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8·5”市民献血事件采供血应急保障实践与体会
2015-01-21仇铭华
仇铭华
2015年8月5日,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一AB型产妇在剖腹产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抢救过程中,已经使用悬浮红细胞、冷深沉、病毒灭活血浆、血小板等各类血液成分约1万多亳升,仍急需大量AB型血液及血液成分。因季节性采血紧张,AB型血液库存已低至警界线下,为确保产妇救治的大量输血,同时保证有效的血液库存,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短短5 h内完成采血量,保障了产妇救治。此次事件的经验和做法,或可为新形势下采供血工作提供参考借鉴,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冷静分析,应急处置
1.事件发生经过:2015年8月5日下午16∶16,供血科接到市妇幼保健院电话,紧急需要6 200 mL AB型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及冷沉淀等各种血液及成分,一名AB型产妇剖宫产术中因羊水栓塞出现DIC大出血。17∶08,医院第2次要求3 400 mL血液及成分,17∶27,第3次要求4 200 mL各种血液及成分。8月份正值夏季采血淡季,各种血液库存严重不足,短时间内大量的血液需求,造成原本就不充足的AB型血液库存急剧下降,AB型血液严重告急。
2.应急反应三步: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按照应急处置程序,供血科值班人员迅速向领导汇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1)迅速与医院沟通,了解产妇的病情进展及抢救用血的相关信息。结合2008年我中心成功抢救一例相同疾病的产妇经验,敏锐地意识到DIC大出血病情的危重和急骤变化,抢救和后续的治疗中还会有大量的、多种血液成分的需求,库存血液或许无法满足。(2)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当时正接近下午下班时间,本部工作的人员迅速组成应急指挥部,客观地评估产妇用血情况及血液库存,所有人员迅速到位,对采血、服务、人员调配做出工作安排。(3)应急发放血液,根据医院的需求和DIC大出血抢救的用血特点,对现有AB型血液及成分合理调配,优先、快速地紧急配送,确保第一时间血液的充足供应。
二、媒体发动,高效应对
1.借助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呼吁市民献血救人。媒体的宣传和发动在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大专院校放假、天气炎热等原因造成街头献血人员减少,团体献血是临床用血最主要的保障。此次应急事件发生在下午17∶00,正是下班时间,若是靠街头紧急招募或组织团体献血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满足大量血液需求。必须借助媒体的力量,中心紧急联系电视台、电台,并借助网络力量向全城求助,《济南日报》客户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求助信息,正在直播的济南电视台《交通进行时》栏目、济南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M 106.6栏目、济南电视台都市新女报栏目均在直播节目中紧急插播献血求助信息,公布产妇病情、血液需求、献血地点、热线电话等。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在济南时报微信平台,“济南献血”微信公众号及微信朋友圈发出了紧急献血的信息,短信、网络等也同时发布,献血求助信息迅速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市民迅速加入到紧急献血队伍中来。
2.紧急调配资源,高效应对,有序献血。随着信息的传播,大量爱心市民迅速汇集到血站献血屋,人员激增,献血屋排起了几十人的长队,再加上陪同的家属朋友等,门前的道路出现拥堵,征询、体检、检验、采血、制备、检测、后勤服务等工作量骤升。所有工作人员迅速到岗,临时辟出办公楼大厅,配置桌椅和物品,做为献血登记、征询、护理、休息的场所,迅速调配增加3辆采血车到位,紧急调配增加采血设备,开辟机采间做为全血采集场所,增加采血位。所有人员和设备满负荷运转,尽全力接待献血者;行政科室职工积极参与到一线工作中,承担了献血登记、引导、采后护理、热合、物品补充、搬运等辅助工作;机采科人员发挥采血技术特长,全力支援全血采集;后勤人员全力配合做好采血车应急发电、临时照明、帐篷、交通疏导等;两部献血热线铃声不断,所有工作人员被献血者爱心感动的同时,全力提供周到的服务。
3.成分制备、检测、供血等科室全力配合。供血科保持与医院的有效沟通,送血车辆及时调度,及时供应血液需求。
三、保证质量 救治有效
1.控制过程,确保质量。当晚的应急工作,所有人员忙而有序,有条不紊,各部门岗位人员精力高度集中,各环节、过程、接口规范,登记、体检、采血、标本血液的交接顺畅,血液、标本、信息等无任何差错。
为保证临床急救的及时供血,调整检测策略,将原来酶免检测合格后才开始核酸检测的正常程序,临时变更为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缩短了血液检测时间,确保血液及时发放。至凌晨4∶00,所有采集的血液制备、检测、包装完毕,入成品库,随时准备发放。
2.供血充足,救治有效。在血液供应充足及时的同时,经医院团队的全力抢救, 20∶50,产妇病情趋于稳定,转入ICU病房继续观察,经十几天的后续治疗,于8月19日康复出院。
