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2016-08-16陈莲花
陈莲花
摘 要: 兴趣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与其写作兴趣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相关问题发表了见解,希望为实现小学中年级学生由难写到想写、会写的逐渐过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作文兴趣 缺失原因 对策
小学中年级写作教学是学生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的重要方式,小学生通过作文创作表述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写作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作文能力显现出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语言积累、实际应用能力等。
一、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1)忽略学生的童真童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健全,当习作教学的开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学生的积极性将难以得到调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主题的选取与写作要求过高,可能会打击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写《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时,教师要求这件小事一定是要有意义、积极向上的,而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中,印象深刻并不一定就是有意义的、向上的事情。学生之所以对这件小事进行过仔细的观察而且记忆深刻,可能仅仅是因为兴趣使然。在教师这一要求下,小学生们杜撰出许多“雷锋”角色,或扶老人过马路,或勇抓小偷,这种脱离生活实际、主题局限的写作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写作训练脱离学生能力
写作训练脱离学生实际能力,主要表现在选材、立意要求过高,对词、句的运用超出了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如此可能降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要求写作选材新颖、构思巧妙、用词精确等,都是超出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这样的写作要求不符合教学大纲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必将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评价方式刻板、粗暴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刚接触作文教学,在写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在当前以挑错为评价主体的作文评价标准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也就提不起写作兴趣。试想,某学生兴高采烈地把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件有趣的事情写下来,老师评价“写作不通顺、错别字很多”,“平时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句子都写错了”,学生原本高昂的写作热情转眼都化为沮丧,写作热情将荡然无存。其次,教师评价中一些否定的评价用语“词不达意”“跑题”“重写”“内容空洞”等,这种粗暴的评价语言都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畏难情绪更严重,兴趣自然无法提高。
2.学生方面
(1)基础薄弱
小学中年级写作虽然经历了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但学生用词遣句的能力依然薄弱,在作文教学时,思维不开阔、语言单调枯燥、语句不通顺现象出现频繁。尤其是一些学困生群体,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致使写作中错别字频出,病句成片,整个文章内容无法连贯阅读。
(2)贫乏生活体验
作文是小学生通过对生活不断体会与感悟,结合真情实感,抒发内心感受的过程。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单一,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在学校与学生交往圈子不大,集体活动参与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这些都使小学生感觉无事可写,无感情可抒发,因此对作文提不起兴趣。
三、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对策
1.端正的写作态度
对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在写作训练前自主进行词汇积累、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的最大动力。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文本”,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自然缺少背诵、摘抄好句的动力,更不会在课外自主阅读积累词汇、主动写作读书笔记。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写作缺少兴趣,就像一个人本身没有食欲,强制性地将食物吞进肚里,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如果把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比做一个饥饿的人,而将阅读积累、词汇掌握比做食物,只有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阅读积累,并接受它、消化它。
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写作态度进行正确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而是要了解写好作文对其日后工作、生活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例如学生长大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领导安排写一份工作总结、制订一份工作计划,客户要求写一段广告词,给同事写一封祝贺信,等等,写作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在情感态度上,写作是我国悠久文化得到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个人情感态度的重要表达方式,只有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写作树立学习热情,树立责任感。
2.丰富学生写作过程与写作经验
小学生在无法将日常积累的语言与感情渗透于写作之中时常感觉无话可写,写作中编造出一些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假话,为完成写作任务东拼西凑,在网络上、书本上东摘一句西抄一句,写作内容或空洞无物,或脱离实际缺少真情实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写作积极性不高,不爱写作、害怕写作、应付写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小学生写作积累,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例如写作《春天》时,教师可通过带领小学生走入到校园、社区、公园,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春天与秋天、冬天对比在色彩上、气候上有什么不同。还可以选择多媒体,结合图片、音乐声情并茂地开展写作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写作中心有所感,情有所发。
在经历几次失败的作文选材经验后,一些学生消极地认为自己创新能力不够,产生挫败感,失去写作兴趣。语言是思想的创造物,学生的思想丰富了,其写作选材、语言表现就丰富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要关注对学生思维领域的拓展,引导学生多融入社会,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以多种思维方式抒发感想,培养求异的思想。如在“假如我……”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创新思维,从常规的“假如我是一名XX”,“假如我有XXX”,到“假如我可以七十二变”、“假如我拥有魔力”,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写作,使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升华,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文。
3.写作结束后帮助总结反思
学生对作文缺少兴趣,将写作视为一项任务,当任务完成,应付了教师或家长,就丢在一边,不会主动针对这次写作经验,总结与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自觉查阅写作相关资料,寻找作文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因此,写作训练后学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有所提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结束后的帮助与总结工作,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关注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归纳累积,帮助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持续突破。
4.以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犹如种花,先应弄清花木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现状,教师要多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打破小学生作文写作畏难的情绪,开启创作的心扉,提供小学生正面积极的写作体验,使其在鼓励之中得到不断成长。
在评价过程中,要打破满分评价的传统方式,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发掘及语言的潜力,维护学生自尊。例如某一个三年级学生,写作速度缓慢,而且频繁出现语句不通顺现象,但这位学生写作态度端正,每一句话都写得很认真,字迹非常工整清晰。针对这个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在班级内对其优点加以肯定,私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规范语句的写作,提高写作速度。使学生收获掌声,获取信息,使学生攻克畏难心理,得到成功体验,最终真正爱上写作。
当前,一些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作文学习抱有抵触情绪,对写作教学课缺乏兴趣,对作文题目以完成任务心态与应付教师检验态度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同时脱离生活实际、大话、空话现象频出,失去了小学中年级阶段儿童应有的童真童趣。为改变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糜自壮,李贞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8).
[2]马文.兴趣助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五步法[J].教市家教(上半月),2014,(1).
[3]张晓慧.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素材的积累[J].学周刊:A,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