;情境语境;上下文语境;读者语境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关于文本的解读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偏离文本主旨的所谓“创造式”阅读,脱离文本整体语境的“肢解式”阅读,缺乏情境语境意识的 “浅阅读”等等。所有这些错误的解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读者缺乏相关语境意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先简要介绍语境的相关知识,然后具体谈一谈针对不同层面的语境进行文本解读的策略。

语境是指语言环境或者言语环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语境孕育了作品文本,而文本诞生后,又蕴含了相关语境。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发现、还原和创造语境的过程。语境对解读文本具有引导、限制和深化的作用。因此,正确解读文本需要语境要素的参与。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了分类,汲取百家之长,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本文把语境分为情境语境、上下文语境和读者语境这三大类。情境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既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作者自身特有的经历、修养、思想、性格特征等因素,又包括文本自身所营造的情境、氛围场合、情感基调等因素。上下文语境是指文本中上下文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营造的语境。读者语境是由读者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和读者自身所特有的知识水平、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等因素构成的语境。

不同层面的语境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结合以上三个不同层面的语境,具体谈谈如何依据语境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

一、依傍情境语境,解读文本丰富内容

情境语境是文本自身创造的环境背景、事件经过、人物关系等等。它既包括真实的生活世界,如文本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作者自身背景等,又包括作品中所建构的艺术情境本身。

1.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化对文本的解读。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孟子·万章章句下》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创作时的特定时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特有背景。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如鲁迅在《社戏》的结尾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是在回忆与小伙伴偷豆、看戏的美好童年。但作者为什么会说在以后的人生中就再也没看过更好的戏,吃过更好的豆呢?鲁迅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早年丧父,家道中落,21岁留学日本,面对愚昧的民众鲁迅选择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来改变民众的精神面貌。中年的鲁迅又经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鲁迅是富有理想、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勇士,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生活道路充满了坎坷。拥有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何留恋过往的美好了。

2.利用文本中的表情、手势和体态语等情境语境灵活解读文本。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达到某种创作目的,往往会赋予文中人物以某种方式进行交际活动。在这些交际活动的场景中,通常都伴随着交际者的表情、手势、姿态、身体动作等因素。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因素来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等特征的。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善于从文本创造的情境语境中去探讨文本所要反映的主旨或所传达的感情。尤其是解读叙事性的作品(小说、散文、戏剧)。如,夏衍的《包身工》,“打杂的”先是将“芦柴棒”狠命的一摔,然后便是左一脚右一脚的踢,突然“打杂的”停了脚。直到最后“打杂的”一盆冷水泼在了“芦柴棒”头上。整个场景中,“打杂的”身体由动到静,再到动,身体幅度的变化,正好演示了“打杂的”心理活动由生气到愤怒的过程,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流氓特务的残忍、无情、凶恶的本质。身体姿态的调节往往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解读文本时抓住人物这一体态的变化,便可捕捉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

二、依傍上下文语境,体会语言表达的含义与作用

上下文语境在文本中起着制约和解释的功能。必须依据上下文构成的语义网络来限定对字、词、句、篇、章的理解和运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解读时,往往需要与文中的语句、段落或全文主旨相联系,结合上下文的语义脉络,才能深刻洞察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1.利用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语句的意义。当字词单独存在时,它们有自身的含义。但当它们组成句子、形成篇章时,这些字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可能会与它本身意义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切不可望文生义,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思考判断,把握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如《荷花淀》中,当只有25岁的水生报名参加充满危险性的地区队时,妻子低着头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对于“积极”这个词,如果我们不从全文把握,会误以为是妻子对丈夫的无比赞誉和肯定。但结合全文,我们知道,年轻的水生上有老爹需要赡养,下有幼儿需要养育,另有年青的妻子需要照顾,水生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因此, “积极”一词在文章此处还暗示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一个女人所做的牺牲,表达了女人的不舍,无奈和怅怨,这已经与“积极”单独成词时的意义差别很大了。

2.利用上下文语境,恰当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利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修饰和调整语句的一种方式方法,它是语言各个要素的综合运用。所以,无论是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还是读者阐释特定修辞的语义和表达效果时,都离不开上下文语境。脱离上下文语境,我们往往很难把握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如鲁迅的《药》中有这么一句话:“红眼睛阿义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鲁迅为何用“红眼睛”代指牢头阿义,依据上下文语境,我们知道: “红眼睛”是阿义身上一个明显的特征,用“红眼睛”来借代可鲜明地透视出人物愚昧、贪婪、凶狠的本质。所以用“红眼睛”这一借代的修辞手法来指代牢头阿义,十分自然、贴切。

三、依傍读者背景语境,解读文本内容

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独有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构成学生个性化的背景语境。学生的背景语境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1.依据读者语境,深化对文本的解读。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年代距离,如果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解读时往往会出现障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和谐、明朗、美好安逸的世界。牛郎织女在华美繁闹的街市上自由交往,幸福的生活。文章读到这,如果学生不具备关于牛郎织女这一古代传说的知识储备,那么学生就不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古代传说,就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作者正是用幻想的美好来反衬显示世界的丑陋与罪恶,激励人们去推翻旧社会,建立一个幸福美好的新社会。所以,解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背景语境,课前适当的介绍文本的创作背景、作家作品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2.依据读者语境,促进对文本多元解读。由于处于不同时期的读者,其背景语境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文本的意义在不同时期会随着读者的变更而改变。如,朱自清的《背影》,人们有好几种解读。改革开放后,人们从文化角度解读《背影》,认为这是父子之间的灵魂碰撞、人格交流,是儿子对父亲的忏悔和敬意。新课改后,学术界对《背影》涵义的解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段崇轩先生认为,《背影》是儿子在成人后,历尽人生苦难,对父亲的理解和肯定;韩军老师认为,《背影》的主题是涉及生命的,生命是脆弱的,稍纵即逝,但生命又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背影沟通了两代人的生命。其实,无论哪种解读,都有读者的背景语境在其中起着作用。但是,多元化的解读并不代表随意性的解读。多元解读是有限制的,解读时要遵循以下两原则:一是文本有这种解读的可能性;二是读者的背景语境不能脱离文本创作时的话题倾向。多元解读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要联系文本创作时的背景语境,否则就会出现误读。

语境学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寻绎语义脉络,还原感受并创造语境,建构对文本理解的过程。要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树立语境意识,依据不同层面的语境来把握文本内涵。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解读文本时读不明,理还乱的状况。

作者简介:李传会(1990— ),女,安徽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