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心理干预对33例门诊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

2015-01-25张振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评量门诊入院

张振菊

(微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山东 微山 277600)

术前心理干预对33例门诊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

张振菊

(微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山东 微山 277600)

目的 观察实施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病患焦虑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在门诊已经完成手术预约的患者61例,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患者为33例,对照组患者为28例。试验方式以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开始,对参与试验的61例患者各人手一份。自评量表发放以后,对其填写要求及方式进行讲解,以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有效。首先需要对参与实验的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前的教育及安抚工作,并针对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了手术前的安抚工作后,另外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心理干预治疗,并且在实施手术前的半个小时中,需要对患者实施一次SAS测评,并对患者的血压及心率进行测量。对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患者在实施手术前的焦虑情况、血压及心率情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值明显比入院时候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焦虑值已经高出了入院时的情况,P<0.05。结论 通过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使焦虑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手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门诊;手术;心理干预;焦虑

任何一名需要实施手术的患者,无论病况如何,在实施手术前,均由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况出现,对手术前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减轻了手术前的紧张及可能带来全身性反应,对于手术的过程及术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手术作为强烈的心理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身体的恢复[1]。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其使用的麻醉药、肌松药以及镇痛药的出现,使得门诊手术的患者迅速增加。为了使病患的心理痛苦及精神焦虑获得减轻,让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我院于2014年1月至5月间对收治的33例需要做门诊手术的患者采取了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至5月入我院进行门诊手术的患者61例为此次实验的主体,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样本标准为:①患者年龄18~60岁;②患者意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神志清晰;③文化程度:小学文化6例,初中23例,高中17例,大学15例;④实验排除条件:身体过于虚弱,病情极为严重无法配合治疗者。在这61例患者中,需要进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20例,需要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为19例,患者需要切除体表肿物的13例,其他类型需要手术的患者9例。按照实施手术日期的单双号予以分组,将在单号日子决定实施手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共33例患者;将在双号日子决定实施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文化程度等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28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术前安抚教育,而对于干预组,除了在手术前一天实施这种常规性安抚教育外,针对每一例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为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具体实施内容包括:①实施干预基础的建立。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赞同后,医护人员使用了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了心灵上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一举一动,眼神,表情、姿势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尽可能以自己的观察来发现患者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对患者的内心需要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心中错误的观念,要及时予以消除。针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认真细致的回答,进而达到心理干预的最好效果,建立了与患者的亲人般的关系,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患者内心的焦虑及不安,以及对手术的恐慌心理。②认知干预。以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为讲解的源头,针对患者的实际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针对实施手术的方法以及目的进行说明,使患者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并发症情况做到提前预知,还包括对手术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所采取的措施的预防等。在交谈中,对患者的不正确想法予以纠正。让患者对手术的环节及细节做到心里有数,以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乐观心理。③情绪干预。利用身心医学的办法对患者讲解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紧张情况进行安抚,把在本院做过同类型手术的患者的术后情况讲给患者听,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改进应对方式,提高应对能力[3]。④行为干预。对患者术后的养息阶段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进行讲解,包括使用分析法、呼吸训练以及放松疗法等,来提升患者的信心,对其恐慌心理予以缓解,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为手术做好各种准备。⑤家庭干预。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也是心理的依靠,通过实施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及目前的状态,对其周围的支持情况予以了解,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帮助,指导患者家属及时向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给患者全方位的心理帮助,使其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期[4]。

1.3效果评定:使用焦虑自评量表[5]。①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第一次:对所有需要实施手术的患者在入院后,就给予问卷的发放与填写,为入院时候的焦虑值。填完表格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术前安抚及教育,干预患者在实施相同的教育后,在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具体做法为:另外进行一次心理访谈,时间大约半个小时。②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第二次:在患者需要实施手术前半个小时内实施,并将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记录。③焦虑自评量表由笔者发放,而表的内容则由手术患者自己填写,对于年龄小,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笔者可以读出表上内容,让患者本人自己对答案进行选择,笔者可以为之代写。共发放焦虑自评量表112份,收回焦虑自评量表110份,其中有两位患者手术延期,其回收率达到了98.2%,且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达到了100%。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测,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值及血压、心率等情况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28例患者入院焦虑值为(35.2±7.9),干预组33例患者为(34.9±8.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半个小时,对照组28例患者焦虑值为(36.5±9.5),干预组33例为(28.6±5.3),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值明显比入院时候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焦虑值已经高出了入院时的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小 结

人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在健康或疾病的条件下均可产生致病与治疗的作用[6],手术作为应激源可以使患者产生极为激烈的反应,会相应出现恐惧焦虑心理,进而使得患者周身体征发生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对手术产生影响。另外,患者忧虑与患者的情绪及对疾病缺乏了解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之对医院环境的陌生等。个体的认知能力、应对方式、医学及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应激事件的结果[4]。本文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而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焦虑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减轻了由于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手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王珍英,周菲.术中应用背景音乐对青春期疝气病人心理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4):865.

[2]徐俊昊.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0-41.

[3]徐丽英.心理干预减轻麻醉和手术恐惧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8(7):78.

[4]张巧.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和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5):141.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6]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9):699.

R61;R395

B

1671-8194(2015)012-0048-02

猜你喜欢

评量门诊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门诊支付之变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