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联合传统电针治疗跟腱腱围炎的临床观察

2015-11-01常宁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9期
关键词:跟腱冲击波电针

常宁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体外冲击波联合传统电针治疗跟腱腱围炎的临床观察

常宁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传统电针治疗跟腱腱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跟腱腱围炎患者共36例,按其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冲击波组、电针组及联合组各12例。冲击波组只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电针组只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需要先后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电针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VAS评分各组均较治疗前有好转,联合组较电针组及体外冲击波组更明显;治疗后4周和8周,冲击波组比电针组改善明显;联合组和冲击波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而电针组8周后的VAS评分比4周后有明显提高(均P<0.05或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与电针联合(简称联合法)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或者电针治疗明显。

跟腱腱围炎体外冲击波传统电针

跟腱腱围炎[1]在相关文献中也称吱喳性跟腱周围炎抑或跟腱腱鞘炎。此类病症常见于运动员及演员中。其定义为跟腱及周围的腱膜在行走、跑跳等剧烈运动时遭受劳损,发生部分纤维撕裂、充血、水肿、纤维变性,甚至钙化等,以局部疼痛,足跟不能着地,踝关节背伸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无菌炎症性疾病[1]。骨伤科临床治疗多采用体外冲击波(ESWT)进行治疗,中医学科则通常利用电针等加以治疗。笔者尝试结合两种方法(简称联合法)用于跟腱腱围炎的治疗,通过临床数据收集,比较电针、体外冲击波和联合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按文献[2-3]执行。纳入标准:病程超过30 d;接受过物理治疗或者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方案,但是没有明显疗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完成整个研究及后期追踪。排除标准:患者有电针或者体外冲击波禁忌;不愿参加该研究方案者;罹患类风湿或风湿关节炎、跟骨骨折、跗管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骨或软组织肿瘤、感染等疾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学院门诊收治的跟腱腱围炎患者共36例,按其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3组,分别编入冲击波组、电针组及联合组各12例。冲击波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9.6±2.1)岁;平均病程(4.0±0.7)月;平均VAS评分(8.38±0.70)分;左侧5例,右侧7例。电针组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1.3±1.6)岁;平均病程(3.7±0.5)月;平均VAS评分(8.13±0.78)分;左侧6例,右侧6例。联合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0.7±1.8)岁;平均病程(3.9± 0.6)月;平均VAS评分(8.38±0.70)分;左侧7例,右侧5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冲击波组只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电针组只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需要先后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电针治疗。首日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次日采用电针治疗,治疗期间依次交替。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PHYSIO公司生产的POLANDⅡ型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时在跟腱周围寻找明显压痛点,并且以此为中心接受变频冲击。依靠患者个体的耐受和具体病情,适当对冲击时长、频率以及冲击波能量密度调节。冲击时长12 min;频率4 Hz;冲击能量密度0.36 mJ/mm2。每3天接受1次治疗,持续30d,共10次。电针治疗:取阿是穴,斜刺,进针1寸;昆仑穴,直刺,进针0.5寸;太溪穴,直刺,进针0.5寸。手法均为平补平泻,以患者得气感为度,具体感受到酸麻胀痛。然后接6805针灸治疗仪,每10分钟依次换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以患者能忍受最大的限度为治疗强度。每2天治疗1次,持续30 d,共15次。

1.4评定标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评定。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4-5](VAS)评定患者坐30min后起步直立行走时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2)临床疗效:采用加权法评估临床疗效,疼痛减轻的百分数=(A-B)/A×100%。其中,A是治疗前VAS评分,B为治疗后8周VAS评分。VAS加权值为(0,25%),无效;VAS加权值为(25%,50%),有好转;VAS加权值(50%,75%),有效果;VAS加权值为(75%,100%),临床治愈[6-7]。

1.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分析后的结果以(±s)描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可以得到F值和P值,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VAS评分各组均较治疗前有好转(P<0.05),联合组较电针组及体外冲击波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4周和8周,冲击波组比电针组改善明显;联合组和冲击波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而电针组8周后的VAS评分比4周后有明显提高(均P<0.05或P<0.0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后4周比较,*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与冲击波组,▲P<0.05,▲▲P<0.01。

组别n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冲击波组123.75±1.203.25±0.66△2.38±0.70△治疗前治疗后1周8.38±0.704.38±0.86△电针组124.13±0.783.00±0.713.86±0.60*8.13±0.784.63±0.86联合组128.38±0.703.25±0.66△▲3.13±0.78△▲2.50±0.50△▲▲1.86±0.78△▲▲

2.2各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组比电针组、冲击波组有显著提高;体外冲击波组也均高于电针组。由于样本量限制,未做统计学处理。

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医保守治疗方法往往见效慢、易复发,近年临床上已证实体外冲击波对跟腱腱围炎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尚未得到推广应用。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是疗效却不尽相同。为此,笔者力求结合中医常用的电针治疗与西医现代技术的体外冲击波进行联合治疗,观察表明确实能提高疗效,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8]。

电针法治疗跟腱腱围炎的治疗效果也是确信的[9]。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跟腱内的血管数量逐渐减少,尤其至25~26岁时特别明显[10]。营养跟腱的血管来自腓骨动脉和胫后动脉和,血管的走行方向与腱纤维一致,这也就说明跟腱血管的分布与年龄有联系[11]。这可能也就是跟腱腱围炎不易治愈、缠绵反复的主要缘故。依照中医临床经验,在即时镇痛方面取阿是穴是首选,配穴在其周围寻找,比如:太溪穴,解溪穴等,一并接通电针仪,可以达到止痛、疏经的效果。同时,笔者发现: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的VAS评分方面,电针组和冲击波组无显著区别,而且在近期疗效方面,电针组和冲击波组比较接近;但是在治疗后8周的VAS评分方面,电针组比冲击波组较高,而且在远期疗效方面,电针组相比冲击波组有差距。表明在短期治疗上,电针还是有效果的,但是远期疗效不好,不能在根本上治愈跟腱腱围炎。

通过本研究,凭借视觉模拟评分和实验治疗效果,在对跟腱腱围炎的治疗效果上,体外冲击波与电针联合(简称联合法)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或者电针治疗明显。联合法在即时镇痛方面可以依靠电针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又能通过体外冲击波发挥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1]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41-842.

[2]张世明.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440-442.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39.

[4]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9-280.

[5]Rhind VM,Bird HA,Wright V.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1980,39:135-137.

[6]孙德海,纪春梅,姜长林,等.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70-71.

[7]程祥,王志强,林青梅,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BIS及VAS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4(30):305-307.

[8]陈葵好,李文杰,张力,等.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852-853.

[9]王俊华,徐远红,王刚,等.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50-1051.

[10]Scott RT,Hyer CF,Granata A.The correlation of achilles tendinopathy and body mass index[J].Foot&ankle specialist.2013,5:459.

[11]黄凤琪.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及其相关解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R274.3

B

1004-745X(2015)09-167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63

2015-03-20)

猜你喜欢

跟腱冲击波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跟腱急性闭合性损伤
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医生集团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