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场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2015-01-31朱苏

职教通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途径

论职场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朱苏

摘要:职场学习与学校环境中的正式学习具有质的区别,其学习方式与途径具有显著的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职场学习主要包括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途径,从具体的学习方法看,观察学习、自主学习、偶发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非正式学习方式在职场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企业培训、自我培训、专题讲座、学徒制以及非正式的人际互动的学习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的选择因时间、人物、工种、外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职场学习;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人际互动;途径

作者简介:朱苏,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习科学。

中图分类号:G720

与学校环境中的正式学习相比,职场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在职场中,由于受到学习目的与内容、学习环境、工作性质、人际互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异常复杂多样。探索职场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职场学习的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职场学习的途径可以分为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两大类,具体的学习方法则多种多样。

一、非正式的职场学习途径及方式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是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是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在职场中,非正式学习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能帮助员工更好地胜任工作,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1]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学习知识来源更加多元化,学习缺少系统性、组织性和规范性,没有固定而系统的教师指导,在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和对学习的支持等方面都不具有结构化特征。同时,学习结果没有对应的证书等显性的成果表现形式,因此,对其进行评估和测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2]职场中的非正式学习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自主学习、偶发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做中学等形式。

(一)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来形成某种反应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3]职场中的观察学习就是一个新员工通过对老员工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工作技能,或使已有的工作技能得到修正的过程。它避免了尝试错误、自我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是职场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式。

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一定具有外显的操作反应,也不依赖于直接强化,主要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等四个子过程,他们依次相继进行并完成各自的功能。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职场中的榜样主要分为积极的榜样和消极的榜样两种。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会学习积极的榜样,而不去效仿消极的榜样。在工作情境中,通过积极的筛选,创建一个他们愿意成为的认知性组合榜样。如刚刚入职的保险公司新员工,对于如何向客户成功推销保险产品并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寻找一个或多个积极的榜样,认真观察专家或前辈与客户的成功推销过程,并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为很好地胜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内部心理过程,美国学者齐莫尔曼归纳了有关自主学习定义的共同特征:(1)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2)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莫罗德和古里米诺则认为,企业中的自主学习是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一种自我学习和发展,这种能力能够察觉什么是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引导学习者发现、使用信息资源,能使学习者独立思考,让学习者富有好奇心、创新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自己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学习者而不是教育者处于学习的核心。同时,自主学习反对孤立的学习,学习者需要与各种帮助者密切联系,例如教育者、同伴、掌握资源的人等,成功的自主学习者必须具备与某领域的专家建立亲密联系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与学习者是支配与服从的关系,而在职场的自主学习中,学习者与专家或同伴致力于构建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4]

(三)偶发性学习

偶发性学习是指个体在缺乏动机与刺激情境下产生的学习,或在没有正式教学的情形下产生的学习。偶发性学习通常是在其他学习正在进行时偶然学到的,但当时并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而只有在动机发生改变时才看得出偶发性学习早已发生。如潜在学习(latent learning)便是一种偶发性学习。[5]职场中的偶发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它自然地融于工作过程之中,伴随、从属于工作,是工作活动的副产品。与学校中的课堂教学不同,这类学习没有预先的系统计划,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其发生是随机的,学习者通常并不是刻意地去获得某一特定结果。学习目标常常是学习者在工作中与他人互动时即时生成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突发状况往往会引起非正式的偶发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是隐晦的,学习者有时会清醒地意识到,但更多的是只能部分地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尽管如此,这种学习一般是学习者自我主导的。

职场中的偶发性学习是非结构化的,依赖于职场中的人际互动。因此,这种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听讲和书面练习,而更常会用试误法,从错误和经验中学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场中偶发性学习的过程有可能是不完整的,其长短也变化不一。为了保证学习活动能够持续到结束,学习者尤其要具备充分利用职场学习资源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力、深度反思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感。偶发性学习是非计划的、随意的学习方式,因此,特别需要友好环境的支撑。职场中的学习型组织最有利于非正式的偶发性学习的发生。在学习型组织中,共同的目标与愿景、共享的价值观、和谐的人际关系、畅通的信息与反馈等都是促进偶发学习的有力因素。[6]由于职场情境的特殊性,偶发性学习频频发生。

