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的教学评析

2015-01-31李志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王老师萝卜植物

文 李志红

《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的教学评析

文 李志红

王雪琴老师执教的《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是张家口市参加河北省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一节优质课。王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探究实验,学习并掌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王老师从创设问题情景开始,提出本节课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收集数据、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将自主训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并联系实际,亲身感悟,最后重点回顾,达到了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交流共享的合作精神。整节课思路清晰,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从设计问题情境入手 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在导入新课前,王老师先向学生展示课前做好的两盘凉拌黄瓜,强调一盘加了盐,另一盘什么都不加,然后请学生品尝。同时设疑:对比这两盘黄瓜,口感上有什么不同?盘子里有什么出现?学生品尝后思考并质疑。通过这个设计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失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吸水?与周围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情景设问”实现了“主题转换”。

在传授新知识前,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激活了课堂教学。

二、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组织教学

这节课王老师采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出假设: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围绕这个假设,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了实验方案,其中比较好的方案有以下4种。

第一种方案:将萝卜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称其重量后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浓盐水的量筒中。一段时间后将萝卜块取出,用吸水纸迅速吸干块茎表面的水分,再称重。并用手捏一下,看看萝卜块的软硬程度有没有变化。

第二种方案:将萝卜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浓盐水溶液的量筒中,记录此时的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变化。

第三种方案:选择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萝卜块,分别在其上用小刀挖出大小、深浅相同的洞,然后用天平称量并记录此时块茎的重量。在每一个洞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为防止水分蒸发,在洞口盖上保鲜膜。一段时间后,用吸管将洞中的液体完全吸出来,放在量筒中比较,观察吸出来的液体比原来加进去的液体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将块茎称重,对比处理前后的重量变化。用手捏一下,看看萝卜块的软硬程度有没有变化。

第四种方案:用小试管当作“打孔器”,钻出两块体积相等的圆柱形萝卜块。将两个量筒中装有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溶液,然后将两个萝卜块分别放进量筒中,记录此时的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块,再放回原长方体萝卜块的“圆柱形空洞”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证明,除第二种实验设计方案缺乏严格的对照和定量的测量外,其余三种实验方案均比较科学、严谨,成功地实现了预期的实验目标。

教学中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取用、方法选择、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实验比较,从中总结出结论,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学生自行体验实验设计思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及设计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交流可以分享其他小组的成果,增大了探究的信息量和课堂容量。

三、从微观实验角度强化能力培养

在等待细胞失水和吸水探究实验的15~20 min里,王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在浓盐水和清水中有哪些变化,研究不同浓度溶液和清水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王老师引导学生先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此时细胞的状态,随后用清水处理,放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最后用浓盐水处理后再观察细胞的变化。

学生通过显微镜从微观上观察了“单个植物细胞吸、失水状态”,通过前后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状态变化的比较,理解了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通过组织学生做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既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严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四、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在实验方法基本确定后,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尤为重要。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季节原因,本地区已没有了紫皮洋葱,因此,王老师因地制宜,使用普通洋葱,观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在浓蔗糖溶液和清水中有哪些变化。在观察过程中,将蔗糖溶液稍做处理,加了红墨水调制成红色的蔗糖溶液,取得了比较好的观察效果。

取材的厚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表皮撕取太薄或太厚,都会影响实验观察的效果。只有表皮细胞撕得恰如其分,实验效果才能既好又快。因此,王老师不断强调,学生在撕取表皮时可以多取几次,选择较好的一块进行观察。

在学生经历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只有关注细节,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也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突破难点 优化教学

这节课王老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探究实验不仅从宏观上认识到了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而且从微观上亲眼看见了单个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现象。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适时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微镜下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图片,动画演示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现象。边启发讲解,边演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了正确的概念,掌握了完整的知识结构。

探究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加了知识的承载量。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课以实验来贯穿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在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进行适当的思维点拨,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特别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夸奖时,充满着成就感,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体素质又关注了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

合作学习:实验中,学生互相协作,在思考中实验,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学生间的合作讨论使学习更加深入、清楚、明确。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精神状态饱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强化,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七、缺点与不足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个人知识积累的不同,教师课前应合理分配小组组合,使不同特质的学生混搭在一起。实验中明确各自的任务目标,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可能会更利于学生的共同的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代表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个别学生的语句表达存在问题,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中出现的错误,并教会学生关于探究实验如何提问题,如何做假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结束语

这是一节很好的生物探究实验课。活动设计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合作交流愉快,教师调控到位,体现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与教学智慧。通过探究性学习,进而促成了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信息

李志红,本科,中教高级。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075000

猜你喜欢

王老师萝卜植物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萝卜蹲
买萝卜
我喜欢的一堂课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