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5-11-01施俊陶建军梁修龙彭明铭黄明张滨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9期
关键词:针刀椎动脉颈椎病

施俊 陶建军 梁修龙 彭明铭 黄明 张滨(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针刀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施俊陶建军梁修龙彭明铭黄明张滨△(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目的观察针刀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针刀加牵引治疗组)和对照组(理疗加牵引治疗组)各4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其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颈椎病针刀牵引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主要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近年来对此疾病的治疗仍以理疗为主,但是疗程长,疗效不能巩固。而针刀医学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笔者采用针刀加牵引和理疗加牵引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病例92例。将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针刀加牵引治疗组)和对照组(理疗加牵引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层次、病程层次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CSA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2]。(1)有眩晕症状,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颈部触诊时有颈部软组织张力过高、可触及硬结及条索状物。(2)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减慢。(3)颈椎正侧位片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2)纳入标准:(1)符合CSA诊断标准;(2)25~65岁能够耐受本治疗的患者。3)排除标准:(1)正在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对本次疗效有影响的;(2)严重的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者;(3)排除其他疾病(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等)。

1.3研究方法1)治疗组予针刀加牵引治疗。针刀共治疗两次,首次治疗1周后行第2次治疗。于针刀治疗当日起即行颈椎牵引治疗,取仰卧位枕颌带牵引,每日牵引1次,牵引时间30 min,牵引质量为3~6 kg,以患者耐受为宜,牵引角度以患者舒适为宜。针刀治疗参照文献[3]方法:术前必须经过严格触诊,以压痛明显处选择2~4个点治疗,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四步骤严格无菌操作,各自进针点按照原则严格操作。常用的进针点有寰枕间隙、寰枕关节关节囊、寰枢棘间韧带、松解寰枢外侧关节关节囊、枕下三角、下项线和上颈部触及的压痛点及硬结处。2)对照组行牵引配合颈部理疗治疗。取仰卧位枕颌带牵引,每日牵引1次,牵引时间30 min,牵引质量为3~6 kg,以患者耐受为宜,牵引角度以患者舒适为宜。牵引治疗后行颈部理疗,方法:ST-IH电脑骨伤愈合仪治疗30 min。把电脑骨伤愈合仪一组电极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涂湿后分别置于颈椎棘突两侧或压痛明显处。治疗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连续治疗14 d。

1.4疗效观察于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1)参照“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4]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比,所得分值越高,症状越轻,根据评分结果求出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满分-治疗前积分)×100%。2)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头晕、头痛、颈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正常,肌力恢复正常,改善率≥90%;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改善,头晕明显减轻,颈肩部活动仍有轻度不适,改善率≥75%、<90%;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部分改善,改善率≥30%、<75%;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改善率<30%。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和有效之和。3)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使用美国Acus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椎动脉的多普勒检查,线阵探头,频率7~10 MHz。并记录数据,所有检查由十堰市中医医院彩超室检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CSA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612.02±3.2824.98±3.81*△对照组4611.82±3.5920.02±4.70*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两组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见表4。治疗前两组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除对照组LVA-VM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外(P>0.05),其余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血流速度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cm/s,±s)

表4 两组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cm/s,±s)

组别时间LVARVABA VSVMVSVMVSVM治疗组治疗前39.08±7.5831.07±5.2836.04±5.7332.03±5.3147.68±8.2130.62±6.07(n=35)治疗后47.46±6.20*△37.32±5.05*△45.52±5.09*△37.71±5.47*△61.66±7.32*△38.89±5.70*△对照组治疗前37.64±8.4330.78±7.3637.00±5.9829.95±5.6945.24±7.0930.28±5.22(n=35)治疗后42.12±7.05*33.97±6.0141.75±6.20*33.44±5.65*49.58±8.05*34.98±6.18*

3 讨论

颈椎退行性变而产生的椎节失稳及局部炎性反应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6-7]。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的人群明显增多,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软组织劳损,损伤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颈部软组织的粘连及软组织的挛缩,原有的弹性及伸展度变小。特别是枕下三角区可出现的软组织粘连及瘢痕挛缩可直接压迫到椎动脉第3段及周围神经,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呕吐、视力障碍、碎倒等一系列症状及相应的神经症状。

颈椎失稳在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针刀能对对局部病变组织进行切开,相当于外科的切开减压[9],切开后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快新陈代谢,缓解病变组织直接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或消除代谢产物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使病变组织软化,恢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从而恢复颈椎力学关系,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速度。纵轴牵引可使椎间孔增大,调整椎间隙的宽度,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特别是椎间隙不等宽时,两相应横突孔间距变短,可造成椎动脉相应扭曲,供血不足,通过牵引可协调并恢复正常距离,恢复其平衡[10]。

基于以上的病理和治疗机制,笔者采用针刀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有颈椎病症状的同时存在有颈部僵硬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者,起到了很好的疗效,说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解除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粘连及瘢痕挛缩,缓解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使环枕间隙、环枢间隙的病变软组织得到彻底的恢复,解决患者颈部动力平衡失调。通过治疗发现多数患者在颈部疼痛与局部软组织病变有关,针刀治疗不仅单纯地缓解了局部疼痛,也对局部软组织进行切开减压,使病变的组织重新获得正常的血液供应,使局部的代谢产物得以排出,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刺激,缓解椎动脉痉挛,缓解头晕与疼痛。

[1]张慧兰,仲远明,彭国民,等.耳压加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10:697-7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62.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3-730.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6]吴连国,杨米雄,邵国明.兔枕后软组织急性炎症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2):12.

[7]何振荣,赵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4):417-420.

[8]范维娇,杜良杰.颈椎失稳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3):213-216.

[9]石捷,郭艳秋.针刀疗法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1):32-34.

[10]肖华强,刘建,唐昱.牵引并针刺与牵引并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2):91-92.

R681.5+5

B

1004-745X(2015)09-168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68

2014-10-20)

(电子邮箱:349087787@qq.com)

猜你喜欢

针刀椎动脉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