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2015-01-25丁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丁华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北京100871)

关键词〔〕社会支持;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中图分类号〔〕R592〔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2SKL004)

第一作者:丁华(1979-),女,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政策、老龄化问题研究。

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迅速,人口老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空巢家庭数量增长迅猛,成为中国人口老化的明显特征。在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如何?在目前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怎样的?本文将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利用全国大型社会调查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研究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基线调查的社区、家庭和成人数据库。CFPS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设计和执行的全国性大型跟踪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决策提供基础性数据。该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全国抽取了25个省市自治区,160个区/县,640个村/居,19 986个家庭。基线调查成功完成635份社区问卷、14 960份家庭问卷和33 600份成人问卷。调查内容涵盖社区变迁、人口、婚姻与家庭、经济与劳动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社会网络、价值观、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2〕。本研究主要使用了该调查2010年收集的社区问卷、家庭问卷和成人问卷中关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数据。在33 600个有效完成成人问卷中,有7 040份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自答问卷,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关于老年人社会支持方面的数据。

2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社会支持是研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需求满足的重要概念。社会支持是指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等)获得的支持资源,此类资源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危机,并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3~5〕。社会支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社会支持的来源,可以分为正式支持(制度性的支持,如国家、社区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由于血缘、地缘等关系,由家庭成员、邻里朋友等提供的支持)。按照支持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支持的内容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状况,并进一步研究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与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关系。

2.1老年人基本状况按照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该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有79.2%的老人是年轻老人,有20.2%的是老老人,0.6%为长寿老人。从性别上看,51%的为女性。从户口上看,有67%的老人是农村户口。该调查的老年人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各类老人比例大致相似。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的比例为76.1%,离婚或丧偶的比例为22.6%,其他(未婚、同居)比例为1.4%。从受教育状况上看,绝大部分的老人仅接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78%)。

大多数老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评价是“健康”(30.2%)或“一般”(38.7%),认为自己身体比较不健康(10.7%)和不健康(16.5%)的比例占近三分之一。在过去6个月中,有25.2%的老人患过被医生诊断的慢性疾病。除了收集老人主观评价的健康状况外,问卷中还对老人日常活动能力进行了调查,要求老人回答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户外活动、简易烹调、厨房活动、出行、购物、清洁卫生、洗衣等7项内容。与老人主观评价的健康状况大致相同的是,结果显示有20.5%的老人至少无法独立完成至少一项活动,这意味着有五分之一的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可能会对社会支持有更多的需求。

2.2经济支持7040位被调查老年人在过去一年的个人总收入均值为4228元,近50%(3295人)的老人没有任何收入。上个月各种来源的收入均值为630元,有11%的老人没有任何形式的保险或福利,仅有不到5%的老人认为自己的个人收入在本地属于很高或比较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在整体上处于偏低的状态,且没有任何收入的老人中有很大比例没有任何保险和福利,这部分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值得关注。

在3个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中,家人和亲友仍旧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经济支持支柱,无论从支持频率(28.3%)还是资助金额(4 045元)上,都远远高于从政府或工作单位(13.6%,1 104元)和村委会(5.9%,538元)支持来源,说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在老年人的支持网络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对老年人婚姻状况和经济支持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丧偶老人更多地获得了家人、亲友、村居委会和政府/工作单位的经济帮助和救济,老人丧偶后更有可能在经济上陷入困顿,获得经济帮助的可能性更大。

调查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有30.5%的(2150人)老人获得过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同时,有近10%的老人为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分城乡来看,农村老人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为34.2%,高于城镇老人的23.1%,农村老人的经济依赖性更强。将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与是否得到子女经济帮助之间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丧偶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经济收入较低的老人更多地得到了子女的经济帮助。

在老人需要借数额不小的现金时,最先会找儿子(26.8%)、其他亲属(19.3%)、女儿(10.6%)借钱,也有26.8%的老人表示无人可以借钱。到调查时为止,有14%(1 002人)的老人因为借钱找人帮过忙,提供帮助的人有47%是亲戚,24%是朋友。在真正遇到经济困难时,亲戚和朋友是老人最可靠、最有效的支持来源。

在7 040个被调查老人中,有877人曾经在过去一年中住过院,在自家支付的住院费中,支付最多的主要是本人和配偶(58.6%),其次是儿子(28.2%),女儿在住院费支持中发挥的作用较小(6%)。分城乡来看,农村老人对儿子的依赖性更高,住院费中有38.8%是由儿子支付,女儿的支付比例仅为6.6%。而在城镇,这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分别是12%和5%。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老人和配偶的支付能力(45.6%)远远低于城镇老人(78.4%)。在经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依旧偏低的状况下,农村老人对儿子的依赖性和“养儿防老”的重视仍会持续。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被访老人中有近52%的认为住院费用超过或严重超过了自家的支付能力,有近24%的老人认为勉强能够支付,仅有24%的老人认为能够支付。尽管医疗保障的力度在近些年大大增加,但仍有不少老人在医疗方面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

