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1-21梁艺
梁艺
【摘要】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提炼要点能力的一个综合性训练。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培养就是想让学生能准确地总结、提炼、抓住重点,来概括课文内容、每段的段意、每节的节意等,使语言表达流畅,简洁而又精确,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概括能力;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指的是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构成,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所阅读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的积累,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为它是建立在学生语文各项基础能力之上的,所以不可能让孩子们在短期内一下子就具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呢?
一、从文章的题目出发,补充要素
通常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说掌握了灵魂就等于掌握了文章的根本,所以我们每学习一篇文章,都需要去分析一下课文题目。不管是哪一种题目,其实都从某一个角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析好文章题目,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在揭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补充:
师:谁草船借箭?生:诸葛亮。师:为什么要草船借箭?生: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师:向谁借箭?生:曹操。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把这些通过题目而扩展的问题补充成功,而后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题目是文章的根本,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学会从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概括方法。
二、从每段的段意出发,理清思路
一篇文章通常由许多个段落组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在一起的,因此,理清自然段之间的脉络是关键。段意是每段的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把每段段意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同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写作,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6自然段):12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第二部分(7—8自然段):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第三部分(9—16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部分(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整合四个部分,我们可以得出:这篇课文写了12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后来就租界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三、从课文的重点语句出发,把握主旨
在很多文章中都会有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些重点的语句,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一篇好的文章,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通常在起始段或结尾段,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为了使结构更加清晰,往往在文章中间有过渡性语句,以连接上下文,使读者一目了然。分析好这些语句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而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写的是“漓江静、清、绿的水”,再写“桂林奇、秀、险的山。”接下来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泛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水,真如同人在画中游。”
四、从学生的疑问出发,寻找重点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描写的对象,以及针对这个对象所进行拓展的描写内容。所以一篇文章主要就是写“谁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特别是写景、写物、写人、写事类的文章,用这样的句式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使得重点部分一下子就突出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扩展,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初读课文,抓住“钓鱼”一词,文章主要是写爸爸和我钓鱼的事。学生提出疑问:我和爸爸是怎样钓鱼的?钓鱼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发现是我们钓到了大鲈鱼,又把它放回了水里,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又懂得了什么道理?通过老师的引导,将这些答案进行整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十一岁那年,在一个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让我把鱼放回了水库。从这件事我得到了启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生活知识的概括。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这样的生活恰恰是我们语文的源泉。所以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多加强孩子对文章概括方面的练习,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我们只要在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注重让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概括,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就不再遥远了。
参考文献
[1]徐廷坤.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概括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
[2]孙成文.谈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