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1-21韦苏华
韦苏华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里,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加速度”增加,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水平很高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在这两个“有限”的状况下,人们对教师有了新的期盼和要求。同时,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理念。
“人的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强调突出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
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历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上课时教师为主导,老师“牵”着学生,让他们跟着老师的分析思路走,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根本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竟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原本应该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竟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何以至此呢?乃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标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自主学习中灵活运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强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在课堂上的情境设置,启动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生疑,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再次进入文本,像张志公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自己阅读品味、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在这一过程中真切地体现出来,他们主动求索、合作交流,广泛讨论,从而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引发他们充分的探索和想象,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如果把学生带到草长莺飞的野外去吟诵一番有何不好?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设身处地,沉浸陶冶,更能“悟”理“明”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丰富的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提供交互式学习平台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陶冶情操的动力。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弘扬个性,敢想、敢说、敢问,才能给学生提供敢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条件,从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标强调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让他们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参与社会实践。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成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学生意志力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易丧失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自主学习的关键。教无定法,但要教得法,教学过程中师者要注重师德修养、理论修养、专业修养、语言修养,提高授课艺术,才能“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
五、搜索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
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划,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及时地表示肯定,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是现代教学论始终贯彻的一个新理念,学生会提出问题,这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表现,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的思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样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紫藤萝瀑布”?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因为表面看这实在是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直指文章中心,非常有价值,因为瀑布是流动的,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是不停息且无止境的,这正是文章作者所感悟而要表达的东西,经过老师的提醒和肯定,学生同样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