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015-01-21韩宝珍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

韩宝珍

【摘要】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的解读。“独特体验”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首先要建立宽松民主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进行多元化理解,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

【关键词】感受和体验;个性化朗读;多元化理解;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指的是与众不同,就是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中“独特体验”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建立宽松民主型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课标,关注教育动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创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没有师道尊严的高度,只有亲密朋友的亲近;没有惟我独尊的气势,只有畅所欲言的轻松。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这样,课堂活跃了,师生平等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谁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呢?还有谁不敢、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应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也是带有个人浓厚主观色彩的个性和文本价值取向的共性表达。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来源于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的心灵交流和对话。个性化朗读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认知和感受,然后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不同,教师应该让朗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平台,让朗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写的是一群小学生为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栽种一株紫丁香的事情,文中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朗读这首情意浓浓的小诗呢?有的孩子说:这是在安静的晚上,应该轻轻地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班上没有了喧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全都沉浸在作者为我们创设的温馨的师生情中。可是有的同学说:同学们十分感谢老师,他们想大声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老师,所以还可以大声朗读。我说你的想法很不错。

三、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理解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个性差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比如学完《猴子种果树》一文,老师问:你喜欢猴子吗?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猴子,因为他等不及果树长大,觉得猴子做事缺乏耐心。但是有的学生认为,虽然他浪费了时间,没有把树种成功,但是遇到事情积极想办法,具有开拓精神;有的认为猴子对种下的树苗天天浇水、施肥,说明还是很勤劳的。还有的学生认为猴子种了拔,拔了种,说明猴子不认真分析别人的建议,盲目种果树,但是有的学生认为,他还是比较虚心,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

《三袋麦子》讲的是土地爷爷各送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结果他们对麦子的处理方法却不一样。到底谁的做法正确呢?

生:我觉得小猴做得对,他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收获了更多的麦子。

生:我也喜欢小猴的做法。小猪把麦子做成了白面馒头和烙 饼,没几天就吃完了。小牛呢,也吃得只剩下半袋麦子。只有小猴,麦里堆得满满的。

生:我觉得小牛做事很有计划,他吃一半,留一半,有了好东西慢慢享受,而且他还晒粮食,说明很节俭。

师:土地爷爷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哈哈大笑,他为什么没有怪罪小猪呢?

生(想了想):他把麦子吃光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快过年了嘛,他吃点好东西是应该的,他应该把小猴和小牛的做法综合起来,把土地爷爷给的麦子吃一半、留一半,这样既填饱了肚子,还为来年做了打算。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延伸,进行创造性地想象说话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通过评价人物这一环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了课文的深层内涵。这种充满个性解读的做法,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尊重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飞翔和个性的舒张!

四、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应抓住生成进行自主性探究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那些“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面对“不确定性”,教师是扮演决策者,还是执行者? 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发现并正确地点拨、引导,生成并把握宝贵的教学资源,使那些有着不同情感期待和知识准备与需求的学生获得满足,尊重吸收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金子》一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堂中,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了当人生遇到挫折时,要想方设法走出困境。

……

生:老师,彼得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为什么还有钱买种子?

生:对呀!

(很多同学都表示认同,也不难理解,在孩子们心里,吃饭是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吃的,就不可能去干其他的事情。)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想一想,彼得是哪来的钱买的种子呢?

生:他可以卖掉房子!

生:房子卖了,他住哪里呀?再说,他来到这里淘金失败了,自己肯定还没有值钱的房子。

生:课文中讲:雨过后,地上长出了绿茸茸的小草。地上长出的花花草草就可以卖钱呀!

生:乡下的野花野草多了,没有人会买的。

生:我觉得彼得的钱可能是向朋友借来的!

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这种可能。

生:我觉得他可以先打工挣钱,攒足了钱去买种子。

师:这个主意也不错!

生:他可以直接给其他种花的老板打工,这样一边赚钱,一边还能免费学习一些种花的技术。

师:这个办法太妙了,既解决了生活问题,又学到了技术。

生:他还可以把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抵押给卖花种子的老板,先拿些种子种下,等赚了钱,再把东西赎回来。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能丧失信心,我们要像彼得·弗雷特一样,积极想办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本案例中,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对话,教师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把握住教学的契机,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语文课堂不仅生成知识,更是一个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课堂。由此看来,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案,唯预设,压抑学生的个性,那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为人师者,要善于去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思考;要善于营造民主融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心灵感悟的对话之中。因此,我们在施教时切不可墨守成规,而必须灵活自如地因生制宜,在教学中要捕捉随机生成的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个体在实践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内在情感活动及体验,它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儿,给他们创造一次次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
把握品德课堂生成, 促进灵动高效教学
把握灵动资源 打造动态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