(四)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反思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是事后对既有的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只有通过以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意识的面前。反思性学习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重复思考,而是要在其基础上运用多种策略或方法对学习进行合理性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是学习者通过洞察、分析、判断、解释、推理等逻辑手段,从新的层次和角度去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把反思性学习活动与一般盲目服从权威及墨守成规的学习活动区分开来。因此,反思性学习能够提升学习有机体的合理性,使学习得以完善。[7]

古宁汉姆认为,当知识以工作场所之中的某一问题为基础被建构时,或者成年学习者需要思考、联系他们个人的学习经验时,或者指导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工作场所学习能取得最大的成效。由此不难发现,反思性学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员工的职场效率。反思性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具有自反性,是对学习的再学习。从学习过程来看,反思性学习是元认知的过程,其中,也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它既解决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锻炼思维能力,增加新的知识以及形成新的工作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被关注的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新知识、新活动在职场中创造的过程。

(五)做中学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存在即经验,人的主观经验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基本前提。自然界所存在的一切都是“被经验到的东西”,自然界离不开人的经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强调“做中学”,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的“经验”包括人(经验的主体)和环境(经验的客体)在内,它们被看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做中学”也就是“活动中学”,单纯的“做”和“活动”不足以产生学习,只有当这些活动成为一种尝试或实验时,才能产生学习。工作场所中从事的形形色色的工作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即“做中学”。

在职场中,员工学习的基础来源于直觉、常识和个人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作出实践决定、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学习者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习得经验,获得成功,即所谓的“做中学”。许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不适合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是因为缺少一些工作所需要的特定属性,如独立完成工作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和鉴别能力、交往技能(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能力、对工作实践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而这些能力都是需要从实践活动和对经验的反思中获得的。职场学习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基于经验的学习,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变的过程。

二、正式的学习培训

正式学习主要是指有组织、有时间地点、有明确学习目标、带有强制性的学习形式,一般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正式学习的结构化程度非常高,通常都是有计划的,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在一定的制度保证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按照组织的需求进行学习活动。“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育指导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束后,组织者通过事先约定的考核方式给予学习评价或认证,通过学分、学位或证书等显性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式学习也是职场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其在职场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培训、师徒学习等形式。

(一)企业培训和自我培训

企业培训是由企业组织、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参与,受企业培训理念指导的一种活动,目标指向员工的具体工作技能(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培训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方案、实施培训项目、培训效果评价等环节。在职场学习中,培训理所当然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于工作场所之中。就培训组织结构而言,成熟的企业一般具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培训架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体系和规章制度,固定、专业的讲师队伍,设备齐全的培训场地等。就培训的形式而言,成熟的企业培训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课堂讲授、研讨,也有学员参与的训练、展示、角色扮演以及实战模;不仅在企业的培训基地展开培训,也组织员工到社会培训顾问公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进行培训。企业通过培训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本职工作或更高级别的工作,从而,提升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随着企业培训地位的日益提高,培训越来越具有人员开发的战略意义,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关注员工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速度和灵活性的要求。另外,培训还从单纯地向员工传授具体技能转变为创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氛围,使员工能自发地分享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以满足客户需求。[8]因此,企业培训往往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体现。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也就是需求金字塔的塔尖,是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管理。所谓自我培训,是一种激励,激励员工超越自我实现的愿望,激励员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自己给自己讲课,对自己进行训练,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培训才是真正的“人性化管理”。世界上的顶级公司都把员工的自我培训计划纳入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西门子公司有个口号叫做“自己培养自己”,企业就将管理重心放在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营造学习环境、让员工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会成就感等方面,通过引导员工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使他们与公司共同成长。[9]要想真正实现员工的自我培训,企业必须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对员工的自我培训进行激励。例如,对员工的技能改进、学业晋升实施奖励,对技能水平、文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员工进行晋升,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员工进行认可和表扬等等。公司组织的员工自我培训的方法很多,如创建企业员工课堂、鼓励员工学习深造、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鼓励员工读书,等等,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这种培训方式在外企非常普遍,但不同的企业在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培训的方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师徒学习

