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

2015-01-31范晓林

职教通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培养

论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

范晓林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传媒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的媒体融合时代下,一方面,凸显了传统传媒人才培养理念、结构、专业设置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对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历史诉求。因此,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标准;突破专业局限,调整课程设置;实施传媒人才多元开发战略,优化人才结构是应对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范晓林,男,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记者,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党报产业拓展的实践,养生养老健康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传媒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消融,并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工具、以跨媒体传播为主要方式的媒体融合时代。一系列数字工具、数字语言和数字内容的兴起,改变了以往传媒产业的结构形态、生产消费模式、传统价值等,为传媒产业提供转型升级契机的同时,对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历史诉求,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鉴于此,为了满足当前传媒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对于人力资源的渴求,探讨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传媒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飞速推进,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应用,颠覆了传媒产业传统的媒介形态、生产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凸显了传媒人才培养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教育理念与融合媒体时代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各地很多传媒院校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以往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倾向单一专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媒体单位后难以适应并满足媒介融合对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它要求传媒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具备基本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有驾驭报社、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手机等跨媒体综合的采写编能力。可见,传统的传媒教育理念在融合媒体时代背景下显得捉襟见肘,其人才培养的短板日渐显现。因此,致力于为融合媒体时代的传媒事业发展提供厚实的人力资源,我国众多传媒院校必须紧随时代变化,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既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精通多种媒介传播理论和技术手段,而且具有跨媒体的新闻制作能力。

(二)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结构与融合媒体时代不相适应

传媒产业作为社会文化产业的核心,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身份和双重属性。它既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功能,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生产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既是特殊产业,又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传媒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要求普遍偏高。从整体结构上,传媒从业人员可以大致分成四大类:采编、经营、管理和技术。我国传媒人才的培养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传媒学子,还集聚了丰厚的人才培养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层次分明、贯通一体的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国内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数量急剧增加,形式多种多样,专业百花齐放,但是更大的重心在于采编人员的培养,使得经营、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稀缺越来越突出,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结构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专业设置与传统教学模式与融合媒体时代不相适应

由于传媒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传统的传媒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着单一确定媒体的特定需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方向的人才。如针对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主要以新闻的“采、写、编、评”为主,针对广播、电视等音视频媒体,侧重并偏向广播电视新闻录音录像、音视频编辑、制作包装。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陷入单一专业领域方向发展的困境,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上也比较单一,从而忽视了媒介融合新的传媒生态的特点,忽视了学生对新闻信息综合处置的能力。而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日益更进,从业者处理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为更好地满足融合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信息采制与播发的现实需要,传媒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及教学模式不能过于专门化,应该加强学生全媒体新闻综合技能的锻炼与培养。

二、融合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的新诉求

融合媒体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在传播技术交互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形式等界限趋于模糊并相互渗透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新闻传播事业。可见,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已经从以往媒介视觉、听觉的分离重新交叉浸润,延伸至全身的感官体验,对传媒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媒介融合为核心的跨媒体资源整合应用能力

传媒产业的融合突破了产业间的边界,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形成了新的传媒企业组织结构,拓宽了传媒盈利模式,呼唤拥有跨媒体资源整合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传媒产业人才。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从实践观之,既洞悉市场经济规律又熟悉融合媒体时代下资源整合应用路径的高素质人才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在大众传播特性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融合发展趋势的下,传媒产业链和价值链处于不断被重构的过程,拥有跨媒体资源整合和综合应用能力将成为融合媒体时代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如传媒高层职业经理人,具有深度的市场经营思想,灵活应变市场的能力,能够针对传媒产品自身的产业价值,在培育并延伸产业链为传媒产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经理人在传媒产业中属于领军人物,能够把握传媒产业全局发展的通才型人才。既须熟悉新闻业务能力又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既熟悉资本运营程序,又通晓现代金融运作机制,带动投资,拉动消费。

(二)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的运用能力

融合媒体时代之所以悄然而至的背后是强大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与进步。互联网就像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将一切社会要素、市场要素及一切可能的价值要素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关联整合,改变了整个传播的构造、规则和逻辑,使传媒产业的结构样态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验证了传媒的技术会导致传媒权利结构的变化。[1]现代人活动范围无限扩大,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信息日渐错综复杂、频繁多变彰显了信息非线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增加了对于多媒体信息传播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技术依赖与支撑。换言之,会熟练应用网络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是传媒产业发展创新的源动力。在融合媒体的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成为传媒业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资料,围绕数据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升级将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重心。因此,大数据不仅作为一种数据资本,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面临内容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细分的趋势,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培养传媒人员的数据积累、分析处理能力,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应用,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传播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推进媒体机构从业务流程、营销体系等全方位的转型与升级势在必行。

