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05-07刘享英
刘享英
摘 要:提出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研究优化数学支架式教学环节的基本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67-01
“支架”在建筑行业指的是“脚手架”,这里指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概念框架,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支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任务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直至撤去支架后,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支架式教学策略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个体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把握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现在所研究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分为两个水平:第一,“实际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水平;第二,“可能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儿童在有家长或者老师帮助下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水平。这两个心理发展水平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二者交互运动,实现儿童心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教学应当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并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这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雏形。
二、优化数学“支架式”教学环节基本策略
一般来说,“支架式”课堂教学分为如下环节: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五个部分,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来逐条剖析。
(1)创设情境。求知欲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在面对疑问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个性格特点,为学生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采用“支架式”的授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引导学生不断前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比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小小的地球仪上看到整个世界?这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展开联想,打开思维,提高能力。
(2)引导探索。“支架”的搭建,要选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辅助学生确立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方向,不会偏离主题;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习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概念框架,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保驾护航;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支架式”教学是将教学任务逐步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因此,在探索问题情境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而不断减少,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独立探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因此每个学生的选择都会不同。这样,基本上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涵盖了。教师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解决探索中遇到的难题,在提高了课堂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4)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探讨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共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处理遇到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可以对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课堂上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也要评价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效果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欠缺。这样,既能使学生增强自信,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针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奋斗在教学事业的第一线,一定要大胆创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学内容,不断探讨钻研教学方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2]毕丽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3]朱佳雯.支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