在职场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直接指导,师徒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师徒学习是指企业在招收新员工以后,管理者指定一名有经验的老员工或专家作为他(她)的师傅,引领新手进行学习的过程。专家通过讲解与从事工作相关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及操作示范等,对新员工进行直接指导,促发其任务完成和有效学习。在工作场所中,通过师徒彼此的社会互动,新手主动建构知识学习,习得自学中难以发现的知识、技能,甚至内部人际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经验活动的重要性,并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和文化适应的本质。维果斯基将师傅对徒弟的这种指导称为近指导,并指出专家协助新手的意愿及本身技术含量、传授水平将直接影响指导质量。[10]

师徒学习是与学校或培训教室的学习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徒弟跟随师傅直接在工作场所中学习,能改变传统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境,避免“纸上谈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它既能缩短职场新手自身摸索的进程,又能节省培训资源、增强培训效果,还能增进师傅和徒弟间的人际交往,大大减轻学徒的压力,避免现代培训中刻板的教与学。由于师徒学习是一对一的指导,传授和学习活动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方面都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反思,以情感为纽带传授技能,避免不指导或指导不力的情况,所以,能够迅速提高新员工的技能,解决培养过程缓慢的问题。师徒制的职场学习是团队和员工更好地传承和积累经验的重要方式。

三、非正式的人际互动

维果斯基指出,社会交流是个体学习的先提条件,学习只有在个体的学习活动和集体的学习活动相连接的时候才真正有效哺引。社会实践理论也强调主动行动者与世界、活动、意义、认知、学习和知识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以互动的方式构成学习和知识的同时也构成其具有的丰富经历,主张学习、思考和知识是活动中的人们中间的关系,这种活动处于、关于或源于以社会、文化方式建构的世界之中。[11]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就是社会交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职场是一个蕴含丰富信息资源的场所,置身于其中的员工通过员工彼此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非正式交往如间接接触和默会都可以获得不同且大量的信息、知识、思想,从而服务于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因此,在职场中,非正式的人际互动或社会性互动也是职场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职场中的人际互动包括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组织之间、组织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这种非正式的人际互动学习,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同事之间的学习、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向客户和其他公司员工学习等。荀子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意思是说,为学之道,没有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了。员工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学习他人长处,了解职场变化,知晓周围情况,达到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换的目的。非正式的人际互动中,学习更多的是隐性的、无意的,本是同事之间的闲暇之聊,有可能从中习得知识、技能,有些知识和技能往往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等到运用之时方才恍然大悟。因此,人际沟通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它甚至借助现代传媒为信息交流插上翅膀,不纯粹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传播。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信息不仅是被传递,而且,还不断地在形成、发展、创造性地交流着。[12]如新来的保险公司员工将两个老员工闲聊时讨论的保险推销技巧谙熟于心,因此,尽管没有直接接触,却能产生间接指导。

有效利用职场具有的某些特质,可以丰富专业人员的知识、技巧和理解上的学习。在现代的工作生活中,仅有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或非正式人际互动都是不可行的,正式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基础,非正式学习是正式学习的发展和延伸,是推动正式学习走向实践的关键。而非正式的人际互动则更能凸显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在职场学习中,学习方式的选择因时间、人物、工种、外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以及非正式的人际互动应该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企业和职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收获与超越。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2]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51-54.

[3]付建中,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4-78.

[4]赵蒙成.从培训到学习:企业自主学习的内涵、优势与影响因素[J].继续教育,2012(6):14-17.

[5]贾馥茗,等.教育大辞书(6)[M].台湾:文景书局,2000:428.

[6]赵蒙成.职场中非正式的、偶发学习的框架、特征与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11(5):37-40.

[7]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0-128.

[8]汤伟伟,姬敏.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6-207.

[9]秋禾.中层领导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232.

[10]陶丽.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分析[J].职教通讯,2010(4):32.

[11][美]J·莱夫.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

[12]刘平青,等.员工关系管理——中国职场的人际技能与自我成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9.

[责任编辑金莲顺]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交互式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系统及其学习模式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