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学作品解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2-14周婧
周婧
例谈文学作品解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婧
近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以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D篇为例,开设英语阅读公开课,围绕“文学作品解读”,从高考命题的考查方式解读文学作品,带领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学会欣赏和考查的方法与过程,增加情感的积累。
文学作品解读;高考阅读理解;情感积累
引言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目标总体描述中,七级要求为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九级要求为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语言技能目标(九级)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江苏省普通高考英语考试说明》在语言运用的阅读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考生要能读懂简易的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英语教师对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重新审视。
一、文学作品与英语教学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场景描写和情节冲突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体现人物的性格,在具体的意象描写中反映抽象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解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情感以及情感背后传达出来的价值观。
笔者调查了市面上某一高考模拟试卷阅读理解题的D篇,共38篇,其中文学作品有18篇,占了47%。由此可见,文学作品逐渐与试题结合,向高中英语课堂渗透(丁琳2013)。笔者又查阅了近十年全国各省高考英语试题,发现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试题也为数不少,其中浙江省试题尤为突出,因此笔者以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D篇阅读材料为例,开设了一节文学作品解读课,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学习。
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D篇源自The 30th Anniversary Reader’s Digest Reader:A Selection of Memorable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Reader’s Digest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这本书中第38页Frances Fowler的标题为The Day We Flew Kites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孩提时期一次放风筝的经历,这个甜蜜的经历对作者本人和其他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作者领悟到了亲情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处理女儿的要求,也使当年的小男孩能够从容度过在战俘营里的日子。几乎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放过风筝,也的确感受到放风筝带来的快乐,然而作者笔下的风筝,不仅“放”出了欢声笑语,更“放”进了大家的心坎里——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作者前后一共为读者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却有彼此关联的场景,分别为the sweet family memory of flying kites,the influence on the author和the influence on the little boy。笔者决定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元素入手,分别分析这三个场景,同时将高考阅读理解原题融入其中,使学生既感受到人物的情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又能体验原汁原味的高考题。
(二)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去分析文中三个场景。
(3)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高考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考查方向。
设计意图: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言技能目标(八级)中明确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在语言技能目标(九级)中明确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本。学生对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是否达成,最终会在高考中得到检验,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高考对此的考查。
2.情感目标
(1)学生能够透过文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2)学生能够通过感受人物的情感而增加自己的情感积累。
设计意图: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在目前高中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偶有忽视对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现象存在,本节课所解读的文本情感是关于家庭欢乐回忆对人的影响深远,易于使学生产生共鸣。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元素的角度分析文本。
2.学生能够了解高考中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如何考。
3.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甜蜜的家庭经历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1.对于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技巧的点拨。
2.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做到情感的积累。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结合合作学习法,给学生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步骤一:导入(4m)
向学生展示一幅照片,请学生对照片进行描述。
问题:“Can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the picture,there’re lots of people flying a giant kite.They are celebrating a festival called Sagami Giant Kite Festival.Have you ever flown kites?
提供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1.Have you ever flown kites?
2.Whom did you fly kites with?
3.How about that day you flew kites?
4.Were you happy?
设计意图: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课堂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描述一幅放风筝的图片,唤起学生放风筝的记忆,既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情境,搭建分享经历的平台,又在无形中促使学生体会美好记忆,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步骤二:了解文学作品的要素(5m)
学生联系四个辅助的问题及自己经历的描述归纳出文学作品的六大要素:
Setting+Characters+Plot+Feeling+Symbolism→THEME
设计意图:
根据Robert Anderson,John Malcolm Brinnin等学者在1993年联合出版的Elements of Literature,结合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及对文学作品解读的能力,笔者将文学作品简单归纳为setting,characters,plot,feeling,symbolism,theme六大要素,并形成一个公式,便于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在阅读文本时自觉关注这六个要素。
(三)步骤三:分析文本(18m)
1.要求学生将文本分成三个场景,并概括每一个场景:
Scene 1—Para:____
Scene 2—Para:____
Scene 3—Para: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The years went on.”和“Another decade passed.”对文本划分场景,培养学生篇章结构的意识。引领学生有意识地把握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在分析文本时抓住主要情节。
2.场景一: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4)Point of view:____
在分析情节时关注“On the way we met Mrs. Patrick,laughing guiltily as if she were doing something wrong,together with her girls.”融入高考原题:
56.Mrs.Patrick was laughing guiltily because she thought____.
A.she was too old to fly kites
B.her husband would make fun of her
C.she should have been doing her housework then
D.her girls weren’t supposed to play the boys’game
设计意图:
此题有关人物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第一段中的背景描述“As always,it was a busy one for‘Six days shall you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was taken seriously back then.”了解七天要有六天认真工作是当时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给Six days shall you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加引号是为了凸显这一背景,而接下来的情节是本该忙碌工作的母亲和邻居Patrick夫人领着女儿去看放风筝。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很轻易地通过文本解读,理解人物的情感。
在分析观点时关注“I think 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Perhaps it’s like this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I felt a little embarrassed.”“I locked the memory up in that deepest part of me where we keep‘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融入高考原题:
57.By“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in paragraph six the writer means that they all.
