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培育校际联动的德育观

2015-02-14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构建

余 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江苏 常州 213164)



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培育校际联动的德育观

余 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江苏 常州 213164)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德育工作存在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各学校的德育成效与影响较小、各高校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德育合力等的问题,而要想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就需要树立协同创新的德育新理念,要努力构建校际联动的新德育观。

关键词:构建; 协同创新; 校际联动; 德育观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蔚然成风,通过这种协同一致的做法,各合作高校的合作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对于高校的德育工作而言也理应秉承这种好的做法来使得各自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通过这种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模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向重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各高校都把德育工作看作是自身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在自身德育教育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收获。然而,就目前各高校彼此之间的横向德育工作的交流与实践现状来看,各高校德育工作协同创新、校际联动的做法并不十分普遍,各高校彼此之间的德育工作尚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各高校在德育交流与互动工作方面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与有效性也明显不足。

2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单个学校而言,在德育工作中还缺乏协同创新的意识和理念。

创新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而彼此协同努力则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在我们的高校中间至今尚未形成这一共识,究其原因其实还是一个“要不要开展”德育工作的校际间合作的问题。许多学校至今还没有意识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对于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的帮助和力量。这主要表现在:

(1)各高校在德育的协同创新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思想。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层面上,很多高校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自己一家的事,而不太愿意旁人插手本校的德育工作;甚至还有些高校会对自己学校的德育工作沾沾自喜,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在德育工作上所取得的一点点的成绩,而没有看到自身德育工作的不足与问题,那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各校协作是多此一举。

(2)部分高校尚存在比较狭隘的功利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想。近些年,一些高校由于受到来自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开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思想和急功近利的观念。特别是那些自认为德育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学校,在参评德育先进等利益虚荣心的驱使之下,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德育成果和成功经验拿出来与人共享,不愿意别的学校就此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故而在德育工作的协同合作与创新方面顾虑重重,犹豫不决。

(3)当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来支持这种协同创新活动。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各级别、各种类型的评优评先活动,还是在各级各部门的扶持和引导的政策做法中都没有较为明确的针对德育工作的倾向性扶持措施和政策,特别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德育工作的校际间合作联动活动的鼓励机制和政策,在人员评优、资金投入、组织配套等方面的鼓励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就造成了各高校在协同创新这个问题上目前为止还没有打开局面,形成突破。

其次,就学校之间来说,在德育工作中各高校还存在着校际联动机制的缺失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开展”校际间德育工作的合作问题。目前各高校之间就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的沟通与交流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主要表现在:

(1)对高校德育工作本身认识不到位。 有些高校对德育工作自身的态度就很成问题,认为德育工作不抓不行,但靠自己来完成足矣,又或者有些高校自身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到位,在他们看来照常(学校德育一般的做法)办事,照章(国家或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办理足矣。

(2)对校际联动的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有一些高校认为这种为了德育工作而开展的校际交流与协作多此一举,没有必要。在他们看来,与其它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交流与沟通是浪费时间和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事情,他们宁肯在专业交流和热点交流合作方面花大力气,也不愿意为德育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3)就联动机制本身而言,也还有许多现实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说这种德育联动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探讨比较缺乏,相关的成熟经验和借鉴还明显不足,具体的操作模式和手段还少有尝试等,这些都成为了高校目前在联动机制上的困惑与迷茫。

再次,就当下的大背景大环境而论,这种“大思政”的德育观尚未形成,从而使得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缺少了进一步提升和拓展空间的可能。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做大做强”是各高校不二的选择,然而,这些“大”这些“强”都体现在对专业的建设,对热点的把握上。一般都是社会上需要什么样专业的人才我们高校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平台,社会上哪些是热点热门的东西,我就花大力气去研究去投入。而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却止步不前,既没有形成良好的热点氛围,也没有可观的持续性投入,可以说现在很多的高校都是“大而全的专业”和“小而简的德育”并存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这种一头热一头凉的局面将极不利于我们高校的均衡发展和长效发展。近几年来在我们的高校所屡屡出现的种种德育问题和德育现象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选择建言

而伴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膨胀,在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德育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也预示着校际联动德育工作、协同创新德育方法的时代一定会、也必须要到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各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为各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更高层次的展示舞台。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德育工作的协同创新、校际联动新理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把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学习探讨与交流,把高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协同”、“怎样创新”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弄明白,搞清楚,然后再去指导我们的协同创新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为此,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者们要多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校际间的横向交流活动。“走出去”就是要到那些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学校去多多“取经”以拓展我们自己的视野和见解;“请进来”就是要将那些对此问题有独道见解和主张的专家、学者们请来为我们本校的德育工作“把把脉,提提神”。此外,我们各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们也

还应该多多争取些国家级、省市级的纵向性的相关课题的研究,把对该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和水平。

(2)要制定较为详细而高效的协同创新、校际联动的新方案、新计划。计划周详,组织严密一向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比较在各自高校内完成的德育工作而言,校际间的德育联动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相关事务要求也会更繁琐。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协调、沟通与交流方面要更加多花力气和精力,要制定较为详细且有效的行动方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纠错以期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3)要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联动活动,并且为各高校德育的共同进步提供所需的服务与支持。各高校之间应该开展多方面全方位的德育合作,要开通各种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渠道,要广泛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要广泛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要成立固定的常态化的协作联动的常设机构或组织来对校际间的合作联动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与此同时,各高校也要重视和支持我们的德育工作,鼓励和支持这种校际间的创新联动活动,并尽可能地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4)创新联动活动要及时总结,交流并且适时地推广各自的先进成果,从而为在更大意义上更广范围内的“大思政德育”工作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要有所为,要在更大的层面上有所得,有所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及时总结、及时提高并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协同创新,校际联动活动满足不断提升的各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同时我们的成功经验也才可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找到它的应有之义。

4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分工协作、共同进步的时代。那就让我们的协同创新、校际联动之风吹向所有的高校,让大思政的德育之花在各高校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15.

[2]蔡剑. 协同创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15-132.

[3]张志坚,许劭艺.职业自觉:德育机制创新与职业素质提升[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4-102.

[4]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2012)[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167-191.

[5]高 歌.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15-132.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dea to

Achieve Moral Education Linkage among Colleges

YÜ B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re is no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about moral education work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is poor in one college or university, and there is no coope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need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strive to build new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linkage among colleges.

Key words: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ter linkage;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1-0075-02

作者简介:余 波(1977-),男,江苏省常州市人,副教授。长期从事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2013JYDJLX-YB02001)

收稿日期:2014-11-27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构建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