(三)以复合型为导向的跨越新闻采编、影视制作等学科的专业综合能力

一专多能成为未来传媒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趋势。随着传媒产业由技术融合走向产品融合,由产品融合向市场融合逐渐升级的过程,尤其是市场融合阶段,不同产业间的企业开始提供具有代替性的产品或服务,彼此之间既有争夺市场的交叉竞争关系,又有为实现多赢的合作竞争关系,使原本清晰的市场边界开始糊化。[2]鉴于此,熟知新闻传播理论与规律,深谙新闻采编与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拥有融合传媒经营与管理等学科综合知识,将成为融合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追求,尤其是具有跨媒介的新闻采编能力。采编人员是传播内容的生产者,也是传媒团队中最为核心的人员,其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业务素质,产品创新和深加工能力,直接决定传媒产品的质量,决定传媒产业的兴衰。[3]因此,一方面,在深度上要注重培养专家学者型的采编人员,如凤凰卫视实施的“三名”战略,名主持、名记者、名评论家,为受众提供新闻的深度解读,提升新闻自身的内涵与品位;另一方面,在跨度上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跨媒介复合型人才,能够在采、写、编、摄影、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具备突破传统媒介思维的能力,并根据不同媒体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内容。

三、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培养促进策略

当今传媒产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状态并逐步走向融合媒体时代,过往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因为过于注重单一媒介为导向,偏离了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使得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有鉴于此,作为传媒人才成长摇篮和基地的传媒院校,必须紧随社会和科技变革的步伐,顺势而为,担负历史重任,努力培养契合融合媒体时代的新时期传媒人才。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标准

从培养理念角度看,我国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一定偏差,普遍忽视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特点,特别是对技术性和综合应用性的忽视,以至于出现重教学轻实践、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实践技能习得的现象。因此,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必须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摆脱以往单一专业倾向的影响,逐渐向复合型、综合型、发展型的人才培养靠拢。

1.注重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为提高传媒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商学院联合培养新闻学与商学双学位硕士,和国际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培养新闻学与国际公共事务双学位等,采用这样方式培养出来的传媒人才不仅积淀了厚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拥有更为广阔的跨界视野,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石。

2.关注专业技能的培训。国外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以从事全媒体新闻采制的复合型、综合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理念,以一专多能为标准,以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为基础,非常注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培训双重并举。既能为报社提供文字新闻,也能为电台、电视台提供音、视频新闻,同时,还能为网站进行相关新闻的制作[4],为学生进入业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破专业局限,调整课程设置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相关专业在我国传媒院校的专业设置中都是分而立之,这种基于各种媒体形式彼此独立的传统专业设置方式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弊端己是越渐明显。因此,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技能多样、功底深厚的适应融合媒体时代发展的传媒人才,突破专业局限,调整课程设置迫在眉睫。也只有突破专业局限,打通相应课程设置,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才具有现实的可能。

1.增设“媒介融合”专业。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方式,由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首先提出并倡导的,于2004年开设了全世界第一个媒介融合的本科专业——“融合新闻学”,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并驾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技能的传媒人才。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在融合新闻教育方面的尝试,为我们在推进媒介融合专业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探索。

2.调整课程设置。原有的课程基本都是依据单一专业发展需要设置,具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采制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学生跨专业发展才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主流化发展趋势,应在开设网页设计、图文处理、视音频立体交互设计等课程,使学生在成为专才的同时,成为全面掌握网络、手机新闻等多种媒体新闻制作能力的通才。

(三)实施传媒人才多元开发战略,优化人才结构

传媒产业人才培养是涉及多门学科、多类领域、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进一步推进媒介融合的重要支撑。因此,实施传媒人才多元开发战略,优化人才结构,为未来传媒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依托高校,分层培养传媒专科技能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如本科层次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人才;硕士层次目标定位于培养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专业型策划和管理人才;博士层次目标定位于培养传媒科研人员[5],建立起相对层次分明、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结构。

2.在市场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传媒人员遴选机制。正确处理“制度选人”与“社会选人”的关系,为优秀传媒人才提供相对宽松均等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良好的人才阶梯式晋升渠道。

3.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这能内在地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通过反复强化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使组织机能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中,一方面,具有吸引优秀的传媒人才的功用;另一方面,对于传媒产业的内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双重推动下,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新培养理念,提高培养标准;突破专业局限,调整课程设置;实施传媒人才多元开发战略,优化人才结构既是应对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重大举措,也为融合媒体时代人才的培养创设了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英]麦奎尔.大众传播学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8.

[2]韩军.三网融合下传媒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3]李竹荣,董克柱.高素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对策[J].新闻战线,2009(10).

[4]杨溟,张强.打造“全能型”复合传媒人才[J].新闻与写作,2007(10).

[5]王永亮,王奇凡.专业型人才—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传媒人才资源的分层开发[J].新闻写作,2010(11):41-43.

[责任编辑曹稳]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