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1-23王明娟
王明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明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7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护理, 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病症特点。并且, 该病症较易引发其他相关并发症。其中,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而言, 对其及早展开合理、有效的医护工作, 是十分必要的。本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 年龄49~79岁, 平均年龄(67.39±4.61)岁;对照组35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7.49±4.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循证的方法、步骤 ①建立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循证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循证的有效护理方法[1]。②提出问题。医护人员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年龄、病情变化等)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会在72 h之内并发心律失常, 因此, 在患者发病的前3 d之内, 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卧床休养), 并且, 告知患者不要用力排便, 预防并发心律失常[2]。③查找相关资料, 寻找理论支持。护理人员应利用计算机文献检索查找有关资料, 并根据循证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3]。
1.2.2 循证护理干预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患者在入院的当天, 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心电监护, 并准备好各项有关的抢救设备, 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 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如:血压、心率等, 若发现异常现象, 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 并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②适当的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 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 护理人员可按照医嘱对患者采用适当的镇定处理。对可能导致患者恐惧的因素进行分析、干预, 并时刻带着循证的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将收集来的信息资源与医院的资深护理人员展开讨论, 征求他们的护理意见, 并在给出的意见里挑选符合该患者情况的护理措施, 从而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的饮食摄取, 如:每日给患者饮食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并保证每日的维生素摄取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如再次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率过快等, 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6.62±2.32)d, 对照组住院时间(12.02±2.33)d,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实验组2例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均出现心率过快),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9例出现并发症(6例出现心率过快, 3例再次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其中1例出现心室颤动), 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和传统的护理模式完全不相同。其打破以往单纯操作性质的被动式护理模式, 不是靠着护理人员的以往经验而进行护理操作, 而是提倡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模式, 如:以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作为病症问题, 以此寻找出科学的护理理论依据。因此, 循证护理更具科学性与规划性, 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有证可循, 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同时, 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 如: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出发,制定每日的饮食清单等。②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及睡眠质量。③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规划。④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等异常现象, 应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等。
本研究中实验组(循证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其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 实验组的护理方式明显优优于对照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护理, 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1] 王霞, 李小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8):121, 123.
[2] 杜云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9):302-303.
[3] 吴梅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7):28-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30
2015-03-03]
472100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