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解读的几个立足点

2015-01-21舒红梅刘杰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立足点解读阅读

舒红梅 刘杰

【摘要】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解读总是以个体的先在经验为起点。但文本解读又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凡是与文本和文本解读相关的因素,都必须予以关照。

【关键词】阅读;解读;文本;立足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解读总是以个体的先在经验为起点。正因为如此,在阅读中常常产生价值曲解的现象。所谓价值曲解,即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不正确的理解或解释,它不属于个性化解读的范畴,因为这种理解总是具有片面性、极端性或牵强性,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在阅读中如何避免价值曲解呢?我们可以将美国文学理论家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艺术评论的多维坐标(图1)作为分析文学作品意义的参照。从该坐标可以看出,文本始终居于整个解读过程的中心地位,但文本解读又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凡是与文本和文本解读相关的因素,都必须予以观照。所以,阅读中的价值解读应该把握住以下几个立足点: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解读总是以个体的先在经验为起点。正因为如此,在阅读中常常产生价值曲解的现象。所谓价值曲解,即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不正确的理解或解释,它不属于个性化解读的范畴,因为这种理解总是具有片面性、极端性或牵强性,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在阅读中如何避免价值曲解呢?我们可以将美国文学理论家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艺术评论的多维坐标(图1)作为分析文学作品意义的参照。从该坐标可以看出,文本始终居于整个解读过程的中心地位,但文本解读又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凡是与文本和文本解读相关的因素,都必须予以观照。所以,阅读中的价值解读应该把握住以下几个立足点:

图1 艺术评论的多维坐标

一、立足文本

文本即坐标中的作品。文本是作者价值取向的载体,是价值的依托,是读者理解作者价值取向的中介和媒质。文本与价值取向犹如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脱离了文本,任何理解和建构都是空中楼阁。因此,阅读必须钻研文本,根据上下文联系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住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做到立足文本进行价值解读呢?首先要从文本的关键字、词、句中体悟作者的表达意图。文本的每一个字句都包含和体现着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字句的斟酌,就能正确地理解文本。立足文本进行价值解读,要求把字句放入整个文本中进行意义考察,从整体上把握字句的含义。因为一旦脱离了文本所限定的语言环境,单个的字句便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文本本身,以防在价值建构的过程中“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任何天马行空似的任意建构都只是一种臆断。

二、立足作者

作者即坐标中的艺术家。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也是文本价值取向的生发者,可以说,解读文本价值取向,本质上就是解读作者想要在文本中倾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表达读者的价值取向。读者可以对作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可以批判、否定作者的价值取向,但是绝对不能以自己的价值理解来代替作者的观念。文本始终是作者的,尽管现代文论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可否认,无论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之间的差异性有多大,它们的共性始终是主要的,即具有哈姆雷特性或称之为作者对哈姆雷特的规定性。如果哈姆雷特变成了夏洛克或其他什么人,便得不到任何认可了。因此,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指出:“理解决不是重新领会他人的原始意义或重构他人的原本观念”,而是“发现作者的意图”。在进行价值解读时,作者的写作意图始终是价值解读的归宿。

三、立足背景

背景,即坐标中的世界;背景,即作者创作文本时或文本内容发生时的历史情况或现实情景。尽管作者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不同时期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前后时期的变化会很大。因此,引导文本中的价值取向,要立足于作者创作文本时的个人背景,因为作者的某些价值取向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次,作者创作文本时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其文本必然带上当时、当世的一些价值因素,这些因素也必然成为解读文本价值的背景。有些文本的内容已经远离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样的文本一方面蕴含着内容发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也体现着作者创造文本的时代背景。因此,在理解这样的文本时,就要进行多种背景结合,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

四、立足自我

自我,即坐标中的作用对象。阅读之所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就在于阅读时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历,值得珍视。阅读是一种交流,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来理解文本。当文本价值取向与自己经验世界中的价值结构不一致时,读者往往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当前文本中的价值信息,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样就能避免价值结构的失衡,降低心理能量的损耗。然而,价值曲解也就产生了。在阅读中立足自我,就是要当价值矛盾产生时,我们要善于检验自己的价值结构,主动找出自己价值结构中存在的逻辑矛盾,使自己从歪曲性、错误性的解读中走出来,尽可能在价值建构与文本价值取向之间达成一致。

