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社会归属感激励策略

2015-02-13姜莎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高职生对策

姜莎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高职学生社会归属感激励策略

姜莎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种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所限,高职生对社会的归属感普遍较低。如何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成为有用的人才,是值得高职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社会归属感;缺失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面对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养、良好品德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的职业人才。当前,不少高职生对社会的归属感普遍较低,对自己的人生持消极态度。如何帮助他们找回对社会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是值得高职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生社会归属感的含义

归属的含义是指个体和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它属于个体对某个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可及维系[1]。归属感是指对这种划定、认可及维系的心理表现。高职生的社会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身对社会在思想、感情、心理上的认同与投入,并愿意承担作为社会一份子的相应责任与义务,参加相关社会活动。

二、高职生社会归属感缺失的现状

1.对自身认识不足

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高职新生自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及自己将来的定位都不清楚。尤其是有很大部分的高职生在面临毕业时,仍对自己的专业及职业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学生可能在第一次求职时偶然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他们便会沾沾自喜。然而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才发现有不少问题。比如,不喜欢那份工作,工作太苦、太累,没发展前景等。因此,不少学生常常会在数日或数月后便选择辞职,另寻他路。

究其原因,是由于高职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他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或每件事。当碰到困难时,缺乏勇气,极易选择逃避。

2.缺少社会责任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外各种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其中,不乏优秀、先进的理念,但也有很多糟粕。高职生本身心智还不够成熟,喜欢追随潮流,而且是非分辨意识较差。因此,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将会影响他们,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在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间发生冲突时,高职生往往更看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需求。因此,这也是造成他们频繁离职的原因所在。

3.缺少家庭责任感

当前,大部分高职生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是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的。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责任感,抗挫能力较低。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生从未给自己的父母过生日,占82%;还有21%的高职生从来没有干过家务活。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理所当然,无须感恩,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家庭也有一份应尽的责任。

三、原因分析

1.社会对高职生存在负面评价

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存在很多偏见。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纯属“多余教育”。实际上,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种专业技能型人才,它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但由于高考在人们心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高考分数也成为他们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人们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素质也低下。这在无形中伤害到了高职生,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2]。大部分父母也将考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出路,认为学技术低人一等。因此,高职院校优质生源急剧减少。特别是近年来,院校间生源抢夺十分激励,高职院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得特别低。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的印象更加不好。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很多高校盲目扩张,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同时,高校教育不能和市场需求接轨,导致学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是屡见不鲜。因此,社会上又掀起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对高职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是大专或大本学历。这无疑将高职生拒之门外,给高职生就业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3.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与其他普通高校存在差距

和普通的大专院校相比,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职生,学校规定高职生必须作早操、上晚自习。特别是有的高职院校硬件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校园绿化、治安管理、住宿条件等方面。很多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学校后,发现与自己心中的大学生活有天壤之别,容易产生失落感,失去对学校的归属感。

另外,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但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由于课时较短,一周只有2~4个学时,师生间碰面的时间增长,导致知识缺乏连贯性。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传授知识,也不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淡漠,学生会产生孤独感与生疏感。

4.家庭环境的影响

高职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辈的溺爱。这让他们养成了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习惯。他们不愿过多付出,不知何谓责任,缺乏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5.学生心理成长变化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要完成繁重的学业,另一方面也要面对很多青春成长的烦恼。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困扰,加上心智上的不成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偏激,对学校不满,产生厌学情绪[3]。另外,同学间的关系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单纯,更趋于功利化,也易造成同学间关系的恶化。有关研究显示,同学关系对归属感的影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上述问题让学生难以对学校产生较好的归属感。

四、增强高职生归属感的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气质。其中,校园的硬件建设正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院校领导要重视校园硬件建设,要做好校园建设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多彩、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同时,要积极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展各种形式多样、贴近师生的活动,让师生形成相同的校园文化理念,包括统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做事方式等。这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并能增强高职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这也是培养他们对学校归属感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采用全员育人导师制,班主任与辅导员要主动走近学生当中,通过同吃、同住、同锻炼、同参与各种活动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4]。在学习方面要关心帮助他们,并加以适当的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方面要正确加以引导,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今后的人生充满希望。另外,针对那些被同学孤立、思想包袱重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放下思想负担,找到问题的根源,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其次,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然后,通过教师的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上述措施,高职生才能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再次,要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学生交友时,教师可以“朋友”或“长辈”的身份,提供一些个人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择友能力。同时,要引导高职生和同班同学积极交流,并逐渐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帮助他们消除交际障碍,打破青春期的“闭锁性”,从而形成一种共享型的新型人际关系[5]。这有利于让他们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最后,要重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辅导员或宿管员要积极解决宿舍成员间的矛盾,让他们和谐相处。

3.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伴随着我国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学生和学校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传统的院校管理中,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学校管理。如今,学生和学校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将管控、服务一体化。另外,要不断完善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体现出人本管理的理念。同时,学校要尊重高职生的个人选择与权利,尽量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校企合作,扩大职业院校的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要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是值得引进、推广的教育模式。通过和企业合作,实现与市场的接轨,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校企之间便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6]。学生在学校接受相关理论教育后,再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结论

总之,高职生属于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高职生的偏见,加上部分高职院校自身教学管理模式的滞后,导致高职生缺乏对社会的归属感。这不仅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练好技能本领,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秦小芳,明志新.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信息,2013,(7):60.

[2]刘冲,袁也婷.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归属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1,(18):36-37.

[3]潘岳生.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与建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69-70.

[4]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55.

[5]陈益芳,杜学元.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探微[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1):79.

编辑贾树海

作者简介:姜莎莎(1976-),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收稿日期:2014-11-0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1-083-03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高职生对策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走,找对策去!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