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2015-02-24邓华菲马莹煊谭玉林陈晓岚
邓华菲,马莹煊,姚 芳,罗 珊,左 倩,周 琴,李 坚,谭玉林,陈晓岚
湘南学院:1 基础医学部;2 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1班, 湖南 郴州 423000
校园网络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邓华菲1,马莹煊2,姚 芳2,罗 珊2,左 倩2,周 琴1,李 坚1,谭玉林1,陈晓岚1
湘南学院:1基础医学部;2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1班, 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
探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
方法
随机选取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6-7班、10-11班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改组。教改组实施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
结果
教改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P<0.05)。
结论
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实现以学助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网络;自主学习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阐明疾病的本质,为
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常常使疾病的防治不断地改进,甚至发生重大的变革[1]。然而,随着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环境污染等的变化,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的兴起、社区及全科医学的实践等对病理生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掌握迅速更新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自主学习是惟一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毫无疑问也必将影响到人们的学习方式[2]。世界大学城是以用户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共享型网络服务平台,即网络学习平台[3]。如何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的新背景下,构建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值得每位教师探讨的课题。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经随机抽样,该院2012级临床医学6-7班106人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10-11班107人为教改组。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的普通本科学生,性别、年龄及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联组-整合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开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生理性止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呼吸生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水肿、肾功能衰竭、缺氧和呼吸衰竭等病理生理学知识是完全可行的。具体做法为:教师将上述联系密切,相关性较强的章节整合,并以“病例”的形式融合,于课前通过世界大学城发布自学内容并展示相关病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行分析病例,完成部分练习题以检测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攻不破的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要点。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依照教材实施多媒体教学。
1.2.2 自主探究
采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布置实验目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设计实验→书写实验方案→上传空间→师生讨论→学生修改、确定最佳方案→学生实施实验→分析异常现象→教师总结归纳→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自主探究”学习。
1.2.3 合作交流
酸碱平衡紊乱是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仅能将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讲透,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特别是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也只能讲清判断思路,很难举足实例让学生弄懂整个判断过程,初学者常被诸多诊断指标和酸碱平衡紊乱判断过程所困惑。为了促进学生学习酸碱平衡紊乱章节,我们为学生精心准备了10个典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例。另外,为了将基础医学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学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还准备了10个综合性病例,一同在网络平台进行讨论,为了实现对合作交流学习形式的监管,我们要求学生把最后的两个酸碱平衡紊乱病例和综合性病例独自完成并上交作为平时成绩。
1.3 效果评价1.3.1 成绩考核
采用同一套试卷考察学生,并实行交叉命题,即试卷的命制和校对由有经验、但不承担这两个班级课程的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完成,严防试题泄露;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和分析综合题(1个综合病例)。教改组与对照组的联组-整合部分应得分为30分、酸碱平衡紊乱和病例部分考试成绩应得分为20分(酸碱平衡紊乱知识也在病例中出现,两者试题分数合二为一),各部分分数占总分的比例与课时数所占总课时比例相当,评卷采用流水作业式。
1.3.2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教改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另统计教改组学生对学校网络环境的反馈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考试成绩
教改组与对照组的联组-整合、酸碱平衡紊乱和病例部分考试成绩以及期末试卷总成绩分布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教改组不及格人数少于对照组,其联组-整合部分、酸碱平衡紊乱和病例部分以及学生总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可见,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表1 教改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分布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效果评价
教改组和对照组学生实施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13份,收回 213 份,均属有效问卷。有92.51%(认为“好”和“一般”视为“赞同”)的学生认为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91.59%和95.3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习兴趣;92.53%的学生认为该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提升知识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96.26%的学生认为该学习模式可以增加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联系;93.46%的学生认为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实现以学助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评价
注:教改组与对照组同一项目经χ2检验比较均P<0.05。
2.3 教改组学生对学校网络环境的反馈意见
对教改组学生实施无记名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7份,收回107份,均属有效问卷。结果显示:69.1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学习环境很好或好;49.53%的学生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使用网络空间学习;43.93%的学生在学校或家长监督时使用网络空间学习;90.6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空间能提高学习质量;67.29%的学生希望在校园网络学习时,有教师在线指导;39.25%的学生认为决定网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网络资源的好坏,还有22.4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程度,而有35.51%的学生认为是自已的努力程度。
3 讨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建立起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将成为现代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4]。网络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基于网络的学习已经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形式[5]。因此,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探索“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指出,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6]。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不仅要为医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还应为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环境。在学生已有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世界大学城发布自学章节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分析整合了相关内容的病例,结果发现教改组学生该部分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均高于对照组。
3.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缜密的临床思维
医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学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网络平台进行病例讨论,学生首先接触到大量具体生动的临床病例,以问题为中心,独立地思考、查阅文献、解决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早了解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为临床工作做好思想准备[7-8]。实验中发现,教改组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酸碱平衡紊乱和综合病例分析的成绩也高于对照组。
3.3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
实验课对加深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在实验课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自已决定。首先将实验设计方向上传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实验方向在网上或是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实验题目,书写实验目的、方法、材料、实验步骤、观察指标、预期结果、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在该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可以求教教师,而后将电子文档上传空间,指导教师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依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确定最佳方案,实验室教师根据最后的方案准备实验,然后学生根据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及步骤,进行操作,记录结果,分析总结并书写实验报告[10]。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改组学生对学校网络环境的反馈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网络学习环
境是好的,但仍然有待完善;尽管90%以上的学生觉得校园网络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可是近乎一半的学生仍需学校或家长的监督才能更好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希望在网络上学习时有教师在线指导,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因为有了网络就放松自已的职责,恰恰相反,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还要在课堂下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进一步建设好网络资源,实时督促学生,学生努力学习等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以网络为依托的联组-整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实现了以学助教,较传统课堂教学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安排专人负责在线指导和网上答疑、实时督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1]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2]李蓉,李明勇,孔霞,等.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59-62
[3]刘曼玲,赵澎涛,牛雯,等.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49-50
[4]王宏伟.基于校园网的医学课程自主学习平台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62-265
[5]舒晖,杨涛,蒲实.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157-159
[6]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2008[9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27-37
[7]肖献忠.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需要加强与临床的结合[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45-2246
[8]邓华菲.病例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90-1592
[9]买文丽,刘行海,刘华,等.在机能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3):141-142
[10]邓华菲,欧阳驰,周琴,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5(2):64-66
The model of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based on campus network
DengHuafei1,MaYingxuan2,YaoFang2,LuoShan2,ZuoQian2,ZhouQin1,LiJian1,TanYulin1,ChenXiaolan1
1DepartmentofBasicMedicine;2Class11ofGrade2012ofClinicalMedicine,XiangnanCollege,Chenzhou423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el of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 network. Methods We randomly selected Classes 6-7 and 10-11, Grade 2012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our college as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reform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was implemented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of network-based group combination-integration, independent inquir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Students'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reform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was obviously improved (P<0.05). Conclusi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of the group combination- integration, independent inquir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ased on the network can improve teaching by learning and benefit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group combination-integration; independent inquir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湖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3K113);湘南学院重点学科(XNU-125-KD-019);湘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3〕240号);湘南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3]157)
2014-09-25
邓华菲(1974-),女,湖南永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病理生理学教学。
陈晓岚(1964-),女,湖南安仁人,学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胚胎学网络教学的研究。 电话:13574529988;E-mail:chxl64627@qq.com
G642.0
A
1004-5287(2015)01-0037-04【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