A.felt confused
B.went wild with joy
C.looked on
D.forgot their fights
设计意图:
此题为词义猜测题,涉及情节与作者的情感。此处的情节是父母加入孩子一起放风筝,学生在阅读时很快就抓住了“Parents forgot their duty and their dignity;children forgot their everyday fights and little jealousies.”这句话,并且解读到位。此时笔者乘胜追击,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Perhaps it’s like this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I thought confusedly.”如此快乐美好的生活让人不禁认为天堂就是这样。这句话也是用来表现作者情感的,但表述方式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
58.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after the kiteflying?
A.The boys must have had more fun than the girls.
B.They should have finished their work before playing.
C.Her parent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D.All the others must have forgotten that day.
设计意图:
此题考查作者情感,“I felt a little embarrassed.”非常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感性,提示了作者前后情感的冲突的原因,因此学生很容易选出答案D。
笔者提出如何理解“I locked the memory up in that deepest part of me where we keep‘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这句话是文本中较难解读的句子之一,学生需要特别关注“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and yet they are”(这成了秘密,但是正是因为秘密才会更加难以忘怀吧)。
3.场景二: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分析情节时学生不难发现一个冲突——作者起初不同意带自己女儿去公园,但在听了母亲的话“Do you remember that day we flew kites?”之后又同意了,此时融入高考原题:
59.Why did the writer finally agree to take her little girl for an outing?
A.She suddenly remembered her duty as a mother.
B.She was reminded of the day they flew kites.
C.She had finished her work in the kitchen.
D.She thought it was a great day to play outside.
设计意图:
此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的理解,母亲的话开启了作者的记忆之门,“The locked door flew open and with it a rush of memories.”往日美好的回忆充斥在作者的思绪中,意识到甜蜜回忆的的重要、亲情的无可取代,于是作者欣然答应女儿的要求。学生理解情节的同时对家庭的情感也得到共鸣。
4.场景三:
(1)Setting:____
(2)Characters:____
(3)Plot:____
分析情节,发现文章的最后一个冲突:小男孩靠着自认为只有自己记得的美好回忆在战俘营里存活下来。此时融入高考原题:
60.The youngest Patrick boy is mentioned to show that____.
A.the writer was not alone in treasuring her fond memories
B.his experience in POW camp threw a shadow over his life
C.childhood friendship means so much to the writer
D.people like him really changed a lot after the war
此题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题相关联,并不是只有作者一人珍惜那段记忆,美好的回忆对所有人都很重要,这是支撑渡过难关的情感依靠。
(四)步骤四:总结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考中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的考查方法(7m)
通过阅读文本以及文本分析,观察文学作品的特点,包括段落特点和语言特色。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ry works:
(1)Paragraph:____
(2)Language:____
In the text,there are only 632 words,but totally there are 15 paragraphs,and meanwhile each paragraph is very short,some paragraphs just containing one sentence.
设计意图:
在这样的提示引领下,学生很容易得出段落多而短的特点。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赏析了一些句子,并针对已提及的文学作品语言特色进行了回顾总结。
How to set questions about literary works in tests:
(1)related to plot
(2)related to character’s mood
(3)related to plot and mood
(4)related to theme
为了使学生无障碍地了解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考查方法,笔者在此呈现出题的方法,请学生将课堂上出现的高考原题与各个出题方法进行对应探究。
(五)步骤五:情感升华(10m)
由于本节课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父亲节,所以笔者设计了sharing环节,让学生就“我要在父亲节为父亲做什么”进行讨论,思考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创造甜蜜的回忆以增进亲情。
设计意图:
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刘俊报2012)。要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通过完成这个任务,可以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加深对亲情重要性的感悟,意识到自己需要对父母的情感予以回馈。
(六)步骤六:作业(1m)
通过复习课上所学的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完成另一篇文学作品类的阅读理解题。
设计意图:
要想检验学生课堂所学,课后针对性的练习是必须的,因而笔者安排了另一篇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作为课后作业,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刘亚云2015)。
四、教学反思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的情感升华部分,学生的反应更是超过了笔者的预期。课堂教学集中于文本的理解与应试技巧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同时,帮助学生得到情感层面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物情感的解读上,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
(一)赏析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材料选用了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而且是高考阅读理解原题,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高考中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教学,学生感受和了解了文学作品的赏析策略以及高考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方式。
(二)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
情感积累是另一大闪光点,现在的高中生由于繁重的课业而缺乏时间、精力等去用心感悟生活,有情感缺失的现象。人的情感一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二是来源于别人的经历。阅读文学作品就是积累情感的途径之一,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去感受生活、积累情感。本节课除了让学生收获知识技能,还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学生的主体性有待加强
当然,无论笔者多么精心充分地备课,实际课堂上的效果与预设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正所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在分析文本时,笔者准备带领学生分析第一个场景,再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场景。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分析的速度较慢,课堂节奏略有拖沓,为了节省时间,笔者做了更改,三个场景均以笔者引导为主。
引用文献
丁琳.2013.探索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课教学模式[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9).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3.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俊报.2012.浅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大观周刊,(4).
刘亚云.2015.例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要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8).
盛伟.2012.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十“Pride and Prejudice”教学设计[J].教材研究,(8).
张春开.2012.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4).
作者信息:225800,江苏扬州,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