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效性的效果探讨

2015-01-21姚世斌何忠杰李志辉张宏达邓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颅脑手术室

姚世斌 何忠杰 李志辉 张宏达 邓磊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病情较急,变化快,致残率及病死率均很高。提高急救的时效性,争分夺秒地对患者展开急救工作,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1]。伤后1 h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笔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急性颅脑损伤的急诊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融为一体,医护首诊负责制,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提高了医院急救水平。现将我院救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7~85岁,平均(53.6土5.8)岁。采用常规急诊流程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17~76岁,平均(51.6±15.0)岁。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2~82岁,平均(51.0±19.0)岁。入院后观察组GCS评分3~8分36例,9~12分14例。对照组GCS评分3~8分32例,9~12分1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创伤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流程,即患者自行入院常规处理及护理,送病房做好术前准备后再送手术。观察组通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相关专家意见,对院前急救及院内衔接流程改造,制定适合我院的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进行救治:(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专用通道、车辆及医护人员等软硬件配置,保持绿色通道顺畅无阻,抢救药品及器材完备。院内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以急诊科、放射科、超声科、监护室、神经外科、手术室衔接链为主链,检验科、急诊科药房为辅链,双链通力合作。(2)制定全天24 h绿色通道救治的应急预案。(3)绿色通道反应快速,抢救措施无缝衔接,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值班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对呼救患者的病史和受伤的经过进行简单了解,迅速通知出诊人员并立刻赶到事故现场迅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根据呼吸困难程度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或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必要时行骨髓内穿刺。接诊途中即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入院后保证监测设备和各种抢救物品及时就位,完善检查及评估患者伤情,进行胸腔、腹腔穿刺等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放置各种管道如胃管、尿管等。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快速进行会诊,必要时快速送手术室抢救。适时行CT扫描等检查后直接送手术室。及时准确填写相关表格,向家属如实交代病情。绿色通道所有病例均遵循“两先、两后”原则(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救治成功例数、救治成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以及并发症百分率等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41例(82%)救治成功,对照组30例(60%)救治成功,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4例(8%)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3例(26%) 发生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二、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平均(16.0±3.5) min、特殊检查时间平均(17.9±2.6) 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平均(7.2±1.1) min、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41.7±8.9) min,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平均(23.0±5.1) min、特殊检查时间平均(25.9±3.1) 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平均(8.3±1.8) min、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6.9±11.0) min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一、争分夺秒是关键

急性颅脑损伤由于致伤因素及损伤部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病情急、变化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救过程中强调的是速度,即要求在短时间内对伤患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2]。通常,伤后1 h是死亡峰值时间之一,约35%的患者在此时间段内因颅脑损伤死亡。因此,抢救的“黄金1 h”最为宝贵,我们把他解读为“术前准备1 h”:指受伤后开始至伤后1 h以内的时间。他是以伤后在院前、院内抢救的连续性为基础,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时间窗。“黄金1 h”并不只是60 min,而是每位患者在接受确定性治疗后取得满意预后所允许的时间[3],他是在医疗系统内达到时效的目标。有效急救措施包括使用基本的急救5大技术、复苏和确定性救命手术或控制损伤性手术。完成这些急救措施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个科室或部门,而是往往需要多科室、多部门的通力协作[4]。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有机结合了急诊科、CT室、神经外科和手术室4大部门,为此类重危伤患者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提供了一套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充分体现了安全、通畅、规范、高效的优点。急诊绿色通道建立的首要目标是抢时间,争取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医疗救助,这也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科学、合理规划整个绿色通道救治过程中的医疗、护理处置方式则是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重要保证。健全的急诊绿色通道机制,能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使患者入院后能够迅速接受相关救治,减少或推迟脑疝发生,避免出现不可逆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急诊绿色通道为颅脑损伤后续救治赢得时间

颅脑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由于其具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和诊断率低的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都必须严格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最终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伤后生存质量的目的[5]。颅脑损伤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于损伤早期给予及时正确处理非常必要[6]。对于GCS 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或者是GCS 评分为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极短时间内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迅速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基础。由此可见院前急救对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的时限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在此类急重症病例救治中所展现的优势。临床观察表明[7-8],通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能明显缩短颅脑损伤患者诊断、转运、治疗时间,使患者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这样可以为急重症病例的成功急救创造条件,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使其达到较佳预后,真正体现院前、院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快捷、有效、安全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对急诊患者暂时没有统一的救治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救治效果是应遵循的救治原则[9]。因此,通过积极建立和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急救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1 宋杏婷.院前急救流程对创伤患者抢救时效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51-352.

2 何春梅.模拟演练对创伤院前急救时效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67-1168.

3 何忠杰.急救白金理论与实践[M/CD].中华卫生应急-卫生救援,2013:48-53.

4 姚元章,孙士锦,沈康强,等.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22):2272-2 273.

5 Liao K H, Chang C K, Chang H C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aiwan [J]. Surg Neurol,2009,72 Suppl 2:S66-S74.

6 Simonsen L L, Sonne-Holm S, Krasheninnikoff M,et al. Sympto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very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114 patient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J]. Injury,2007,38(10):1146-1150.

7 韦凤鸾,韦春桃,陆爱燕,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J].现代医院,2009,9(7):41-42.

8 黄晓琴.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3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83.

9 曾登芬,李希西,程丽霞,等.急救绿色通道模式下20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08-110.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颅脑手术室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东明县绿色通道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