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奔豚气的体会

2015-01-25邢俊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9期
关键词:冲脉温阳桂枝

邢俊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

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奔豚气的体会

邢俊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

奔豚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由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组成。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奔豚气临床表现《伤寒论》中描述“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在《金匮要略》亦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此症在临床中比较少见,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www.epub.cnki.ne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近2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关于“奔豚气”进行关键词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共126篇,其中用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报道23篇。笔者临证15年,仅见1例奔豚气患者,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暂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某,女性,59岁,平素畏寒喜暖,经常“感冒”。2009年始每因受寒“感冒”后出现反复发作性腹胀,发作时小腹部胀满,自觉有冷气结成肿块上冲至胸部,短气烦躁,有时伴腹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之后嗳气数次,自觉气上冲胸减轻,渐至块消,终至如常,数日发作1次甚或1日数次,痛苦不堪。曾在多家医院住院行系统检查:胸腹部X线片、腹部CT、腹部B超、肠镜、甲状腺功能、血钾钠氯均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因呕吐、饮食差、乏力每予止吐、营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2010年11月28日又因受冷“感冒”后出现腹胀腹痛、气上冲胸频作、并伴严重呕吐入住本院。刻下症见:畏寒,发作性腹胀、腹痛,气上冲胸,短气胸闷,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周身酸痛、双下肢蚁爬感,纳差,眠差,大便干燥。查体:T 36.7℃,P 62次/min,R 20次/min,BP 134/68 mmHg,神情疲惫痛苦,皮肤湿润,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视触叩听均无阳性体征。舌质淡青,苔水滑,脉沉细滑。辨证为阳虚寒逆,以温阳降逆法,选用桂枝加桂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8 g,白芍10 g,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0 g,茯苓10 g,黄芪20 g,当归10 g,炒白术20 g。每日1剂,水煎服。因其呕吐严重,故嘱其多次频饮。服3剂后,患者腹胀满减轻,“气上冲胸”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轻微恶心,无呕吐,饮食较入院时好转,舌淡青,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减再服9剂,诸症消失,饮食二便如常,病告痊愈。带药6剂巩固出院。后患者于2011年3月及2012年6月再次发作,仍以桂枝加桂汤为基础方予服3~5剂症状减轻,服14剂左右而愈。随访患者于2013年再次发作后,服抗抑郁药至今。

2 体会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集结成块,向上冲逆,至心下或胸部甚达咽喉,后渐至块消,冲气下降,终至如常。常伴有气满胸中,呼吸短气,心下烦乱,食饮辄呕,胸腹疼痛,甚或手足厥逆。一般患者自觉症状重,但从西医角度进行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用西医学检查一般也无阳性结果。本症多见于西医学之癔病、神经官能症、肝胆疾病、膈肌痉挛、外感以及某些心脏病[1]。

奔豚气,仲景载其病因为“皆从惊恐得之”,惊恐恼怒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肝经与冲脉相通,随冲脉上逆入胸中达咽喉;或素体心阳不足、或汗后心阳不振,加之外寒入侵,阴寒内盛,上凌心阳,而至气从少腹上冲达心胸;或夙有水饮内停,心肾阳虚,水饮内动,以至脐下筑筑动悸,欲发奔豚。发病机制与心、肝、肾及冲脉有关。后世对奔豚气之病因病机补充极少,正如《杂病广要》云“盖其扩充仲景者,则寥寥罕闻尔”。张仲景针对此病因病机,治疗奔豚气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3方。后世补充治疗奔豚气的方剂有《外台秘要》载治奔豚方13首、《千金要方》载奔气汤、《圣惠方》载甘李根散、《御药院方》载代赭石汤、《医学心悟》载奔豚丸等。近20年报道中除了用仲景三方治疗奔豚气外,尚有采用乌梅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龙牡汤、旋覆代赭汤、龙胆泻肝汤、半夏厚朴汤、一贯煎、独活寄生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栀子豉汤、逍遥散、四逆散及针灸、穴贴等治疗奔豚气。

本例患者平素畏寒,又每因受寒感冒而发,舌质淡青,均提示患者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加之外寒入侵,阴寒随冲脉上逆,遂发奔豚气,故予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舌苔水滑,脉滑,亦提示患者内有寒饮,加茯苓、炒白术于方中,亦取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培土制水之意。患者经常“感冒”,呕不能食,脉沉细,提示患者肺脾气血俱虚,故加黄芪、当归健脾益气养血。

患者几次复发,未除宿疾,笔者思其原因有三:其一,处方剂量小。桂枝辛、散、温、通,且为治冲逆之要药。东汉一两相当于今之15.625g,仲景用桂枝五两,相当于今之78.125 g,笔者用桂枝18 g,虽暂获良效,但终宿疾未除。其二,桂枝加桂汤是加桂枝还是肉桂,历来有争议,后世医家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桂枝性轻走上,温阳力缓,肉桂性沉入下,温阳力强,此患者平素畏寒,阴寒内盛,命门火衰,应加肉桂为佳。第三,患者平素畏寒,又每因感寒而发,提示阳虚而寒盛,寒盛则饮聚,故见舌苔水滑,脉滑。附子乃大辛大热之阳药,扶阳而散寒,若加之则能温肾壮阳、化气行水,使处方既有桂枝加桂汤之根,又得真武汤之妙,则本方温阳力宏可除宿疾而愈。

[1]范永升.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

略[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7-108.

R277.7

A

1004-745X(2015)09-168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71

2015-05-09)

猜你喜欢

冲脉温阳桂枝
中医名言拾粹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从冲脉试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桂枝香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肌CREB表达的影响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