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业”+“就业”双导师制的探讨

2015-02-13王君山东英才学院济南250104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双导师高等院校

王君(山东英才学院,济南250104)

对“学业”+“就业”双导师制的探讨

王君
(山东英才学院,济南250104)

摘要:在高等院校实行“学业”+“就业”双导师制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种创新性举措。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的配套制度、实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与实习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等保障措施,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高等院校;双导师;德才兼备;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超常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成为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学生也期盼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成才和人生发展,也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充分就业,才能充分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和梦想。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在高等院校本科生中实行双导师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双导师制”正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以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充分实现本科生就业为己任,因而加强在校本科生的综合培养力度,将学生管理、与学生培养、学生就业三各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制度创新。

一、双导师制的渊源流变

大学生导师制起源于Universityof Oxford,即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Bishop ofWincheste(1)首创。是高等学校实行的导师对本科生思想品德及学习生活进行个别化的、全方位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需要以“师生双向选择”为前提,由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水平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进行个别化的、全方位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目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导师制遍地开花:全员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硕士生导师制、博士生导师制、科研型导师制、双导师制等。

“双导师制”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形成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机制。高校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铁饭碗被打破,自主择业、择优录用成为摆在高校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双导师制”正是在这历史变革中,因时而动,以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充分实现本科生就业为己任,将学生管理与学生培养、学生就业三各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制度创新。

同样是实行“双导师制”,具体的模式也不一样,有的学校是由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有的学校是由公共课导师和专业课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这两种模式都在不同层次上对大学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学生就业情况则不免轻视。因此,笔者提出由学业导师和就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的新型双导师制:由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专业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培训等;由就业导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畅通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渠道,特别是通过与用人单位之间良好沟通,加强招聘单位对所培养本科生的了解并与学校开展多方位、多渠道的校企合作。以促进学生就业质量,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双导师制的作用

1.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因人施教

传统的本科生就业教育,一般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进行群体教育,这注重到了就业过程中的普遍性,但很对本科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很难全方位把握。其教育效果难以尽善尽美。而实行“双导师制”则可有效避免这一缺陷。通过导师与学生实行双向自愿选择、一对一指导,就业导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己所带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因为从本质上讲,本科生的就业教育不等于应聘能力,而是和未来从事职业相适应的综合能力相接近。就业导师通过对所带学生进行跟踪式一对一成长规划指导,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特点,进而提出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建议与参考,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

2.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因群施教

“双导师制”的实行,从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来看,在本科生就业教育中的运用是对高校导师制度发展与完善。在本科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是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细化和加强。虽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够解答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毕竟人员较少,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一对一指导。双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通过有效地组成就业教育导师群,实现指导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同时可以通过就业能力训练班、职业发展协会为载体,开展经济、心理等就业援助等形式,针对各种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其顺利就业。

3.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因业施教

本科生导师一般由对某些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者担任。学业导师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积极思索本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特点。在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等各个环节,会坦诚介绍本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专业导师可以凭借自己个人阅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社会能力,通过分析个人条件、发展潜能、发展方向等方面,给学生制定相对准确的职业定位和相对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学业导师也可以肩负就业导师的部分职能,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帮助学生参加实习、实践,甚至直接为自己中意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三、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2)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看是高校扩招所致,但根本原因是部分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不对接所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为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由过去的问自己:我能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很明晰:德才兼备。德指的是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做人,会处事。才指的是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纯熟的专业技能并用之于实践。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打好德育基础

德育教育应当作为大学生终身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常抓不懈。现在普通高校关于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所占学时大约占本科生总课时2500学时的20%左右,表面上看比较多,但是真正对大学生德育有所裨益的培养仍然不够。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仅要保证德育建设的学时,更要保证德育建设的质量。

反思我国的学生培养工作,大致的脉络为,小学时期进行的是共产主义的教育,中学时期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而大学时期进行的往往是资本主义的教育,这就形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混乱,人生观、价值观的异化。为此高校需要通过辅导员、任课教师在大学低级阶段打好学生的德育基础,同时举办各项与仁孝亲爱及党的相关文件学习的讲座,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意识。

2.精心选配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职能

高校实行双导师制应把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常抓不懈,这是保证高校双导师制顺利开展的前提。高等院校需规定作为本科生导师的限制条件,明确相应职责,严格选拔导师。选拔的本科生导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一般说来,本科生学业导师一般应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一般应为双师型人才,具备在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

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传授相关的专业技能、解答学生在考研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等。为了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职能,应特别注重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专业导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包括掌握生产实习的专业本领以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方法等。同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正确选择专业方向。二是专业导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三是在本科生大三下学期及大四时期,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协助导师做一些科研课题及相关研究工作,并顺利完成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就业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解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推荐学生到合适的岗位工作等。

3.实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

本科生双导师制在具体实行上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和导师这一双向互动很关键。在确定本科生导师时,学校首先要公布导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导师的职称、职务、研究方向、科研课题、主要社会经历等一系列的信息。给学生选报适合自己的导师提供依据。而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情况下,经过初试、面试等综合评定,再行选用。学院根据互选情况统一协调。

4.与实习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实习基地是很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就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需要好好利用。有了实习基地,专业导师就可以结合所带专业的具体特点,安排学生到对口的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及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和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重要部分。在创建教学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与生产单位开展合作,与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不仅让学生在与实习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劳动意识和团精神,而且拓展了本科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提高了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

同时,就业导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良好关系,为实习基地择优推荐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实习生,促进就业工作。

5.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是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职能部门,在实行“学业”+“就业”双导师制模式下,需要充分加以利用,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主要是传达相关的就业政策、及时提供人才市场的用人信息、介绍有关的就业技巧等。而就业导师在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关系,提供有效就业信息、甚至直接推荐所带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在高校的就业中心这一有利资源,为本科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以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率。

总之,在高等院校实行“学业”+“就业”双导师制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种创新性举措,通过各种保障措施的实施,它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

注释:

(1)汉译一般为威廉·威克姆。威克姆建立了牛津大学新学院,让公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温切斯特公学的创立是英国公共教育以及之后蓬勃发展的公学制度的开端,这个体系日后被亨利六世模仿,建立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2)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意为:人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该担心的是有没有做官的本领,此用于就业仍然适用。

参考文献:

[1]安建华,程长羽.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新模式—双导师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3).

[2]袁兴栋,许斌.基于双导师制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J].交流平台,2014,(1).

[3]陈丽荣.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6).

[4]谢倩.论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J].高教论坛,2012,(1).

[5]王晓莉.职业导师计划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09,(8).

[6]严瑜筱.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编辑贾树海

作者简介:王君(1982-),男,山东英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4-10-3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1-053-03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双导师高等院校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