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规范下如何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
2014-12-31严耀
严耀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经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而医院作为相关的事业单位,也需要实行此规范。在新规范的指导下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内部控制规范 新规范 内部控制
现在的医院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实行现代化管理,而医院内部控制即是医院自身内部进行的管理机制,由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共同施行,以保证医院的经营是合法的,资产是安全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真实的以及经营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改善有助于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发布,为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
一、内部控制规范导读
2012年11月29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后文简称新规范),并要求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1日起都要执行该规范,该规范由六个大的章节组成,共列出了六十五条规范。
首先,新规范指出此规范中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活动。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新规范要求内部控制应涵盖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四项原则。并指出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而以往的规范并没有指定相关的负责人。
除了上述总则提到的一些内容外,新规范还对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以及评价与监督几个方面单独做出了详细的相关规定,其中对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详细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二、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医院都是依据06年发行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来施行内部控制的,然而现今医院经营内容正在不断扩展,这样的扩展给医院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往被忽略的问题逐步显现。
(一)内部环境薄弱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对实施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治理的结构、机构的设置、权责的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以及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等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都是内部环境的一部分。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关注点是对财务的控制和审核,没有把全局的内部环境纳入到控制框架当中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内部控制框架缺失。对内部环境的不够重视是内部环境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内部监督不到位
虽然早在几年前,就有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出台,但是现在的医院依旧是缺少内部监督的。首先很少有医院有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医院把内部审计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部分,有些医院内部审计由少数几个其他职位的员工兼职做这方面的内容,有些医院虽然设置了相关部门,但是很难保证审计人员实施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内部审计的相关强制性法律法规较少,审计制度存在缺陷,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等原因也使得医院的内部监督潜藏着极大的问题。
(三)组织结构的不适用
医院由于其与一般企业的价值和功能的不同,它的特殊性决定看医院是由很多科室组成,每个科室有自己的主任和主治医生,所以大多数的医院都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关注的是专业技术,其掌权者做出的决策更多考虑的是是否对本科室或本部门有利,较少考虑是否有利于内部的管理。此外这样的组织结构一般会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来负责内控,加上其为多个科室平行的平行结构,其信息的传递较为困难,费时且容易失真,科室与科室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也很难进行,这样协调都困难的组织结构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
此外,还存在着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事前控制乏力等问题。
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一体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几乎与医院的所有业务和事项都有关,是全体员工参与的对全局的管理,所以医院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参照新规范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对管理进行规范,对决策、监督和执行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由医院对内部控制进行统一实施,明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建立内部机制等。此外,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应在看中人才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注重其道德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或其他职位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在文化建设上,可以根据医院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比如营造一个团结,尊重员工的氛围,还可以把价值观定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二)改善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实施的基础,它关系着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内部控制的流程是为了确保上层领导的指令能够迅速,准确的得到传达和实现,比如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业绩的评价,职责的监督,权利的授予等。所以内部控制应该按照事务的流程进行组织,按业务板块则其流程呈现多方平行化,使得很多工作具有重复性,浪费资源的同时信息的传递还缓慢易失真。要有一个好的控制流程,首先应该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精确的划分,找出各个关键的控制点,建立目标明确,科学有效的控制流程,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
(三)实施全面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即风险管理,其目的是发现风险,预测风险,控制风险,使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根据其可能性大小,影响的大小以及出现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排序,以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然后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政策来降低、化解甚至回避这些风险。风险控制不应该只是由管理层的人员来进行经验上的评估,应该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由单位领导担任团队领导,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培养相关人才,由团队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进行关注和采取行动,比如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从预算是否合理,合同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管,资产是否进行定期清查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由监督部门对独立的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能进行监督。
(四)加强监督与评价
新规范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等相关规定里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监督职责和监督权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医院应该根据这些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并进一步规范内部监
督的方法和要求。医院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以便于进行监督控制。
根据新规范第十二条: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单位首先需要把一些不相容职务的负责人员进行分离,比如业务授权人和业务经办人,业务经办人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和监督检查者等,医院应先确定不相容职务都有哪些,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再去进行人岗的匹配,实行岗位的轮换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其次,在会计核算方面,应严格遵循《医院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在及时的同时还要求证件凭证内容的齐全,账本的记录符合要求,对有关部门数据进行每日的核对等。
此外授权审批的控制应严格按照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对重大事项决策应采用集体决策制度等,做好这些方面控制都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绍敏.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加强医院经营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7
[2]张进,张馨梅.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改革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endprint