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同课异构的优化
2015-01-21陈志欣
陈志欣
【摘要】优化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要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同课异构;优化;教学设计;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方式已经普及到每个学科领域,它的优势很明显:同一教材,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构思,再进行讲课,体现的是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课在不同的教师异构后,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效果异彩纷呈,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优化语文同课异构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要保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要看教师怎样利用这个例子,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利用这个例子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就要看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了。教师拿到教材,要看到这节课达到的目标在《课程标准里》是怎样提出的,在什么阶段应达到什么层次;在我所上的这节课把握到什么度,这个度把握的过大或过小就决定着这堂课的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要准确。请看两位教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第一位老师授课环节:师生共听《水调歌头》(苏轼)。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字词释疑—译文—诵读体会。在诵读体会环节中,这位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强调苏轼被贬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另一位老师讲课环节:导入新课《记承天寺夜游》???—共做课前预习题,扫清字词障碍—朗读体会,检查评价—译文—分析文章写事、写景方法,体会作者心境—学生谈感受。在体会作者心境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强调的却是愤懑、凄凉、自嘲、排遣自我、忧郁的达观心态。
从以上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位老师在同一教学内容下授课的环节设计基本一致,但是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却有很大不同,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与感受。这就要求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要准确到位,对课文的基本解读应该有大致统一的标准。如果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对学生误导。
二、挈入点要新颖
同一节课,如果挈入点相似,大同小异,第一感觉上不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引课的挈入点要留给学生期待。如:两位教师在上《孙权劝学》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用两三句话导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拿出作业本,要求:先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再工整地抄下来,评比谁的书写好,让学生再读自己的抄写,然后对照课文检查自己的抄写,最后讲授;而另一位教师按照常规先介绍孙权,又介绍了《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同时用大屏幕出示与作者介绍相对应的内容,老师介绍完后让学生读出示的内容,再指名读课文,翻译。显然第一位教师的挈入点显得新颖,培养了学生“先读为主”和正确书写的能力,并且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手》时,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档案模板,让学生读课文,给主人公的手做一份档案,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很快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中。这样的挈入点也很新颖。
三、要有读书声
同课异构无论构思怎样新颖,都不能离开阅读教学的本,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促教,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有的老师将课堂构思成了展示教师语言口才的主阵地,一节课只看见教师沉浸在自己的巧妙构思中,只听见教师的朗朗讲课声,留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很少。当然,也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读,不同的读要有不同的目的效果。我听了一位教师上的《周庄水韵》一节课,是这样创设读的情境——
读美:1.朗读或默读课文。(解说:朗读可以凝聚心神,不会分神;默读便于思考,增强语感。请同学采用合适自己的读法读完文章。)2.课文朗读:(为测查和引领学生注意相关段落的层次)师生对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师读叙述部分,学生读写景部分。在文章最后,师生共读。
寻美:将学生的视角拉入文章局部,挑选描写景致的语句加入思索后叙说。给出说话样例:周庄美呀!你看:“一只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周庄是划着木橹来的。给学生选词说话的样例:舞着、驾着、画着、刻着、演奏着……
说美:1.叙说:我们以上的感觉是从文章中来的,但是分开来说,似乎天下的水乡都有这些特点,这样的标签要有具体的语句支撑。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作者笔下周庄独特的美。思考:文章是纯粹的写景文章吗?有没有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趣?请同学齐读第一段“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从文中“一来一回、悠然、不慌不忙”等词语,看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的感情就蕴含在具体的描述之中。
这位教师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读课文的情境,在她的引导下,一节课有朗朗的读书声,环节像行云流水,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课堂上要设计有效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的性质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包括的这些能力,都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课堂和生活实践逐步达到的。
五、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设计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标题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课文题目涵盖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法;听了好多同课异构的课,有的教师抛开题目讲课,自始至终也没提到标题;而有的老师在课前结合标题引课;有的在结束课的时候解题,进行小结,给人一种紧扣课题设计、有始有终的感觉。
以上是我对语文同课异构优化设计的看法,愿同课异构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效果。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