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5-02-05季红美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效课堂

季红美

摘要:在教学中,每一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实施分层异步教学对于学生个体化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异步教学;高效课堂;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49-1分层教学指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同等水平的群体且区别关照,通过运用适当的分层异步教学策略,使这些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学生分层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充分地了解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进行相应的分层,其中大致可把他们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佳,学习成绩优;第二类,学习基础较好,智力水平中等,学习成绩一般;第三类,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欠佳。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实施的分层教学应注意其的隐藏性与不公开性,注意拿捏与分寸,做到心中有数便可。具体操作如下:一类、二类、三类这3个不同层次水平的人数比例大致是1∶2∶1,在编排座位的时候,一类学生坐一组,二类学生分两组坐,三类学生坐一组。组列顺序是第一组由第一类学生坐,第二组由第三类学生坐,第三、四组由地二类学生坐,其中学困生坐在中间,目的是便于教师进行辅导。此外,也可以把第一类学生和第三类学生各拆一半进行重新组合,让第二类学生坐第一和第四组,第二组由“一类&三类”学生坐,第三组由“三类&一类”学生坐,这样有利于展开一对一帮扶学习活动,在开展帮扶活动前,教师应充分做好班上优生的学习思想工作,要求优生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地辅导学困生的成绩等。

二、备课分层的策略

我们知道,精心备课是优质课堂的前提,是课堂质量提升的核心。因此,一定要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文本之后,仔细分析清楚有哪些是共同性目标,以及哪些是非共同性目标,结合学生的分层明确各个层次的具体要求,照顾第一类学生的高需求,照顾第三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需要,比如,在对“解决问题(简单的相遇问题)”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第三类学生只需他们看明白并理解线段图,能够结合线段图进行列式便可;但对于第一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具有初步画简单线段图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分层策略

课堂上,对待一类生应“放”,做到“放”中有“扶”;对待二类生与三类生应“扶”,做到“扶”中有“放”。譬如,在对“3倍数的特征”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让一类生自主探究规律,二类生进行适当点拨,三类生则可直接让其学习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如此不仅能够激发一类生的挑战欲,又能确保三类生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失去自信心。

此外,每一节课中设置的练习也应有鲜明的层次性,从浅到深。首先给出的应是基础练习,全班学生的练习要求要统一,但是重点辅导班上的学习后进生;其次是变式练习以及简单性的综合练习,需要一类与二类学生理解并掌握,对二类生作重点辅导,且鼓励三类生试着做;最后是提高题,兼具思考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引导一类生积极思考与练习,且鼓励二类生试着做一做。譬如,在对“找规律2(有序的排列与组合)”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设置的练习,最先的基础题是“用8、5、2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共有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着重辅导三类生,引导他们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排列:852、825、582、528、285、258。其次的变式题为“有四位同学,每两人相互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该题是组合性习题,和例题有所差异,关键要求二类和一类生理解与掌握,即甲和乙握手、乙和甲握手为一次握手,与两人的组合有关,但跟两人握手的次序无关。综合性练习题“3个小朋友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他们每2人相互送1张贺卡,问一共要几张贺卡?”该题关键在于让一类生与二类生正确掌握。而最后的练习题要求在以上的前提下拓展“如果有4位小朋友,他们一共通几次电话呢?5个、6个呢?可以找到规律吗?”点拨一类生,促使其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作业分层的策略

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应结合一类、二类、三类生的性质,分别布置3种难度各异的习题,要求所有学生一定要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作业布置必须以基础题及综合题为主,如果时间允许也可在黑板上写出一至两道思考题当作作业的附加题,目的在于让一类层次的学生进行选做,也可鼓励二类、三类层次的学生做中等或者高等难度的习题,注意答题质量。实践证明,科学地运用作业分层策略,可以使全体学生在原先的知识层次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学困生的效果尤为显著,他们之前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因为对学困生的作业难度的降低,可以使他们逐渐恢复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愿意且乐意做作业。而对于优等生而言,因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品尝到成功学习之快感,学习的积极性倍增。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课文内容都可以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在课堂上,是否应该采用分层或者是如何分层,一定得从课文内容、课堂结构和学生的学情出发。此外,在解答附加型选作题时,有的优生不愿钻研,怕困难。此时教师应适时挖掘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高效课堂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