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改的促进性

2015-02-20符玉俊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符玉俊

摘 要: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辅助下,以学生为中心,逐渐在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和教师的教学改革之间,找到了平衡两者需求的结合点,进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良性互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改需要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初中教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一、初中数学教改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1.辅助教师摸清学生情况,利用最近发展区设计针对性教学

初中数学在“学本位”教改理念的促动下,开始尝试推进以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为依据,还原数学抽象理念和概念到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并辅助学生联系生活加以应用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下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有可能得到适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无法具体了解和把控,因此容易导致教师很难设计出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经历的“真实”型情境来辅助教学。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此种框架可将复杂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分解成不同的环节,以辅助学生快速进入知识认知状态为目标,打破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在具体应用之前,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诉求进行调研,以便摸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学习障碍和出现学习倦怠心态的关键点,以此为依据,教师可更为精准的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更为有效的指导教学。

2.辅助教师调整教学角色,激发学生探究主动性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充当设计者、评价者、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的作用,借助协作、情境、交流等学习辅助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性、首创精神、积极性,以最终实现引导学生有效完成数学知识意义架构的目标。借助支架式教学模式,新教改教学要求推动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可更为便捷的在教学中转化角色和思维,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为其提供明确的角色转换方向。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课本对教材例题的讲解过程或思路相对简单,学生在分析例题时往往轻松自如,很容易产生满足和自得感。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奋点往往处于较低状态中,教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深入挖掘,可打破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平衡性,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积极性和探究动机。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包括探究和思考的教材例题自然可以被分解的更为简单,学生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使原有固定的认知思维远离平衡状态,继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继而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支架式教学模式以“生本位”为教学理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强调运用情景化原则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就开始成为初中教改模式顺利推进的重要助力。

二、学本位思想下初中支架式数学模式的运作步骤

1.利用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理解能力的层进式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应用,是教师可以快速找到学生学习兴奋点、盲点、障碍的最佳辅助工具。教师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抓手,即找到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和课下学习中无法独立解决的,但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的问题。如解方程式:(3)2∕X-3=1∕2X-3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划分为(1)3X=3和(2)2(2X-3)=(X-3)。如果直接解答(3)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有难度,但是分解为(1)和(2),并按照(1)-(2)-(3)的顺序来教学,那么学生知识点识记和运用的难度则会被降低,这也是新教改要下,初中数学教师遵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题目解析的重要表现。除了合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识别学生的学习障碍点以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思考题联系上下节的教学内容,并邀请学生共同提取教材中的各类联系,以此作为缩小高级知识和基础知识之间距离,促进学生丰富学习模式,自主结合本课上下的知识点,完成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此可见,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辅助学生明晰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关性。

2.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搭建教学“脚手架”模式

作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第二个环节,“脚手架”模式的应用可平衡学生现有水平与教改要求之间的差异性。重视“脚手架”模式设计时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识别性,是其有效运用的基础。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借用“脚手架”模式来唤醒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记忆,使原有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步与新知识糅合,引导学生适当、合理“安置”自己头脑中两种知识的“置放”,以此为夯实数学知识基础做准备。一般情况下,新知识所需的“脚手架”多为基本数学思想和基础数学知识。此类知识简单明了可以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控。“脚手架”模式同时可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向其“潜在发展水平”进行转化。因此具体设计时,背景支架就需要预先设立起来。

假设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数学常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价格升降来识别对数和指数,借用车牌号码和汽车的必然联系,来识别映射概念,教师只需要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稍做点拨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将具体自然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如此,有了“脚手架”模式的支撑,学生就很容易度过“发展区”。

3.立足生活实际,设置引导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作为初中数学支架教学的“背景支架”,需要以生活实际场景为构建的基础,将原有空洞的概念变成学生可以了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材料,比如在“均值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此种场景,如“双十二”的淘宝和京东产品降价促销活动的对比,淘宝第一次全场打q 折,第二次打p折,而京东两次都打p+q∕2折,那么哪个更优惠?此种贴合生活场景的设计模式,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个可联想、观察、概括、抽象及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以此作为支架的背景,再留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时间和机会,自然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记忆的长久性也可以被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艳军.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05).

[2]郭剑锋.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4(10).

[3]叶嘉津.刍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01).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