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彩超检查诊断老年结肠癌的应用价值

2015-02-22胡茂益明庭学马志显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肠腔镜检查肠壁

耿 洁,胡茂益,明庭学,马志显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民人口老龄化,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且出现老年高发的特征[2]。 由于结肠癌的发病隐匿性强、症状不典型,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失去手术彻底切除的最佳时机,预后不良。随着内镜技术和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对于早期结肠癌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绝大多数病例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结肠癌,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老年性结肠癌53 例,并与手术病理及电子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1 年1 月~2013 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经彩超检查诊断为结肠癌患者53 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 例,女性14 例;年龄62~83 岁,平均66.5 岁。 患者就诊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因时常腹痛、解黑便或血便,有时腹部触及包块而就医。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IE33 型和GE 公司LOGI-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7.5 MHz。检查前3 d 禁用肠腔钡灌检查,前2 d 进流食或半流食,前1 d 清洁灌肠,晚餐后至检查当日晨禁食水;对降结肠以下的肿瘤检查前2 h 饮水500~1000 ml,使膀胱充盈。 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常规扫查肝、胆、胰、脾及双肾,沿升结肠至乙状结肠走行方向做纵切,注意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活动度。 应高度注意包块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肠腔梗阻等异常情况,并注意观察包块内血流变化情况,记录舒张末期血流阻力指数及流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观察腹腔内其他脏器有无转移灶、有无腹腔积液、腹腔及腹膜后有无肿大淋巴结等。

1.3 统计学方法 病例数据用例和百分率表示,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

2 结果

本组53 例术前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结肠癌,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或术后病理诊断结肠癌48 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6%。 其余5 病例虽非结肠癌,但也是属于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为阑尾类癌侵犯升结肠1 例, 回盲部结肠恶性淋巴瘤2 例,卵巢恶性肿瘤乙状结肠转移2 例。

3 讨论

3.1 超声检查诊断老年结肠癌的优势 老年人因体质弱、合并疾病多,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难以承受较大的有创检查。 而超声诊断的优势主要有:是一种简便经济、痛苦小且无创伤性检查,患者易接受,与肠镜检查相比,患者痛苦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查,且无肠道穿孔的风险,安全性好;可全面观察肠道病变[3],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及病变结肠的长度和肿瘤大小,能较清楚显示近端肠管的扩张程度,为外科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3.2 结肠癌不同病理类型的彩超信号特点

3.2.1 浸润型 本组53 例中, 病理诊断浸润型结肠癌23 例,肠管正常层次结构消失,肠壁增厚达到1.3~3.1 cm,平均1.8 cm;肠管僵硬,肿瘤周围呈低回声区,中心区有不规则强回声,横断面上呈靶环征,肿瘤所在部位肠腔缩小梗阻,肠内容物潴留,近端肠管增粗,肠蠕动增快。 其中10 例出现不全梗阻情况。

3.2.2 肿块型 本组有19 例,病变肠管呈现低回声包块,最大11.0 cm×8.3 cm,向肠腔内或肠腔外突起,肠腔反射偏移,包块周边凸凹不平,其中7 例近端肠管高度扩张, 形成不全性肠梗阻。 扩张最大1例近端肠管扩张达12.5 cm×9.0 cm。 电子肠镜检查13 例,直接见肿块向肠腔内生长,呈菜花状,表面糜烂、出血,肠镜难以通过肿块处肠腔。

3.2.3 溃疡型 本组有12 例,病变肠壁不均匀增厚,肠管周边隆起,中心部凹陷,内膜面似菜花状;3例肿瘤侵犯肠壁突破邻近器官,显示囊性混合型团块,经手术证实形成器官内瘘,其中2 例形成结肠小肠瘘,1 例穿孔引起化脓性腹膜炎。

总之,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对结肠癌诊断研究的不断深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已被临床认可[1,3-4]。 彩超对老年性结肠癌的诊断,应根据肠壁浆膜光整情况、有无肿瘤浸润、肿瘤大小、肠腔狭窄的程度、包块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腹腔内有无转移的淋巴结等综合判断。 笔者认为,老年人有贫血、大便异常、黏液血便、体质渐消瘦等情形时,应及时就诊,将彩超筛查结肠癌作为首选方法。 因为该检查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可发现结肠癌与周围组织的关联, 并可发现有无远处转移病灶,具有肠镜及X 线检查无可取代的价值,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等,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藏国礼. 结肠癌超声造影成像特点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24(3):279-281.

[2] 李世拥. 实用结肠癌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8-29.

[3] 张明刚, 李靖涛, 杨华元, 等. 1134 例大肠癌临床病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9(23):75-76.

[4] 姚宗歌. 结直肠癌超声诊断的研究进展[J]. 日本医学介绍,2007, 28(4):185-187.

猜你喜欢

肠腔镜检查肠壁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