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5-02-24宋军,徐为
宋 军,徐 为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宋 军,徐 为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科学技术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移动通讯、社交媒体、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已进入我们的教学体系。它具有自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及资源开放不受年龄、专业、校际限制等特点。微课教学作为网络教学手段的一种新型模式,以其形式多样、简便易制、针对性强、即点即用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备受瞩目。该文就微课的特点及在普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以探讨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教学法;普外科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5-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杨红业.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基于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摄制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48-49
[4]张英芬.浅谈微课件制作要求及在教学中的作用[J].软件,2013,34(11):175,178
[5]江焕华.“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教育信息技术,2013,(6):34-36
[6]寻尚同,孔大军.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4):278-280
[7]罗婷.动画设计的分镜头脚本研究[J].艺术百家,2013,(5)::255-256
[8]祁艺芒.关于视频编辑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探讨[J].中国科技新产品,2012,(10):41
[9]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急剧提升,这就要求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1]。
医学特别是普外科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需要学生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将基础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并且普外科教学涉及多个系统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知识面较广且内容繁琐,这些均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2]。其缺点主要是:①为“填鸭式”教学,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性;②为固定的、抽象的教科书形式教学,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只能机械性记忆,影响学习效率及应用能力;③可能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急需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够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微课教学法”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1 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是教师利用视频记录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其特点如下:①目标是阐释某一特定的知识点;②表现形式是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情境化,并可支持多种学习方式;③内容不仅包括肢体语言、语气表情,等,还包括实验操作、板书,等;④目的是满足个性化学习或教学,以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微课和传统的教学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①微课的教学进程是一种虚拟的进程,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传统的教学课程是师生之间构成的真实教学进程;②微课可在任何地点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传统的教学课程则需要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学习内容一般也是按照常规教案计划好的;③微课的分类众多、形式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要求;传统的教学课程形式固定,缺乏个性化教学。
2 微课课件的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在微课课件设计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其作出了调整,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普外科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了解常见疾病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2.1 “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互动式”教学
在过去传统的普外科教学方式中,主要是由授课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边听、边做笔记的方式进行课堂记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微课课件多是长约15 min的短小视频,目标单一、陈述清晰,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精确掌握学习目标,加深对课堂所授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阑尾炎切除术”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并分别做成言简意赅的课件:①阑尾的解剖学知识;②无菌操作流程及手术消毒过程;③术中寻找阑尾位置(课件中包括阑尾位置变异的个例);④荷包缝合;⑤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每个课件都是由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病例,通过专业摄影师录制而成。通过微课课件,我们不但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理论进一步加深,而且能够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进行单独讲解。例如:荷包缝合,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难点问题。此外,我们还将课件通过QQ发给学生,使其能够通过QQ选择听课、测试、提问题、互助等项目,围绕某个复杂的问题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师生双向沟通关系,形成“互动式”教学,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及效率。
2.2 “教科书”形式转化为“多媒体”形式
目前,普外科教学绝大部分教学都是运用病例引入法进行教学活动,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现,不能明确表达出疾病特有的临床表现或体征,从而导致学生对这种表现很模糊甚至不能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将授课内容直接、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以“儿童上肢脱臼”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多媒体”形式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儿童上肢脱臼”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关于复位的教学多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经常无法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进行理解和记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将该知识点分解为以下几点并制作成课件:①解剖学相关知识;②儿童容易脱臼的原因(利用Flash重现脱臼过程);③复位手法(从多角度慢动作讲解)。在视频中,尽可能避免文字的简单描述,力求通过图片及三维动画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治疗的整个过程。最终,我们通过将治疗操作分步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单方面”考核转化为“双向”考核
目前,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查学生理解及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此外,一些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考试前开夜车、搞突击,也能应付考试,甚至得高分,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
为了更好地评价微课教学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双向”考核。不仅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核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学生考核方面,我们不但有闭卷考试的形式,也有通过面试口述或实际操作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师考核方面,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前沿知识的了解、师生互动的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多次评价反馈,不断改进微课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 “微课”教学的效果评价
我们首先对普外科常见病诊治的知识点进行了分批拍摄制作。经过2学期的实践应用后,在期末考核中我们发现:与以前的教学经历相比,“微课”教学将抽象、繁琐的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消除了单纯阅读文字带来的理解偏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这必将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优秀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微课”教学进行推广,我们接下来也将针对肝胆胰等专科疾病进行拍摄制作。
4 “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4]。例如:①其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室可满足其硬件要求;②医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而“微课”教学强调突出重点、难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将“微课”教学与“课题”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③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个体性极强的科学,在实际工作中任何疾病都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微课视频中所展示的诊疗过程只针对个例,对于不同的患者要做到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才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打下基础;④无论我们所制作的视频多么生动形象,学生仍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微课”教学的理论及应用方式,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深化者及拓展者,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一名医师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应具备的素质,锻炼其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从而为我国培养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1-2
[2]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学展望,2003,9(3):62-66
[3]寻尚同.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4):278-280
[4]曹殿波.“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理论探索与实践,2013,27(5):495-496
Practice of micro-lesson applied in general surgery teaching
SongJun,XuWei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Xuzhou221006,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ocial media and the concept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have entered our teaching system. It makes autonomous learning not restrained by space or time, and open resources not restricted by age, profession or university boundary. Micro-lesson teaching, a new model of network-based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daily teaching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orms, simple and easy system, strong pertinence and immedi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sson and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in general surgery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value of micro-class in general surgery teaching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micro-lesson; teaching method; general surgery
2014-10-23
宋军(1974-),男,江苏响水人,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G434
A
1004-5287(2015)01-0026-03【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1008
目前,普外科教学多采用基于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知识框架完整,课堂信息量大,课程计划的安排较为规范,循序渐进、授课效率高、教师易于操作,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基础知识扎实的优秀医师。但
师而言,微课改革了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从备课、课堂教学到课后反思,微课的教学都给教师带来全新的体验[9]。护理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语言的应用型和护理技能的实践性,选择合适的微课主题,积极探讨护理英语微课制作方法,丰富和充实护理英语微课视频,形成体系,扩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