五、立足编者意图

教科书中的文本不是普通的文本,教科书更不是文本的随意堆砌,而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编写意图按照一定的体系精心组织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的每一个单元又自成一个小系统,在这个小系统中,每个文本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承载着共同的价值因素,如同一个个全息元,体现着单元体系的价值取向。教学中的阅读,本身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的意图也是价值解读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阅读时,立足于编者的意图才能与教科书的编者进行对话,在文本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性之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者简介:舒红梅,女,1976年生,汉族,本科,现任教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碧筱小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

图1 艺术评论的多维坐标

一、立足文本

文本即坐标中的作品。文本是作者价值取向的载体,是价值的依托,是读者理解作者价值取向的中介和媒质。文本与价值取向犹如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脱离了文本,任何理解和建构都是空中楼阁。因此,阅读必须钻研文本,根据上下文联系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住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做到立足文本进行价值解读呢?首先要从文本的关键字、词、句中体悟作者的表达意图。文本的每一个字句都包含和体现着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字句的斟酌,就能正确地理解文本。立足文本进行价值解读,要求把字句放入整个文本中进行意义考察,从整体上把握字句的含义。因为一旦脱离了文本所限定的语言环境,单个的字句便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文本本身,以防在价值建构的过程中“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任何天马行空似的任意建构都只是一种臆断。

二、立足作者

作者即坐标中的艺术家。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也是文本价值取向的生发者,可以说,解读文本价值取向,本质上就是解读作者想要在文本中倾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表达读者的价值取向。读者可以对作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可以批判、否定作者的价值取向,但是绝对不能以自己的价值理解来代替作者的观念。文本始终是作者的,尽管现代文论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可否认,无论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之间的差异性有多大,它们的共性始终是主要的,即具有哈姆雷特性或称之为作者对哈姆雷特的规定性。如果哈姆雷特变成了夏洛克或其他什么人,便得不到任何认可了。因此,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指出:“理解决不是重新领会他人的原始意义或重构他人的原本观念”,而是“发现作者的意图”。在进行价值解读时,作者的写作意图始终是价值解读的归宿。

三、立足背景

背景,即坐标中的世界;背景,即作者创作文本时或文本内容发生时的历史情况或现实情景。尽管作者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不同时期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前后时期的变化会很大。因此,引导文本中的价值取向,要立足于作者创作文本时的个人背景,因为作者的某些价值取向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次,作者创作文本时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其文本必然带上当时、当世的一些价值因素,这些因素也必然成为解读文本价值的背景。有些文本的内容已经远离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样的文本一方面蕴含着内容发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也体现着作者创造文本的时代背景。因此,在理解这样的文本时,就要进行多种背景结合,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

四、立足自我

自我,即坐标中的作用对象。阅读之所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就在于阅读时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历,值得珍视。阅读是一种交流,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来理解文本。当文本价值取向与自己经验世界中的价值结构不一致时,读者往往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当前文本中的价值信息,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样就能避免价值结构的失衡,降低心理能量的损耗。然而,价值曲解也就产生了。在阅读中立足自我,就是要当价值矛盾产生时,我们要善于检验自己的价值结构,主动找出自己价值结构中存在的逻辑矛盾,使自己从歪曲性、错误性的解读中走出来,尽可能在价值建构与文本价值取向之间达成一致。

五、立足编者意图

教科书中的文本不是普通的文本,教科书更不是文本的随意堆砌,而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编写意图按照一定的体系精心组织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的每一个单元又自成一个小系统,在这个小系统中,每个文本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承载着共同的价值因素,如同一个个全息元,体现着单元体系的价值取向。教学中的阅读,本身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的意图也是价值解读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阅读时,立足于编者的意图才能与教科书的编者进行对话,在文本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性之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者简介:舒红梅,女,1976年生,汉族,本科,现任教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碧筱小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立足点解读阅读
浙派人物画的立足点
——重读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深化医改有四个立足点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守住语文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