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2015-01-30贾柠闯荆永君

中小学电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培训者参训培训

☆贾柠闯 荆永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贾柠闯 荆永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采取合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多种多样,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从培训方式、培训理念、培训设备三个角度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进行分类,并通过对现有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比较,进一步预测未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师培训;培训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概述

二、培训方式视角下的培训模式分类

通过整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的相关文献,根据培训方式的不同将教师培训模式分为三类:面授集中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和混合培训模式。

(一)面授集中培训模式

面授集中培训模式是指把参训教师集中在固定学习场所,在短时间内通过面对面讲授的形式传授知识内容的一种培训模式[1]。这种培训模式最核心的特点是以面对面讲授的方式进行,可以使参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大量有价值的理论内容。在这种培训模式中,参训教师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培训者及时给予解答。

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大多采用面授集中培训模式,在规定时间内,培训机构聘请学科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参训教师通过与专家和同伴的交流,获取新的知识,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面授集中培训模式在传递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参训教师可以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论培训阶段通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参训教师大多是一线教师,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工学矛盾突出;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容易造成理论知识脱离现实情境。

(二)远程培训模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的介入,使知识的获取和学习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不仅变革了参训教师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

远程培训模式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课程远程传输给参训教师的一种全新培训模式[3]。远程培训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培训范围广、培训时空不限、培训成本低、交互性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等[4],可以有效解决面授集中培训模式中的工学矛盾、培训经费过高以及重复式培训等问题,对于大规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3 BAEP BAEP异常12例,其预测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53.8%,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58.3%,阴性预测值为89.1%。

随着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的不断深入研究和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设计基于不同终端设备的教师培训模式。根据智能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可以将远程培训模式划分为两种:基于计算机的非移动教师培训模式和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移动教师培训模式,这两种模式有各自的优势与适用性。

1.基于计算机的非移动教师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模式兴起初期,研究者开始将卫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应用到教师培训中,设计基于计算机的非移动教师培训模式,固定的教师培训模式与格局被打破。

2005年,教育部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始进入考评阶段,大规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始兴起,利用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平台所开展的培训采用的就是基于计算机的非移动教师培训模式[5]。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参训教师熟练使用计算机,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这也是该培训模式最独特的特点。

2.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移动培训模式

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给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方式[6]。移动培训模式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的数字化学习模式[7]。基于WAP(W 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在线浏览的培训模式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培训模式。

基于W AP在线浏览的培训模式是指参训教师使用智能终端到相关网站上随时查找、浏览所要学习的内容,实现参训教师与培训内容之间的交互。这种培训模式的特点表现为两方面:(1)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学习地点的不固定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2)学习工具的便携性,如果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方便快捷地找到解决方法,提高了参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有效提升了教师培训的效果。但由于受到智能终端屏幕太小等因素制约,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所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我国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移动教师培训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领域中还没有典型应用案列。

(三)混合培训模式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大,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把多个培训模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开展教师培训。

所谓混合培训模式,就是把传统面对面授集中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9]。使用这种培训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四方面:(1)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和参训教师的需求制定培训形式[10];(2)在面对面集中培训中,参训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系统而高效地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参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参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不但可以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留言板、QQ、微信等工具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沟通与交流;(3)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继续学习未掌握的内容,也可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4)培训者通过和参训教师的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监控学习过程,及时引导参训教师。通过与培训者的沟通,可以提高参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上,这种模式有教有学,既吸取了集合培训的优势,又融入了远程培训模式的优势。

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就是采用混合培训模式。该项目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力求大规模、高覆盖率、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这种模式既重视培训者的引导、激励和监控的作用,又注重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1],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培训理念视角下培训模式的分类

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和考量时效性,研究者们加入新的培训理念来完善教师培训模式。依据培训理念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和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

(一)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

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参训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培训模式[12]。这种培训模式的特点有:(1)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的平等性和双向性;(2)通过和同伴的交流,培训中遇见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3)参训教师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学习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利用该培训模式的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央电教馆联合开展的“灾区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初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四川省青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和甘肃省5个县开始应用,通过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对受灾地区的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也得到了参训教师的普遍认可。另外,“教育部-IBM基础教育教学创新项目”也采用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改进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是应用最广泛而且最受参训教师喜爱的培训模式之一,培训过程强调参训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各环节中。培训者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加入了“参与式”观念[13],方便参训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另外,培训者通过与参训教师的交流,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进展,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补充和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用性。

(二)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

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培训者的指导和带领下,要求参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指定课程内容的一种培训模式。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包括:(1)培训者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发布课程公告[14],引领参训教师学习,控制参训教师的学习进度;通过QQ、微信、邮件等通讯软件对在培训过程中落后的参训教师进行提醒;每个模块完成后,培训者在讨论区进行总结,引起参训教师的注意,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2)学习时间上采用“大同步小异步”的原则[15],要求参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具体的学习时间不作要求,一旦超过了规定期限,便不能提交作业。(3)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班级讨论区、论坛或其他通讯软件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保证教师培训的效果。

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平台[16]采用引领式培训理念,该培训平台设有知识文本、拓展资源、在线测验、专题讨论区、答疑区等模块,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设计课程内容,规定了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段。近几年,该网络培训平台使用该模式对全国近30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

引领式在线培训模式的核心是以参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为特色,强调指导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角色,这是引领式在线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17],有力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已有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发现我国对其进行的深入探讨。在培训方式上,从强调少数人面授集中培训模式向大规模远程培训模式发展,从单一培训模式向混合培训模式转型;在培训理念上,从关注培训者的教转变为关注参训教师的学,努力提高参训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师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培训设备上,从基于计算机的非移动培训模式向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培训模式发展。

综上分析,我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发展,3G网络的全面覆盖和4G网络的日益完善,真正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最后一公里”的延伸,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师移动培训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的培训模式。因此,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培训模式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未来发展方向。

[1]郭绍青.分析教师需求规划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48-52.

[2]杨利平.强化“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努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2):7-8.

[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赵磊.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16]王瑞娥,沈旭东.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在大规模培训中质量保证要素分析—以“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北京大学项目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06):104-108.

[6]姚红静.移动学习技术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14-17.

[7]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

[8]庄欣.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模式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09):76-77.

[9]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4):21-31.

[10]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62-65.

[11]梁琪,滕涛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15-120.

[12]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07):18-20.

[13]郭绍青,张乐,陈莹.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28-33.

[14]陈伟平,易志亮等.“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模式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78-81.

[15]张丽,伍正翔.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机制——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61-65.

[17]秦宇.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5,(11):37-39.

*课题项目: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项目编号:lslgslhl-127)

[编辑:郑方林;实习编辑:黄燕玲]

G434

A

1671-7503(2015)23-0003-03

猜你喜欢

培训者参训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从教师到培训者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