2.3生活照料该项调查在老年人获得的生活照料情况方面也设计了多个题目,收集了非常重要的生活照料来源方面信息。最近6个月,有23.8%的老人子女为老人料理家务,有34.3%的老人子女照看老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人得到子女生活照料(包括料理家务和照看)的比例为43%,低于城镇老人的50%,说明城镇老人更多地得到子女在生活方面的照料。进一步结合老年人的年龄段、婚姻状况、性别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丧偶老人、女性老人和年龄偏长的老人获得子女照料服务的比例远远超过对照组。具有这些特征的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更大,也更有可能得到子女的照料。

老人在遇到小麻烦和生病需要照料时,对照料资源的选择情况。在遇到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时,有32.2%的老人会找配偶解决,有25%的老人会找儿子解决,6.2%找女儿解决,4.3%找邻居,5.6%找其他亲属,1.7%找媳妇,0.8%的会找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有19.5%的老人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帮忙解决,但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58位老人表示会找社会工作者解决日常生活的麻烦,说明社会工作者在基层老人服务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在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46.3%的老人会首先找配偶来照料,有26.2%的老人会找儿子照料,有10.8%的老人会找女儿来照顾,3.6%的老人会找其他亲属、5.2%的老人会找媳妇,0.8%的老人会找邻居照顾。分城乡来看,农村老人在生病的时候更多依赖儿子(29%),女儿与儿子相比发挥的作用相对要小(8.8%)。在城镇中,儿子和女子在作为照料资源时,差别并不明显(分别是20%和15%)。需要注意的是,有5%的老人缺乏照料资源,在生病时完全找不到人照顾自己。

通过分析635份社区问卷,发现村委会和居委会在老年服务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居委会中有79.5%有老年活动场所/老年社区服务机构,而在农村村委会,这个比例仅为35%,不到城镇社区的一半。而且,大部分社区服务机构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人作为照料者的负担和压力。

2.4精神慰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于精神慰藉的需求也逐渐在增加。新老年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生活方式和居住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老年父母独立生活和工作,“常回家看看”已成为奢望。该调查数据也显示,在老人心情苦闷、有心事或想法的时候,有46.9%会跟配偶倾诉,17.8%会跟子女诉说,有16.3%会跟邻居、其他亲属、朋友、同事等人诉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18.4%的老人在有心事的时候无人可以倾诉。在问及“是否有无话不说的人”时,67.6%的老人表示没有,在“有无话不说”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52.32%)的无话不说对象是配偶,16.45%是子女。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老人无话不说的对象是邻居或朋友,各超过9%。与此结果相似的是,在问及“您平时与谁聊天最多”时,除了37.4%的人会选择配偶外,有29.3%的老人会选择邻居,远远高于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总和(15.4%)。在老人精神慰藉的支持资源中,配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丧偶老人中有更大比例的表示无人可以诉说心事。在子女忙于工作无法及时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状况下,传统的邻里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邻居仍旧是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精神支持资源,且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比子女和亲属更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社区问卷,发现有近60%的村居没有专职社工。在设置专职社工的村居,大部分社工主要从事社区助贫、扶困工作和社区日常工作,在老人社会活动组织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专业工作内容较为缺乏,还尚未成为老人主要的支持来源。

3讨论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一直是近些年老龄问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从理论角度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角度,对老年人的支持维度、支持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囿于调查规模和研究关注点,大多数研究基于个别地区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全面考察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并就多个研究发现进行深入讨论。

首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处于偏低状态,虽然部分老人从政府/工作单位或村/居委会获得了补贴和其他经济帮助,但无论是从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上都还无法完全满足老人的需求。在这种状况下,家人和亲友仍旧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经济支持支柱,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在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网络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了给老人提供有持续保障的经济支持,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老人的保障力度,提高保障覆盖面,让正式社会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养老防老”的观念在农村地区仍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数据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儿子在老人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远远超过女儿所发挥的作用。这种差别在城镇地区并不明显,而且城镇老人的自我保障能力远高于农村,说明在经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依旧偏低的状况下〔6〕,农村老人对儿子的经济和照料依赖程度更高。

再次,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居住结构变化,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难以从儿女身上得到满足,“常回家看看”已经成为子女和父母的奢望。较高比例的老人在心情苦闷的时候无人可以诉说、找不到无话可说的人。值得欣慰的是,在子女精神慰藉资源稀缺的现实情况下,邻里和朋友仍旧是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可以依靠的支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面对这种现状,除了从法律上和舆论上继续倡导子女对老人尽到精神慰藉义务外,还要构建或重建社区支持网络,发挥传统的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传统,让老人在社区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老年社区服务机构还比较匮乏,社区照顾作为重要的照料资源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部分社区已经设置专职社工岗位,但老年人的支持和服务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工作内容也较为缺乏。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需要逐渐在社区增加老人专业社工,整合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

4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2.

5张敏, 陈长香, 李淑杏, 等.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对城乡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01-3.

〔2014-12-27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社会支持研究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