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浅议

2015-01-21刘勇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高原地区灾区

刘勇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简言之,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率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地震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1]。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校卫生防疫队在第一时间奔赴北川、理县等地震重灾区执行卫生防疫任务,随后我校又派出卫生防疫队员参加了玉树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现将我们的实践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地震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地震灾区建筑倒塌,废墟垃圾遍地,幸存者和救灾人员首先面临遇难人员及动物尸体处理的任务和难度异常艰巨、生活及饮用水源存在被污染的可能,临时安置点人员爆满的状况极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2-3]。灾区卫生防疫体系遭到地震摧毁,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消毒、杀虫、灭鼠药物器械缺乏,运力和保障不力问题突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灾区部分人员的个人卫生观念和健康保护意识薄弱。救援力量长途奔袭、连续作业、身心疲惫、抵抗力和免疫力不足,这些问题都使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地震造成生产、生活设施大量损毁和人员、牲畜大量伤亡,灾区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力量在自身遭受损失的情况下,难以提供有效的卫生防疫防护,必须依靠外部支援力量。针对地震灾区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认真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教、环境消毒与杀虫、有害生物防制和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等工作,并将其中的饮用水安全作为灾后防疫工作的首要问题。地震灾区卫生监督指导是灾后防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是灾后传染病防控的有效途径,疾病监控工作是灾后防疫的关键,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升民众防病意识的重点。我们认为必须加强预防与计划相结合、预防与任务相结合、预防与管理相结合,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严防群体性疾病的发生,如此才能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总体目标。

二、地震灾区公共卫生应急要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公共职能[4-5]。在中国,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只有在党中央的领导指挥下才能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才会出现万余人大营救,数十万人大转移,数百万人大安置的情景。因此,政府主导的指挥体系是抗震救灾最终胜利的组织基础,卫生部门与军队、交通、通讯部门密切配合,有效整合卫生、工商、药监、公安等各部门的力量,调集一切可调用的资源,确保应急指挥有力、有序、有效。

综合分析我校参加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的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单位抗震救灾工作总结,我们认为地震灾区公共卫生应急的核心策略有以下几点:(1)公共卫生应急,尤其是卫生防疫关口前移,卫生防疫应当与医疗救援同步进行;(2)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必须狠抓重点环节,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实施重点措施,防控重点疾病,实施群防群控;(3)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全面展开,卫生防疫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实现村级全覆盖;(4)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科学规范化、长期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核心策略,地震灾区公共卫生应急还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核心技术措施:(1)注重遗体的处理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消灭病原体和病媒生物。(2)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3)注重饮水、食品卫生监测与监督,确保饮水和食品安全。(4)快速恢复重建灾区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加强重点疾病监测,严防疫病传播。(5)适时开展群体性免疫接种,做好应急接种准备,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要切实做到以现场消毒、杀虫、灭鼠为重点,以卫生监督监测为保障,以健康宣教为手段,以心理疏导和防护为突破,以防控疫情为目的。

三、高原地区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要点

高原地区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除具备平原地区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特点外,还存在高原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给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比如:(1)自然条件恶劣,致病因素多。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气候多变,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各种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肆虐,致病因素复杂。(2)卫生条件差,防病工作难度大。由于高原地区多为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生活卫生条件差,基层卫生机构力量薄弱,加大了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难度。(3)急性高原病威胁大,防治任务艰巨。初进高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氧,急性高原病发生率高,特别是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对急进高原人员威胁大,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6-8]。由于救援力量通常为急进高原或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加剧了急性高原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指导抗震救灾救援力量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成为高原地区抗震救灾卫生防病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上述挑战造成救援人员精神压力增大;救援工作体能消耗高;救援现场环境条件差;救援后勤生活保障难;救援医疗卫生支援少。给高原地区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根据我们的实践和其他单位的做法,总体来说,高原地区抗震救灾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必须把握4个关口,进而保障救援力量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即:(1)把好饮食卫生关。医务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坚持深入厨房或供餐点检查卫生制度落实情况,严格检查食物验收、储存,发放、食用4个环节;凡是过期、变质的食品一律不准食用,并禁止食用凉拌菜;把住食品加工关,落实分餐制,加强整治环境污染,消灭老鼠、苍蝇、臭虫等掌生地,对食宿场所进行消毒,保证开水和姜汤供应等。(2)把好饮水卫生关。灾后供水系统遭到破坏,饮用水供应保障困难,且水质较差,因此在饮用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水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水媒传染病的发生。(3)把好预防接种、服药关。为保证救灾人员身体健康,针对灾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流行病情况,可采取对救灾人员进行多种应急预防接种,同时服用预防高原反应药物;预防药物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并实行责任制的原则。(4)把好疫情上报关。坚持每天逐级上报疫情,使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灾区和救援人员疫情动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反馈指导灾区卫生防病工作。

1 O’Connor T. Earthquake 2011[J].Nurs N Z,2011,17(5):10-11.

2 Sahota RK. Earthquake country[J].J Calif Dent Assoc,2011,39(8):533-536.

3 Zhang L,Liu Y,Liu X,et al. Rescue efforts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sualtie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 Emerg Med J,2011,28(7): 618-622.

4 Meguro K. Local response following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2011[J]. Neurology,2011,77(3):12-15.

5 Redmond AD,Li J. The UK medical response to the Sichuan earthquake[J]. Emerg Med J,2011,28(6):516-209.

6 Procter NG,Crowley T. A mental health trauma response to the Japanese earthquake and tsunami[J].Holist Nurs Pract,2011,25(3):162-164.

7 Oughton DH. Social and eth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J]. Integr Environ Assess Manag,2011,7(3):404-405.

8 Peng H. China's health challenges after the Yushu Earthquake[J].Prehosp Disaster Med,2011,26(2):135-136.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高原地区灾区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