四、宣传引导,彰显正道
1.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及时跟进宣传报道。从电视、广播、微信、网络等开始发布求助信息开始,各媒体对事件即开始了全程跟进,当晚的献血过程中,驻济南的各大主要媒体几乎全部到现场进行直播或采访,连续几天各大媒体,如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健康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大众网、搜狐、网易、舜网等均进行专题跟踪连续报道,以挖掘献血者献血救人的事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也进行了深入报道。
2.适时正面宣传引导,提升无偿献血社会关注度。“8·5”事件发生过程及后续的媒体报道,展现了良好的采供血机构形象,提升了血液工作者自身的职业成就感,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市民及社会各界、各部门的极大关注,市民的献血热情也明显高涨,8月份,我市街头各采血点献血人数明显增加,比往月增加近三分之一,团体献血招募的沟通和配合更加顺畅,团体献血单位及人数明显增加,媒体的正面效应凸显[1]。
小结1.有效的应急机制是成功应对的坚实基础。统一管理、统筹协调、有效的预案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下血液保障的各项制度、预案、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并在训练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应对有条不紊,有效处置[2]。在当晚的应对过程中,各级人员迅速到位,有序开展工作,为献血者高效服务的同时,确保过程的良好控制和血液质量,与我单位应急预案和平日的演练密不可分。统一组织指挥调度,每年计划性地培训,实战或模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保障意识,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应急事件的有效应对。
2.爱心市民的奉献支持是血液充足的强大保障。血液求助信息发布后,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短信等的迅速传播,上千的爱心市民迅速地加入到献血中来,短短5 h献血近60 000 mL。
3.传统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正能量传播的强大载体。当今,各种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突发事件中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应充分发挥媒体在推动血液保障工作中的正面作用[3]。
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借助新媒体实现快速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相互借势,深入报道,为事件正能量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央部门评价:媒体与市民形成良性互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端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的正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4.不足与改进。“8·5”市民献血救产妇事件,是对血液应急保障工作的一次极大考验,虽然此次应急保障及时有效,影响广泛,但也有一些不足应加以改进:(1)受大学生放假,夏季天气炎热等影响,每年的8月份,血液偏紧,也易出现血液偏型,导致应急事件发生初期血液库存不足,应进一步提高库存,提升预警能力。(2)应急事件发生时,在事件的应急聚积阶段[5],大量市民踊跃献血,短时间内工作量激增,工作人员、工作设备超负荷运转,大量献血者排队造成采血车、采血屋人员过多,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极易出现差错和安全隐患,应在此类求助信息发布时进行献血地点的适时分流。(3)如何把突发事件献血的爆发性资源纳入血液资源常态长效管理范畴,储存市民的献血爱心,并通过优质、规范的后续服务,使献血者和爱心人获得愉快的感受,为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和保留奠定基础,有待继续探索。
1 张敬. 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的促进和影响[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16-1219.
2 王明民. 应急供血保障体系建设策略在“11·22”事故中的成效[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44-1145.
3 吕杭军. 杭州“7·5”公交车放火案血液保障实践与思考[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46-1147.
4 陈李,陈筱华,王成维,等. 甬温线动车交通事故采供血应急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9-10.
5 曹大康. 汶川地震对上海血液资源管理工作的启示[J]. 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