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2015-01-3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瓶子有效性

文 殷 强

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文 殷 强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是科学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看上去热火朝天。但是,当我们走进去,参与他们讨论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多多,一是小组的讨论没有主题,流于形式。二是有的小组讨论缺少组织,人人抢着发言,没有倾听,小组讨论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三是小组学习以上种种,使科学探究浮在表面,深入不下去,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因此,要想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从讨论交流的环节入手,加强小组讨论交流的指导,提高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是保证讨论有效性的前提

小组讨论是围绕各种问题展开的,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在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展开讨论。问题的设计既不能太低,学生无须讨论既可知道答案;也不能太高,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使学生既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又能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哪杯水多》一课时,教师出示锥形瓶、平底烧瓶和集气瓶三个不同形状的瓶子,里面水的高度是一样的。提出问题:这三个瓶子里的水,哪个比较多呢?由于瓶子的形状不一样,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认为哪个杯子里水多的都有。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怎样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比较多?通过讨论,学生形成一致的意见,可以把水倒入一个杯子里,通过做标记的方法来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多。接着教师再介绍量筒,让学生用量筒来测量哪个瓶子里的水多。我们看到,这个简短的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的关注科学现象背后的实质,对实验的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广度及深度,减少了学生在实验中的“看热闹”的现象,推动了探究的进程。

二、加强讨论方法、步骤的指导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之所以效率低下,流于形式,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讨论的时候不得其法,不知道该怎样去进行。因此,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讨论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小组讨论的流程,明确发言的顺序。要教会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言前要先思考,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发言时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不信口开河。要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能够将别人的意见合理吸收,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

三、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加强调控

要提高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有效性,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参与进去,了解小组讨论的现状,对于偏离讨论方向的小组,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回归到讨论主题中来。对于小组讨论中出现“一言堂”“一边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先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小组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

四、指导学生学会做记录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只有及时将讨论的成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才能有话说,做到言之有物。在讨论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录的方法:记录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发言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记录可以由组长执笔,也可以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记录的时候只要把小组同学发言的内容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即可。重点记录每个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和产生激烈争论的问题。

五、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及时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和引导,合理的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的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关注讨论的结果,更要关注讨论的过程,评价要详细、具体,有针对性,切不可盲目、笼统的进行评价,一定要让学生心服口服。通过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在讨论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不好,需要怎样进行改进等。

小组合作学习中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长期的指导,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来强化学生习惯培养,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作者信息

殷强,本科,二级教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277000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瓶子有效性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