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频发带给医学教育的警示与思考
2015-01-31冉茂成
冉茂成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7)
医患纠纷频发带给医学教育的警示与思考
冉茂成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7)
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发成为社会负面热点问题,其发生率、波及面、影响程度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医学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与影响。医患矛盾的原因涉及社会、体制、政府、医院、患者以及舆论等方面。医护人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反思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盲区和不足。我们应在价值观教育、人文教育、医德教育、医患沟通与技巧、增强从医自信等方面入手,改进和加强医学教育。
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医学教育
近几年来,由医患矛盾引发的医疗纠纷成为社会负面热点问题。在频发的各类医疗纠纷中,越来越多的致死致伤事件让人不寒而栗,直接暴露了许多深层次问题。业内外人士都在思索,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到底怎么了?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也在深思,医患矛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医学教育应如何应对?
一、医患纠纷的特点
1.波及面积扩大化。
从三甲医院到个体诊所、从省会城市到偏远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不同职称、年龄、学历、科室,医患纠纷都有涉及。
2.发生频率递增化。
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患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5.42起,打伤医师5人;到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达到17243起,较以往明显增加。2014年,各类医疗纠纷在各类媒体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3.案例类型多样化。
“八毛门”事件、“录音门”事件“活婴当死婴”事件、群闹事件、疫苗事件、停电事件、血案事件、走廊医生事件。还有数不胜数的普通争吵,未经报道事例等等。有个体事件,也有群体事件。
4.预防措施极端化。
在准备室或办公室配备辣椒水、铁棍钢盔等防身护具;增加保安力量;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防身训练;培训矛盾转移与规避技巧;用护士性感照取悦患者;公开医德考核;实行群众评议制度等。其中一些措施是迫不得已,很多措施更是闻所未闻。
5.关注程度显著化。
在2014年的两会上有不少代表针对医疗卫生领域问题提出的意见十分尖锐。党在十八大报告一针见血,在所总结存在的问题中就涉及医疗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医患纠纷的成因
1.社会方面。
社会道德缺失引起的诚信危机。在体制机制极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采用非法和不道德手段谋取利益。信任危机一旦产生,矛盾就会不断叠加,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暴发。矛盾产生点和暴发点可能发生错位和转移,医疗卫生领域是矛盾的产生点和暴发点之一。
2.政府方面。
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福利保障政策等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益性淡化;监管乏力导致资源不均衡;群众的福利没有得到满足;现有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多是处于主动与强势一方;人民群众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反差。
3.法制方面。
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制度不执行、乱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置、预后等相关法规缺失;一些事故的姑息式处理解决方式带来负面效应等。
4.医院方面。
管理制度不健全;利益导向政策措施失去正常方向,默认科室和个人采取各种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硬件设施缺乏人性化便民化;医院文化建设不够,缺乏人文气息,病人就医环境需要改善;缺少主动关心;高等级医院不堪重负,人满为患;医护工作者工作量大,身心压力大,服务难以到位。
5.个人方面。
医护方,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需要了解和理解的信息医方未能满足;医护人员对必要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技巧方面没引起重视,只重“科学”,忽视“人文”[1];职业道德失范,过度检查或治疗;人情和利益原因导致病人没有享受到公平服务;技术引起的医疗事故等。患方,不合理诉求;出现问题无理取闹;带有个人私利目的;主观臆测和偏见,对主管医护人员严重不信任;无相关专业知识或对专业方面的问题理解不准确;个人矛盾转移;法律意识淡泊;经济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因病致贫等都可以导致医患矛盾加剧。
6.舆论导向方面。
媒体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对不同群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获取信息方怎样理解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一些信息未还原真相和揭示本质,被别有用心的人群利用。有的是出发点好,但效果相反。比如,事件发生后,是如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肇事方和责任方加以处置的,鲜有追踪报道,这就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三、医患纠纷对医学教育的警示和思考
信息时代,在校医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为了不使他们在目前严峻的医患矛盾形势面前手足无措,医学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工作要做。
1.注重价值观、生命观和健康观教育。
要引导医学生客观分析和理性认识医患矛盾的成因,掌握好科学的应对方法。在校阶段除了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外,崇高的价值观、正确的生命观、科学的健康观的培养和建立非常重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内容中,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必然要求,任何利己和谋利的私心杂念则不可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团日活动,对培育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今后还需不断丰富第三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去。
治病需要先治心,懂得关心病人心理体验的医生才会重视对病人给予人文关爱,才会掌握和运用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巧。
科学的健康观要求医学生不是只关注人患病后的医治这一特定阶段,而是要帮助人们懂得科学健康的生活常识,知晓合理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防病方法和预后方法。
2.开展有效的人文教育。
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我们对人文教育虽然很重视,但效果却不敢恭维。现有教学效果是要么学生不愿听,要么听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教师和教法。要想办法让学生听得进去,懂得用法,让人文教育注重实效,得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教师,二是改革教法。
3.强调医德教育。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教师和医生多年来一直受民众尊重,是因为医生和教师最讲究一个“德”字。当前,“利”对“德”的冲击直接让高尚的医德和师德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何重塑?淡化“利”,强调“德”。“立人”先“立德”,“医者仁心”,医学生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医德教育应该放在首位。
4.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
在学校教育阶段,应该把交流与沟通技巧作为必修课,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床旁教学法等,让学生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在培养目标中把该项内容从基本技能中提取出来单列,并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加以重视。
5.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自信。
要对职业有信心,只要年轻一代都能做到具有高尚医德、精通医术、擅长交流、关爱生命,那么这对整个医疗环境就会起到自然净化的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就会有促进作用。要对社会发展有信心,社会风气的扭转得有一个过程。要对政府有信心,我们的政府在历史前进的摸索中越来越成熟,中国梦的实现是必然的。要让我们的学生深知肩上的责任,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些领域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也会逐渐得到解决。解决的问题的钥匙在政策导向,力量则来自方方面面,医学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矛盾,直面问题,扎扎实实在提高医德教育上下功夫、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上作文章,让我们培养的医学人才成为净化医疗环境、服务于广大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的主力军。
[1]田 瑛,谭曼红,陈海平.从医患矛盾看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J].2012,11(19):1591-1592.
[2]钱鹏宇,钱玉鑫.从生命观的角度分析医患矛盾激化的原因[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25-126.
Alarming revelation of Doctor-patient disputes
Ran Maocheng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7,Sichuan,China)
Doctor-patient disputes are on the rise and have made huge impact on medical education.The disputes have their roots in our society,system,government,hospitals,patients and media coverage.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find reasons from themselves.Our medical education has blind spots and weaknesses.We should improve our medical education in areas such as values,humanism,ethics,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and self-confidence when practicing.
The doctor-patient tension;Medical disputes;Medical education
G40-052.2
A
1002-1701(2015)10-0034-02
2014-08
冉茂成,男,苗族,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解剖教学研究与学生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